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紧盯城市所能谋改革
构建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体系
石润伯 石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工作取得重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优势和效能日益彰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成都是超大城市,具有人口高集聚性、要素高流动性、管理高风险性等特点。对此,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强调,成都要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深化“微网实格”和“智慧蓉城”建设,着力构建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体系。
“微网实格”赋能基层治理
近年来,成都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新机制的创新之路,全面提升了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第一,“微网实格”重点突出网格治理的政治属性,实现把党的组织体系从社区层级进一步延伸到基层微网格,明确党员在基层治理队伍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第二,成都深刻把握超大城市治理规律,把市、区、街道治理要素向“第四级”社区和“第五级”网格下沉,将“微网实格”和“智慧蓉城”建设有机衔接,在智慧蓉城“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框架下,打造“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实现超大城市治理思路、方式方法、动力机制的深度变革;第三,成都依托遍布群众身边的微网格队伍力量,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第一时间掌握居民想什么、商户盼什么、企业急什么,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有序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网格营造和基层治理。
随着成都迈入超大城市行列,城市基层管理各类问题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关联性等新特征,“微网实格”面临着队伍激励不足、智慧支撑不强等现实问题。对此,成都需要不断探索“微网实格”的治理新机制,把网格触角真正延伸到每一户居民,推动实现管理单元最小化、服务效能最大化,持续提升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效能。
一是提升居民对网格的感知和信任度。当前,网格在居民中的感知和信任度还有提升空间,许多居民表示不了解网格员或微网格员的具体职能职责;部分居民尚未形成“有事找网格”的意识;大部分居民虽然表示愿意配合网格员工作,但需要物业或其他官方提前说明;一些社区网格员存在感不强,居民缺乏信任导致对网格工作的配合度不高。
二是提升微网格员队伍建设水平。当前,微网格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总体不高,利用智慧平台等工具提升工作效率的能力有待提升。同时由于微网格员是兼职开展工作,大多并未经过基层治理相关培训,导致部分微网格员工作理念和方式不适应新形势需要。另一方面,微网格员每月由社区发放少量补贴,此外可通过积分兑换等形式获得激励,以及按季度、半年、年度进行评优,由街道和社区奖励物资,总体来看激励的力度有限。
三是提升网格场景营造和活动开展质效。网格营建活动能够显著提升“微网实格”在群众中的感知度,增强网格内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但目前网格营建更多停留在硬件建设方面,高质量的场景和活动项目还不多。多数社区习惯以图表上墙的方式打造“党建墙”“文化廊”“荣誉墙”等,缺少特色化内容,难以给居民留下深刻印象。当前,网格支部、志愿者、自组织以及物业等参与网格营建工作的协同机制尚未建立,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网格员在尝试组织居民活动时,往往面临号召力不强、可利用资源不多的困境。
要更好发挥“微网实格”作用
完善网格紧密联系群众机制。一是完善微网格员选拔流程,充分利用居民自治组织开展微网格员推荐,提升居民在微网格员选拔环节的参与度。推动业委会成员与微网格员交叉任职,鼓励微网格员在微信群、小区楼栋等主动亮明身份,鼓励微网格员以共同地缘、业缘、趣缘凝聚居民在微网格内开展议事协商、志愿服务等活动。二是建立群众对网格治理的工作评价机制。定期面向网格居民以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居民对网格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网格治理评价激励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专职网格员考核晋升、微网格员弹性激励的重要依据。三是完善群众参与网格事件上报机制。打通群众上报网格事件渠道,调动群众在网格治理中的积极性,提升网格事件发现效率,并及时向居民反馈事件处置进展。强化对微网格员协调解决群众诉求的资源支撑,促进微网格员更快更多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紧密联系服务群众提升网格组织动员能力。
做精做强网格治理队伍。一是科学评估网格员配置需求。梳理网格工作事项清单,严格落实网格事项准入制度。进一步厘清政府管理边界,明确政府部门、居民自治组织在网格治理中的职能职责,鼓励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网格治理,动态评估调整需由政府供养的网格人员规模,避免基层网格人员配置需求不合理增长,推动有限资源向优秀网格员倾斜。二是完善网格员培养机制。构建“区(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培训平台,建立完善分级负责、各有侧重、专业对口培训体系,围绕“做什么、怎么做”,依托社工人才实训师资团队、离任优秀村社区干部、资深网格员开展实战培训,全面提升专职网格员和微网格员工作素养和实操能力。三是发挥各类社工人才作用。强化街道社工站与辖区网格力量的联动,充分发挥社工人才的专业优势,为网格提供托育、养老、看护等专业化服务,利用社工人才力量补齐网格治理队伍在专业领域的短板。
推动网格治理服务社会化。一是鼓励适宜外包的网格工作事项采购社会化服务。收集、汇总网格事项外包需求,整理形成网格治理服务外包项目清单,明确服务标准和项目预算。探索运用信托制等手段对外包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二是培育一批规范优质的网格服务供应商。围绕网格事项外包需求,重点针对养老、托幼、设施维护等专业化服务,培育一批运营规范、服务到位、扎根基层的社会企业,同时鼓励社区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机构积极参与网格事项外包。三是建立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机制。制定网格服务外包项目考评指标和奖惩机制,定期评估网格治理社会化服务资金的使用绩效,建立资源要素分配与资金使用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资源向网格治理服务社会化开展较好的街道和社区倾斜。
——本文系《“微网实格”赋能基层治理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