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皇甫美鲜 海军
红石崖国家生态公园、内蒙古龙胜国家森林公园、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3个生态领域国家级荣誉先后落地乌兰察布市卓资县,这个常住人口不到9万人的一个北方小县是怎么做到的呢?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因山得名,交通便利,县域自然生态多样。近年来,该县坚持“生态立县”,以打造“两个屏障”为目标,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合一”,走出了一条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之路。
十月的卓资秋高气爽,五彩斑斓。从空中俯瞰卓资县十八台镇哈力盖图村,只见一幢幢黄墙红顶砖瓦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穿村而过,道路两旁和村民家前屋后绿树环绕。
哈力盖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江波说:“2022年,在市、县两级林业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村实施了村屯绿化工程项目,对335亩村民房前屋后庭院进行绿化,主要种植油松、云杉、樟子松、桃树、杏树等。”
“以前每到春季,村里人出门溜达一圈回来后嘴里都是沙子。学校放假,孩子们因村里环境差都不愿意回家。据统计,2018年时,学校放假回家的孩子只有10%,现在能达到60%至70%。”张江波回忆道。
哈力盖图村是黄河一级支流大黑河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至关重要。大黑河穿越卓资县4个镇进入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最终汇入黄河,其流域面积17673平方公里。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大黑河,卓资县在十八台镇哈力盖图村实施大黑河发源地生态修复工程,建立大黑河发源地保护区,严禁牲畜入内,清理湿地垃圾,还原地表植被,实施水体净化,将大黑河发源地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区域进行系统修复和治理。
“通过近几年对湿地的保护,草丰茂了,鸿雁、大雁等各种鸟类逐渐增多,现在也能看到小时候的美景了。”张江波感慨。
生态建设不仅让乡村变美了,也带动了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位于卓资县卓资山镇郊区的内蒙古龙胜国家森林公园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内蒙古龙胜国家森林公园是经国家林业局2014年2月批复设立的,总经营面积1077公顷,森林面积439公顷,森林覆盖率45.54%。
内蒙古龙胜国家森林公园四季风景怡人,夏季树木葱茏、层叠交错,碧绿的草地上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这里不仅成为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更成为该县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卓资县旗下营镇碌碡坪村有一个养鸡场。负责人韩建敏从2023年开始利用村里50多亩果树林养鸡,去年养了7000多只海兰褐、海兰白等蛋鸡。
“我们村依托50多亩果树林建成养鸡场,然后把养鸡场以每年3万元租给了韩建敏,租金纳入集体经济收入。用这个收入给在村里‘为老餐厅’吃饭的老人们提供餐补,每顿饭补助7元。”碌碡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喜旺说。
卓资县旗下营镇油坊营村利用离卓资县九龙湾景区近的优势,发展民宿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
10月17日,在蒙蒙细雨中记者乘车来到位于卓资县旗下营镇油坊营村的富海农家院民宿,只见独具特色的两层民宿房屋依山而建、四面环山,云雾缭绕的景象让人仿佛来到了仙境。
59岁的民宿负责人张海龙是卓资县当地人,经营民宿已经10多年了。他介绍:“这里离景区近,我们从2013年开始经营民宿,去年的收入近15万元。”
今年以来,卓资县各景点累计接待游客286万人次,实现综合经济收入14.3亿元,其中35家民宿累计接待游客62万人次,实现收入1.2亿元。
“柠条是个宝,既是林又是草,防风固沙保耕地,放牧烧柴做肥料,还是牲口救命草。”这是在该县广为传唱的顺口溜。卓资县不断延伸柠条产业链条,一手抓生态一手促经济,通过算好柠条平茬“明白账”,打好生态发展“绿色牌”,奏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和谐乐章。
十八台镇黄旗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志龙这几天在为村里饲料加工厂启动的事忙碌着,因为这个加工厂是村里主要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关系着全体村民的利益。
薛志龙说:“我们依托村北边的1万多亩柠条林地,2022年建起了饲料加工厂,2023年开始投产,目前每年能生产6000多吨。我们把饲料加工厂租赁出去,去年获得租金51万余元,正在研究用这些钱给村民交养老保险。”
目前,卓资县全县森林面积达到98.86万亩,森林覆盖率20.33%,成功创建第二批“自治区森林城市”。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