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不得闲”,这是元磊眼下的工作状态。元磊,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今年1月入职哈电电机大电机研究所水轮机室,不到一年时间他已成为混流式机组改造项目G1—刚果因加项目模型结构设计及水力研发负责人,不再是“职场小白”。元磊在事业上的快速成长仅是哈尔滨市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一个生动注脚。
一条条厚实的人才政策,诚意满满;一个个亮眼的发展机遇,未来可期;一场场务实的创新共建,硕果累累……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哈尔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特别是“人才新政30条”出台实施20个月以来,哈尔滨市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日益浓厚,科教优势得到有效释放,人才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产才融合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身边即热土,何须去远方。政策成就人才,人才引领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哈尔滨、扎根哈尔滨,开启更多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新政吸引集聚人才效应凸显
在2024年度哈尔滨“丁香人才周”(秋季)引才现场招聘活动中,不少求职者和招聘单位“牵手”成功。
畅谈发展前景、宣讲引才政策,1565家招聘单位广抛“橄榄枝”,发出“英雄帖”。“此次招聘,哈电锅炉提供了80余个岗位,现场收到300余份简历。”哈电锅炉人力资源部高级副主管张国庆直言,自哈市推出“丁香人才周”活动以来,哈电锅炉从未缺席,“丁香人才周”已成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的首选平台,而“30条”切实为在哈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储备人才注入了新动能。哈电锅炉充分依托该政策,今年以来,从全国40所高校已招聘110余名毕业生,其中,硕士及以上占比超四成。
秋招会上供需对接
一边是求职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边是招聘单位应接不暇,收简历到“手软”。面对络绎不绝的求职者,哈电电机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孙浩然感慨道:“人才新政是哈尔滨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一项重磅举措,覆盖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各个方面,切实解决了企业在人才工作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30条’实施以来,哈电电机累计申请补贴260余万元,极大促进了人才的引进和留用,2024年共招聘大学生116人,其中硕博占比达62.9%。”
元磊笑称自己是一名幸运儿:“人才新政不仅为我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支持,还为我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高额的生活补贴让我更专注于工作,购房补贴则减轻了我安家的烦恼。哈尔滨对人才的这份重视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也让我更有动力为这里的发展添砖加瓦。”
“30条”的实施让大学毕业生们如沐春风。据统计,2023届省内高校毕业生留哈就业4.34万人,较上届增长19.2%;驻哈高校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留哈就业率较上届分别提升7.3、1.4、3.6个百分点,聚天下英才促冰城振兴的氛围日渐浓厚。新政实施以来,为3042家企业招聘的24237名本硕博毕业生发放生活补助和安家费4.65亿元。在各行业建设领军人才梯队123支,各类人才团队463个。
市校企牵手培育新质生产力
让更多人才会聚、扎根,靠的是底蕴、环境,更是产业、前景。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圣邦微电子总部研发中心项目落地哈尔滨,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身为哈尔滨人的哈尔滨圣邦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深谙哈尔滨科教资源富集、创新综合实力雄厚,这些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圣邦微电子是首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现已成长为国内集成电路设计领域规模最大的标杆企业,哈尔滨圣邦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哈尔滨圣邦)是圣邦微电子旗下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布局最全的子公司。
“哈尔滨‘人才新政30条’的实施,为像哈尔滨圣邦一样在哈深耕的企业,带来了新机遇、新动力。”哈尔滨圣邦负责人表示,企业享受到了“30条”中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项目”条款的奖励,坚定了在哈尔滨高投入、快发展的决心。
专场人才对接会
2023年6月注册公司,2023年末正式运营。目前,哈尔滨圣邦一边忙着扩充科研队伍;一边奔走在哈工大、黑大、哈理工等在哈高校,洽谈科技成果转化。“公司现有员工500人,其中本地人才占85%,‘南燕北归’占15%。”哈尔滨圣邦负责人对记者说,本地人才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居多;“南燕北归”人才则要求985、211院校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圣邦微电子总部研发中心项目填补了黑龙江在集成电路技术及产品方面的空白。目前在谈的项目合作达成可以带来几十个新产品,不仅可以就地转化在哈高校的科研成果,还能生产一系列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产品。”他直言,“人才新政30条”的实施,促进了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和优势,实现人才本地化,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行业发展。这种合作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提供了实践平台,实现多方共赢。
如何将富集的科教资源赋能企业发展?政府职能部门用务实行动作答。“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不竭源泉,创新仅靠企业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外脑’力量。”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资负责人徐崇说,哈尔滨市科技局帮助敷尔佳与省内高校进行对接,促成敷尔佳与东北林业大学在3个项目上的技术合作,同时还与东北林业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培养高端人才,向企业输出。企业研发投入,两年间提升近10倍,创新竞争力明显增强,并于2023年8月成功上市。
现场咨询
哈尔滨历来重视市校合作,去年,市校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与16所驻哈高校建立市校联合办公机制,围绕共建毕业生引进平台、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9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30条”实施以来,同省内外高校新签约实习实训、成果转化等合作项目278个。哈市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学会签订创新实践大赛五年协议,共建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9月末成功支持哈工程、东北农大承办人工智能和乡村振兴领域主题赛事。
硬核举措激发“南雁北归”
记者走访中发现,求职大学生除了被优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所吸引,还有“期待能为家乡的振兴发展作出贡献”的强烈意愿。
入职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简称航天海鹰)不到半年的齐国旭,干劲儿十足。2016年,齐国旭从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当时南方有关材料专业就业机会多,他选择了“南漂”。“工作时间长,整天跟着生产转,太累了。”回想初入职场的4个月,齐国旭非常不适应。后来,他跳槽到江苏一家从事设计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主要负责设计工作。齐国旭坦言这份工作很满意,但慢慢地他发现要想走得更远,需要不断补给知识。为此,他辞去舒适的工作,走上了考研之路。2021年,齐国旭考上哈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
“在校期间,看到很多媒体、政府公众号宣传的人才政策、城市发展方面的报道,感觉家乡越来越好。特别是去年哈尔滨文旅火爆出圈、即将举办亚冬会,都是哈尔滨的实力体现。留下来建设家乡,是我首选。”2023年末,硕士在读的齐国旭参加“丁香人才周”活动,一些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他毅然选择了本地企业航天海鹰,达成了初步意向。今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齐国旭如愿入职航天海鹰,成为一名工艺工程师。“企业凭级体系很合理,只要有技术,有拿得出手的成果,晋升空间很大。”齐国旭直言,“30条”引才留才诚意十足,特别是生活补贴额度超过了一些南方城市。
哈一机集团人才公寓标间
“‘30条’的资金奖励、住房补贴等措施,帮助企业吸引了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让本土企业在全国市场招聘中,更具竞争力和优势。”徐崇介绍,截至2024年8月,敷尔佳依据“30条”为59名高校毕业生申请了人才补助,其中超半数为外地返哈,其余为应届毕业。徐崇告诉记者,“30条”补助标准高于上海等一线城市,无形中成了企业引才留才的有力砝码,公司员工每次收到补助时都幸福感满满。
要留住人才,需要做到“安身、安心、安业”。近年来,哈市聚焦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下、住得好”,将人才安居工程作为打造区域人才高地、促进人才投身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将保障性租赁住房与人才住房筹集相结合,共筹集人才保障性住房1.7万套,其中包括面向大学毕业生的人才公寓6166套。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面临新入职员工和引进人才的居住问题,对此,哈市住建局多次对接、积极推进住房项目认定,最终确定将哈一机综合楼进行人才公寓改造。目前,改造后的138间公寓已投入使用。在服务阵地建设上,哈市选取人才较为集中的街道、社区设立4个“丁香人才驿站”,融公共服务、成长教育、生活服务、公益互助等于一体,推动构建人才服务新地标。
如今,冰城大地千帆竞发、万马奔腾,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记者:刘莉 李爱民;摄影:刘莉 李爱民;视频:刘莉 李爱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