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
今年的主题是
“体医融合,战胜卒中”。
旨在倡导通过科学运动预防卒中,
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卒中是什么?如何预防?
今天,一起来了解!
卒中是什么?
危害有哪些?
卒中俗称”脑中风”
是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
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
急性脑血管疾病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显示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人民
死亡和残疾的首位病因
一旦发病
轻则导致很多功能障碍
重则导致死亡
而秋冬交替又是脑卒中的
高发季节
脑卒中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两种。其中,“脑梗死”所占比例达到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此外,它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残疾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高”这几个特点。其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危害。
科学运动 远离卒中
相关研究显示,缺乏体育运动是卒中(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更是增加死亡风险的独立因子,规律的有氧运动能降低慢性病患者45.9%的全死因风险。
“体医融合”强调通过科学合理地运动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在卒中防治方面,“体医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01
预防卒中
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风险。世界卒中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卒中。《“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全民健身行动中也提到:定期适量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压、心脏病、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推荐,可以将有氧运动作为首选,包括但不限于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02
卒中后的康复
卒中后患者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体育锻炼和康复训练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到:“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指出,运动康复可通过抗阻训练、平衡训练等帮助卒中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03
提升生活质量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以改善他们的情绪、睡眠和社交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例如,通过太极拳等中国传统运动形式,可以帮助卒中患者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卒中“绿道”,取栓“有道”
今年31岁的李女士来自宁德市古田县,是一位新晋妈妈。月子里的一天晚上,她突然出现意识不清、说胡话、昏迷等症状。家人紧急将其送往当地医院,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送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救治。通过急诊的卒中绿色通道,她在抵达医院后,第一时间得到该院脑血管科的救治,术后情况良好。目前,李女士已经康复出院。
先诊疗后付费
确保危急时刻
患者不因医疗费用问题延误抢救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务部主任吴勇介绍,今年8月底,医院在急诊推出“先诊疗后付费”的便民举措,拓宽急救“绿色通道”,加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确保危急时刻患者不因医疗费用问题延误抢救时机。
接诊急诊绿色通道的急危重症患者时,医务人员会先抢救患者,待抢救结束后,患者家属可在办理住院手续时一次性完成缴费。目前,医院已为129位患者提供该服务。据介绍,待流程进一步完善后,这项服务所涉及的病种范围还将继续扩大。
警惕!
出现这些症状时
请立即拨打120
脑卒中的征兆具体有哪些?
如何“早识别早治疗”
以达到李女士这样恢复良好的情况?
主要可以通过这两个方式!
BEFAST原则: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嘴角流口水;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不灵、含糊不清、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脑卒中,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一时间送到距离最近的、有卒中救治通道的医院。
“卒中120”识别法:
“1”代表,看到1张脸,有无不对称、嘴角歪;
“2”代表,查两只手臂,平行举起,有无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口齿不清、表达困难。
如果出现这3项中有任何一项符合,就需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把握住黄金抢救时间。
近年来
我国卒中人口每年不断攀升
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以前不少年轻人认为
这种病一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其实不然
年轻人发病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
2、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
3、 嗜烟、嗜酒;
4、 食物重口味,进食过量的糖、盐;
5、 心里压力过大。
温馨提醒!
脑卒中可防可控
对高血压、颅内动脉狭窄、
动脉瘤等危险因素
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
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
死亡率及致残率
减轻脑血管病的疾病负担
尤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更应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等数据
规律生活
同时配以适度的运动
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希望
每个人都从健康生活开始
远离脑卒中!
来源:东南网综合福州疾控、健康中国等
记者:冯川叶
编辑:林世彬
审核:阙文龙 陈勍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