宁波"恰如家"为脊髓损伤者打造康复平台 帮助更多肢残人士"站起来"

宁波"恰如家"为脊髓损伤者打造康复平台 帮助更多肢残人士"站起来"
2024年11月27日 07:17 宁波网
朱宇杰在分享他与“恰如家”的故事。记者 杨辉 摄朱宇杰在分享他与“恰如家”的故事。记者 杨辉 摄

宁波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她的温度体现在“一个都不落”,让每一个群体都被关注、被关爱。11月26日,宁波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10周年庆活动在江北区荪湖山庄举行。“10周年庆”中的每一次回顾、每一次展望,都是对“宁波温度”的最好诠释。

2014年,宁波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恰如家”在江北区成立。作为宁波首个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职业重建基地,“恰如家”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建立并完善了独具特色的自助互助康复服务体系,为全国“希望之家”的发展积累了成功经验,被中国肢残人协会确定为全国3个“希望之家”试点机构之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

成效:80%的服务对象实现生活自理

在宁波市第九医院住院部二楼,包括卧室、卫浴间、餐厅、客厅、多功能训练厅等场景在内的800余平方米空间,是“恰如家”为脊髓损伤者打造的智能化、无障碍的专业康复空间,也是伤友们共同的家。他们在这里走出阴霾,重拾信心,迎接新生。

依托这方阵地,10年来,“恰如家”致力于为脊髓损伤者提供系统性、持续性的社区康复资源、辅具服务支持,创新推出“残联组织联动、专业机构参与、独立市场运营、同侪培训指导”运营模式。从入户访视、心理疏导,到辅具评估适配、居家无障碍生活改造、生活自理训练,再到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婚恋生育指导、就业创业扶持,“恰如家”为政府依靠社会力量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精准助残服务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据最新统计,“恰如家”已累计服务宁波及全国各地脊髓损伤者521人次,80%的服务对象实现生活自理。其中,50多人成功就业,4人考取大学,4人进入省体育运动队,23人考取C5驾照,12对伤友喜结连理。

这组数据,是对“恰如家”10年历程的总结,也是最大的鼓舞。正如当天活动上,浙江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方烨在致辞中给予的高度评价:“在深化残疾人康复服务创新,充分发挥脊髓损伤残疾人主体作用,发挥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模式上,‘宁波模式’做出了有益探索。”

同侪:自助互助让一群人“闪闪发光”

“轮椅人生”,从不设限,只要你想,一切都有可能。依托“恰如家”阵地的服务支撑,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模式的深化,让一群人“闪闪发光”:21名有着相似经历的伤友被陆续培养成同侪志愿者,他们或是康复训练指导师,或是辅具工程师。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我可以,你也可以。

“以前一个人待在地下室4年,后来有了伴侣,现在还有了女儿。女儿下个月就满两周岁了,看到她小小的身体推着我的轮椅往前走,真的感到无比幸福。”活动当天,在“伤友代表分享‘我与恰如家这十年’的故事”环节时,朱宇杰一度哽咽。

朱宇杰是“恰如家”的第一位成员。10年间,从受助者到助人者,他见证“恰如家”的成长,也见证自己与伙伴们的成长。

朱宇杰本是个活跃在篮球场上的阳光男孩。2009年,20岁的他突发急性脊髓炎,一夜之间再也无法站立,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在地下室自我封闭了4年。直到2014年,江北区残联和“恰如家”工作人员上门,为他配备辅助器具,并进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在众人的期待与鼓励下,他开始接受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性康复训练,还考取了C5驾照。

如今的朱宇杰,早已成为伤友口中最可爱的“杰锅”。他带领“恰如家”同侪志愿者,共同开发出辅助器具评估、居家无障碍环境评估、无障碍出行等标准化培训与服务流程,还包揽了无障碍出行摆渡服务、护理洗浴等伤友日常所需的综合性助残服务,并搭建起由医生、康复师、伤友培训师、辅具工程师、社会志愿者组成的服务资源库。

“当初我也跟你一样封闭在家,不愿出门,经过康复训练,我现在甚至可以开车了。”罗文达至今记得朱宇杰曾鼓励自己的话。2017年,还在念高二的罗文达不慎从高处坠落,是朱宇杰把他从“深渊”里拉出来,他也成为当时“恰如家”康复训练班里最年轻的成员。如今的罗文达,有自己的生活,也拥有了继续追梦的勇气。

帮扶:主动输出孵化各地“希望之家”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恰如家”默默耕耘这份事业,交出温暖答卷,至今已累计吸引来自全国各地考察团队300余批次。“恰如家”在“引进来”的同时,也在“走出去”。这个“宁波模式”已为上海市嘉定区、台州市椒江区、丽水市莲都区、河南省三门峡市等地孵化“希望之家”。

此次“10周年庆”活动,对内是回顾总结,对外依然是经验输出。活动当天,衢州、舟山、丽水等地的残联机构及伤友代表也来到现场,汲取经验,共庆“好日子”。

“自理、自立,我们的生活也可以跟普通人一样。”来自丽水的徐志飞今年55岁,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0年前,一场车祸打破了他的平静生活,“再也站不起来”这个事实,一度将他击溃,用他的话来说“前两年根本走不出来”,是丽水市莲都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让他对生活拾起希望。

如今,徐志飞经营着一家花艺店,还面向社会开设花艺课程培训,同时开办了公益性质的“残疾人之家”。“坐轮椅后才发现,我们这个群体其实挺大的,但融入社会的却不多。我很感谢‘希望之家’,也感谢宁波。我希望在自己‘站起来’的同时,也帮助更多人‘站起来’。”徐志飞说。

徐志飞的感谢里有“宁波”,是因为两地有着很深的缘分。2018年,江北区残联启动与丽水市莲都区的山海协作项目。江北区残联组织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专业人才到莲都区开展包括康复服务、就业指导、无障碍环境督导等方面的工作,莲都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就是借鉴“恰如家”孵化出来的。

这两年,以山海协作为媒,两地开展了多次交流对接活动。包括朱宇杰在内的同侪志愿者多次赴丽水市莲都区“希望之家”,为当地伤友开展实地培训指导,还为当地伤友带去了深受下肢残疾人喜爱的旱地冰壶和飞镖比赛。莲都区的伤友也多次受邀来宁波参观学习,“希望之家”在两地残联和伤友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

未来:面向省内打造高效能同侪教学基地

10年,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许多人见证着“宁波模式”助力下所取得的成效,同样也关心“宁波模式”未来要如何创新——“恰如家”在活动当天发布的未来发展规划,振奋人心。

建立健全宁波市脊髓损伤者自助互助康复基地、探索建设脊髓损伤者职业康复综合体、打造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标志性阵地……结合已有经验,这些设想和规划,将在未来逐一落地。

“恰如家”最具特色的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模式会越走越远。宁波正计划打造高效能同侪教学基地,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立足宁波、面向全省,尝试开展“脊髓损伤同侪训练师”培训营,指导训练各地伤友成为具备一定组织能力、专业能力和培训能力的同侪培训师,协助创建各地自助互助康复基地,提供基地建设、伤友康复等方面的经验。

在健全“康复+就业”链式体系方面,宁波将探索建设区域性辅具资源中心,面向社区提供辅具展示、体验、销售、租赁、维修、定改制等集成式服务,积极参与解决残疾人、老年人辅具评估适配、居家适老化改造、无障碍出行等社会共性问题。同时,通过开发轮椅“4S”店项目,为脊髓损伤者创造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适配师和康复训练师等就业岗位,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安置,建成初具成效的脊髓损伤者职业康复综合体。

宁波晚报记者 陈烨 通讯员 赖海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宁波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