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石迷戏,藏在乡村的民间小调

垛石迷戏,藏在乡村的民间小调
2024年11月01日 05:15 齐鲁晚报

  通讯员 马文玉       

  每个地域,都有代表当地风土人情的文化符号。文字简约而内涵深厚,书画形象而生动传神,但都在纸面上未免平面,且在古时总是为少数人所掌控,唯有乡戏俚曲亲切自然,和着朴素的道德,杂糅最本质的世界观,扎根村野阡陌,深入民风骨髓。文明的种子,族群的血脉,就这样在一代代演戏人和观戏人的心口相传、意趣相投中,延续、融合、传承、发展。济阳垛石迷戏就是垛石当地最好的戏曲印章。

  迷戏起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垛石、新市一带比较盛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迷戏最辉煌的时期。1900年前后,著名琴书艺人时殿元将琴书《王小赶脚》由坐唱形式改为化妆演出获得成功。因此戏里有个道具“驴”,所以这种小戏被称为“驴戏”。群众特别爱听“驴戏”,常常听入了迷,所以济阳群众称它“迷戏”。迷戏的产生,是群众艺术活动与琴书说唱有机的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艺术观赏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年轻人对迷戏比较陌生,专业演出队伍也日渐萎缩。但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当地村民群众对迷戏的热爱又重燃了火焰。

  走进靳家道口大桥,开场的锣鼓家伙咚咚锵锵地敲打起来,戏台上扮相精美的演员咿咿呀呀地唱着,很是好听。台下是从附近各村过来听戏的村民,他们带着自家的小马扎、小板凳围坐在戏台前。

  近年来,垛石街道辖区由梁登学负责的老年庄户剧团悄然兴起。据他所述,自己接触戏曲这一行业已经有40年了,从年轻当兵时就在文工团受到熏陶,退伍后自己成立了剧团,至今已经演出快十年了。目前,剧团有13位演员,各个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更不在话下。他们坚持在垛石演出,近三年表演的场次高达1000余场。剧团的新编曲目《文明嫁娶》《婆媳模范》《贤惠媳妇孝顺儿》《绣绣新济阳》《借灯光》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较强的时代感,受到戏迷们的一众追捧。

  “我们不仅在靳家道口村,而且还到附近的高屯村、柳家村等演出,每周三周六,雷打不动。知道村里的乡亲们就爱看咱演的迷戏,我们每次演出都拿出最好的状态,不能让乡亲们白跑这一趟!”梁登学高兴地告诉记者。

  看戏的多是老年人。地方戏剧规模较小,但台下总是坐着忠实的观众,其中一位资深观众已经八十多岁了,她坐在马扎上,眯着眼睛,嘴里还跟着节奏一板一眼地哼唱着,陶醉在这独特的艺术享受之中。

  垛石迷戏是一代代人的情结,它有浓郁的地方气息,古老戏曲婉转缠绵的唱腔早已深深植入一代代人心里。

  目前,垛石迷戏从“村内演出”到“戏曲下乡”,极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3年9月,垛石迷戏被列入济阳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随着文化振兴,垛石迷戏逐渐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垛石街道辖区内的迷戏演出场次也越来越多。曾经式微的迷戏重新焕发生机,再度“翻红”并火爆“出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民俗文化。愿垛石街道的戏曲文化不断发展,薪火更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琴书 剧团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8 金天钛业 688750 --
  • 11-08 壹连科技 301631 --
  • 10-29 聚星科技 920111 6.25
  • 10-25 健尔康 603205 14.65
  • 10-25 港迪技术 301633 37.9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