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9)日,市司法局发布《重庆律师行业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市政府新闻办举办2023年度《重庆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重庆律师行业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情况。
发布人:
熊世明 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李友生 市司法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
今天,市司法局发布《重庆律师行业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熊世明介绍了重庆律师行业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情况。
熊世明介绍,截至2023年末,全市律师从16069人增长到17540人,全市每一万人平均拥有律师人数从5人提高到5.5人,律所达到959家,办理各类业务合计39.18万件,担任法律顾问2.78万家,全市律所党组织共计457个,律师党员6031人,主要发展指标继续保持西部领先、全国前列。全市律师行业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①着眼现代化治理履职尽责
推进立法与调研工作,参与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公司法(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的征求意见工作,受邀参加最高人民法院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关于设立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法院座谈会等活动。
聚焦重点领域改革参政议政,提交各类提案议案、社情民意1148件,部分全国人大、政协优秀提案被列为重点督办内容,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提出的2条修改建议被全国人大吸纳并予以表彰。
助推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全市各律所担任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法律顾问5805家,出具书面法律意见10000余份,代理案件2000余件,为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开展法律培训600余场次。
②着眼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真抓实干
开展法规政策“益企直通车”,深入园区并进行跟踪服务,提供法治体检、会诊等企业服务7000余场次,帮助企业摸清并解决融资上市、重整重组、涉外业务及其他方面存在的症结和风险。
参与编写《重庆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3)》,专业律师首次在西洽会上设置“法律服务咨询”展台。
联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举行“三师”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活动,聚焦惠企政策宣传、助企资源对接、促企能力提升等服务需求,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助企公益服务活动,为中小企业的维权服务和法治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③着眼矛盾纠纷化解担当作为
在全市多个区县公安派出所、基层人民法院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中心)209个,参与调解纠纷6.2万余件,调解协议即时履行率达到85%以上,组建律师“枫桥小分队”等调解队伍,实现了快解、优解、案结事了。
打造“365律警在线”品牌,引入执业律师进驻公安派出所调解室,向辖区群众免费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服务,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得到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深度参与矛盾化解,常年参与各级政法部门信访值班咨询服务2000余人次,参与接待刑事申诉、化解涉诉信访矛盾4500余件,探索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三官一律”调解模式定分止争,引导群众以法律为武器,高效维护个人合法权益。
④着眼便民惠民利民服务甘于奉献
聚焦民生需求,300余名律师组成惠民公益律师服务团,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讲1.6万余场次,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经济利益1200余万元,参与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信访值班50余人次,通过咨询、论证、化解等服务接待信访案件1800余件。
问答精选
新华网记者:近年来,重庆乃至全国律师队伍都在不断壮大,行业规范化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加强重庆律师行业规范化建设方面,市司法局做了哪些工作?
李友生介绍,一直以来,市司法局高度重视律师行业规范化建设,从行业、律所、律师等层面着手,促进律师行业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①把牢“标准尺”,完善行业规则体系
指导市律师协会创新制定或修订律师行业管理规则及业务指引规范50余件,汇编并公开出版《重庆市律师协会行业规则与业务指引》。
②织密“监督网”,强化律所规范管理
推动律所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律所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85%。定期组织开展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抽查结果的“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督促律所严格落实管理主体责任。
③涵养“生态圈”,充盈队伍清风正气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律师违规执业警示教育、突出问题警示教育。此外,还不断涵养规范执业生态,健全行业惩戒规则、裁量规范和听证程序,持续规范律师执业行为。
光明网记者:重庆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重庆律师行业是如何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熊世明介绍,过去一年,全市律师行业积极组织全市律师队伍聚智聚力主动作为、服务大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互融互促,高标准打造一系列平台,包括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长江上游法律服务中心等平台,同时与四川省、成都市律协深化对接联动,先后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联合举办首届成渝地区律师法律服务产品创新大赛,选拔出一批针对双城经济、数字金融、文体产业、绿色转型、民生治理等方面的优质法律服务产品,开启法律服务“双城记”新篇章。
②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见行见效,与市商务委、市发改委、市政府外办联合打造全要素、“一站式”企业涉外法律服务平台,深入外贸外经外资集中行业企业举办“跨境投资贸易规范化管理”等对接交流和研讨咨询;为博赛矿业马来西亚“焦电铝”项目、中虎国际在老挝设立分支机构、炬坤新能源菲律宾投资项目、中缅国际航空物流项目等多个重大项目提供涉外法律服务。近3年,全市办理涉外法律服务案件910余件,标的200亿余元。
③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走心走实,深入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与全市1421家商会搭建律企协作平台,通过开展职工法律培训、法务人员专题培训、以案释法析理等活动,推动法律服务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各领域各环节。过去一年,全市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19612家,代理金融证券、建工与房地产、知识产权等企业非诉讼业务87927件。
国际在线记者:近年来党中央和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重庆市司法行政机关在提升律师行业国际化水平方面有哪些举措?
熊世明介绍,市司法局组建了涉外法治改革专班,实行涉外法治工作清单化、制度化,不断推动律师行业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发展。
①立足涉外企业需求建机制,就平台打造、机构引育、人才培养、业务拓展、政策支撑五个方面,制定推进涉外法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与市商务委联合建立涉外法律服务合作机制,细化涉外企业、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双向名录共享等工作措施,搭建外经外贸外资法律服务体系,助力企业“走出去”高质量发展;与西南政法大学商谈制定《合作框架协议》,商定2024年合作成立智库、举办研讨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服务平台、形成理论成果等“六件事”,切实为涉外企业发展提供法律资源支撑。
②立足服务平台构建抓推进,锚定培育中国一流的国际律师事务所目标,打造涉外法律服务国际合作平台、专业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理论研究平台。
建立涉外律所专题库,“一所一策”制定培育方案。加大涉外律所品牌引育,深入推进渝港律所合伙型联营落地与聘请外籍律师担任外国法律顾问试点。
系统搭建涉外法律服务功能平台,一体推进中国—东盟法律服务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贸易摩擦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协同西南政法大学打造涉外法治理论研究交流平台。
③立足涉外法律服务重质效,发挥市律师协会陆海新通道、海事海商、跨境争议解决、跨境投资与并购4个专业委员会作用,加大“一带一路”、内陆开放高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点领域业务指导。
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建立深度参与服务重大国际经贸展会活动机制,加大涉外法律服务推介力度。
截至目前,全市具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的律师300余名,涉外律所47家,有14家律所与境外律所建立合作关系,在境外设立律所分支机构2家,3家律所进入“全国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申报复核名单。
“1+2+N”涉外法律服务模式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最佳实践案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法律服务新模式”等2起案例入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批最佳实践案例。
重庆日报记者:重庆律师行业在公益服务方面有哪些措施?
李友生介绍,2023年,重庆律师行业深入实施“律师惠民公益服务行动”,紧扣民生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累计提供各类线上线下公益法律服务19万余件次,以高质量公益品牌助力高品质生活。
①多元化开展普法宣传,深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军营、机关等举办普法咨询、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1160余场次。
常年组织律师入驻重庆法网平台全时空开展咨询服务,推出律师公益普法咨询视频号、抖音号,去年累计受众65万余人次。
②专业化服务乡村建设,综合推进“法治进村”、村所党支部“双百”结对、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等重点工作。
2023年,全市广大律师通过担任村居法律顾问等公益性法律服务方式,驻村开展法治宣传咨询服务6200余件次,为村居管理和发展建设提出法律咨询及合理化建议1900余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3万余人次。
③精准化推进惠民公益,遴选首批公益律师持续开展惠民公益服务行动,积极为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帮助。
实施“心·希望”工程青年团员律师法律服务志愿活动,推动强化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协助相关部门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