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空为证,见证了发展飞跃向前。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太平创立95周年。中国太平源自太平保险、中国保险、民安保险三大民族品牌,传承着红色基因和民族血脉,始终将自身摆在国家发展大局之中,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着太平力量。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勇攀高峰。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太平保险业务经营体系较为完备,也是国际化的中资保险机构。数据显示,从2021年初至2023年末,中国太平总资产由不到1万亿元增长48%到1.46万亿元,净利润、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已经成为一家拥有24家主要成员公司和2000余家各级营业机构的大型跨国金融保险集团。
把握时代脉搏,抢抓发展机遇,中国太平铸造民族保险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保险行业改革领航、行稳致远的典范。
干字当头 勇做改革开放探路者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中国太平始创于1929年的旧上海,融汇于新中国的保险事业,成长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以发展壮大民族保险业为己任,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火热实践,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丰硕成果和有效经验,是保险业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探路者。
——1980年,太平再保险公司在香港设立,这是我国第一家中资再保险公司,填补了我国保险业的空白。
——1982年,民安保险在深圳设立分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家由境外资本设立的保险机构,为特区内外资、合资企业和外国公民、华侨提供保险服务,有力增强了外商参与特区建设的信心。
——1988年,我国决定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民安保险迅速在海口设立了分公司,满足来海南省投资建设的港澳和外国投资者对保险的需求。
——1997年,我国决定开放厦门、福州两个港区,作为与中国台湾船舶直航的试点口岸,民安保险在厦门设立办事处,做好保险配套服务。
——2000年,中国太平在中国香港上市,成为我国保险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率先建立起现代保险企业制度,也架起了国际投资者与中国保险市场的桥梁。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WTO,境内保险业加快对外开放。中国太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太平品牌在境内复业,相继设立了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太平养老、太平资产等公司。
——2008年,中国太平创新建立起了统一垂直稽核体系,为我国保险业风控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模式。
看似寻常最崎岖。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太平蹄疾步稳、逐浪而行,用改革引领自身发展,用开放突破业务版图,一步一个脚印,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了优质保险服务。
中国太平以中国香港为基地,进一步加快了国际化发展步伐,为我国驻外使馆、中资企业和出境公民提供保险服务。中国政府在海外的重大活动、中资企业在当地的重大项目,很多都有中国太平的身影。中国太平发挥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目前,中国太平已经在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境外保险类机构总数达到28家。
中国太平走出了一条民族保险品牌的振兴之路,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发展经验,概括起来就是:服务国家需要,与国家同频共振;在服务民生保障上积极贡献力量;善用跨境优势,扎根中国香港、跨境经营、服务全球;坚持市场化方向,兼具国企本色和市场化特质,在市场转型时能率先突围。
胸怀大局 谱写“五篇大文章”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国太平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胸怀大局意识,勇当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积极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国家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作为“五篇大文章”的首篇,科技金融大文章既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科技金融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
中国太平一方面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大力发展科技保险,积极拓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软件首版次质量安全保险业务及符合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企业财产保险、产品责任保险等业务;另一方面,加大保险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探索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绿色金融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中国太平从负债端、资产端、运营端三管齐下,持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在负债端,大力拓展绿色保险,设立绿色保险创新实验室,开发碳汇指数、清洁能源等方面新产品,推动新能源车险可持续、有品质增长,更大力度支持绿色交通项目。在资产端,发挥保险资金耐心资本优势,健全ESG投资体系,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投资力度。在运营端,深化绿色运营理念,从日常办公、集中采购、智能化运营、绿色建筑入手,持续降低自身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为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中国太平坚持问题导向,不遗余力做好普惠金融,致广大而尽精微。
聚焦中小微企业痛点问题,加大小微企业标准化产品推广,升级安全生产责任险产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出台支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措施,做深三大粮食作物基础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拓宽保险覆盖面。积极发展惠民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特定人群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产品和项目,助力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围绕快递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人员、建筑工人等“安居、乐业、安康”需求,持续扩大专属产品供给,助力新市民奋斗美好生活。
更好地服务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是金融业的重要职责。
中国太平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仅力争第二支柱年金管理资产余额突破6000亿元,还着力从战略层面统筹推动第三支柱业务发展,不断提高个人养老金服务人数。积极参与各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照护服务。持续优化“保险+养老+健康”经营模式,精心打造“乐享健康”“乐享养老”服务品牌,不断完善养老社区布局,提升养老社区运营水平。
数字金融能够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强化系统性风险防控,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
中国太平强化数字底座,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动深化科技、数据多向赋能,积极构建“保险+科技+服务”的数字金融服务方式。建设集团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开发平台、统一运维平台,制定统一开发标准规范,打造“3+1”技术支持体系。打造智能AI云平台,探索建设自有人工智能大模型,围绕客服、营销、研发、风控、运营、投研、办公七大业务场景,推出“客服助手”等大模型试点应用。开发农险“卫星遥感+地面抽样”测产模式,打造粤港澳跨境车险共享平台,搭建“粤港澳三地用车生活”新生态。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国太平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奋力写好“五篇大文章”的保险篇。
心系人民 新征程上再出发
改革永不停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保险业大有可为。服务国家战略扎实有效,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战略举措深入实施,生态圈建设深入推进,国际化布局稳步拓展,综合协同持续深化,客户服务体系持续完善……这是中国太平在2024年上半年交出的亮丽答卷。中国太平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主责主业、聚焦保险功能定位,努力为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提升社会抗风险能力,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好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金融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队和探路者,中国太平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民营普惠、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举措正在逐步推进,以激活更多发展动力,推动中国太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深耕大湾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先后开出“澳车北上”“港车北上”行业首单,大湾区保险科技创新实验室挂牌,中国太平全球汇客厅(香港)正式启用……中国太平将坚持“立足港澳、深耕大湾区”的战略方向,积极助力巩固提升中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巩固扩大集团跨境经营优势,推动集团参与大湾区建设工作开创新局面。
——坚持国际化,以“高水平”走出去推动高质量发展。重新回归欧盟市场、正式进驻中东市场,为共建“一带一路”“走出去”中资企业提供出单及属地保险服务,打造了“中国太平——东盟保险共同体”……中国太平国际化经营布局不断完善,并发挥特色优势,提高国际化经营质量。
——守正创新,推动境内业务高质量发展。中国太平着力构建支持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制订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和微创新大赛,创新推动生态圈建设,完善养老社区“东西南北中”区域布局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加快改革转型步伐,稳步推进生态圈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客服水平,持续发掘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征程有新征程的任务,新时代有新时代的使命。新征程上,中国太平将立足95年奋斗拼搏汇聚的磅礴力量,用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打造中国保险业最具价值成长的国际化现代金融保险集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积极贡献太平力量。
数据来源:中国太平
AD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