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随着秋风渐紧,天气逐渐由凉爽向寒冷过渡。老百姓流传着:“秋膘是金,秋膘冬肥”、“寒露脚不露”、“秋燥猛如虎”的说法,如何科学理解这些说法?深秋季节如何调理身体?
10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做了详细解答。
秋膘是金,秋膘冬肥
仝小林:“秋膘是金,秋膘冬肥”,这是老百姓的一句古话。
“秋膘”这里面既有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有生理现象。因为到了冬天的时候,食物就少了,所以在秋天的时候赶紧“贴秋膘”,这是老百姓的一种习惯。但这都是古代食物非常少时候的进补方法。
现在,特别是肥胖人群在这个时候如果贴“秋膘”,前期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肥胖人群在这个时候仍然要很好地控制饮食,一个是吃得不要太油腻,尽可能吃得清淡,可以多吃点山楂或者喝点普洱茶、红茶这类的,多吃蔬菜、水果。
要适当地运动,把体内多余的脂肪消耗掉,我们经常说“腰带少一寸,健康多一分”。再一个就是用一些非药物的疗法,像刮痧、火罐这些方法促进新陈代谢。在原本秋天、冬天的时候代谢减慢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非药物的一些疗法来加速代谢,所以肥胖或者超重的人群在这个时候不要去“抢秋膘”,而是要继续地减肥。
寒露脚不露
仝小林:“寒露脚不露”,是寒凉已经显露了,足部要注意保暖的意思。“寒露脚不露”要提醒以下三类人群重点关注:
一是体质偏寒,平时怕冷且容易感冒的易感综合征人群;
二是经常痛经的女性,痛经时候有肚子凉、腰凉的症状,要额外注意足部保暖;
第三类是老年人群体,老年人本身阳气就不足,特别容易感寒,而感寒最容易从脚开始,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候鸟老人”一到冬天的时候就喜欢到南方去生活。
生活中秋凉御寒方法
仝小林:中医有很多方法御寒,比如“胃寒”的人群,吃点凉东西胃就不舒服,平常可以多食用一些“炮姜”。
全身都比较怕冷的人群,可以在家用艾灸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或用暖水袋外敷,比如晚上睡觉之前用暖水袋焐焐肚子、腰、腿。另外还可以用麻黄、桂枝、透骨草、生姜这类温经散寒的中药,煎煮之后泡脚或者泡澡都很好。
秋燥猛如虎
仝小林:“秋燥”是因为到了秋天之后,整个气温下降,空气变得非常干燥,中医《黄帝内经》里讲“燥胜则干”,所以到秋天的时候我们经常出现皮肤发干,眼睛发涩,口干、咽干等各种症状,包括过敏性鼻炎也多了。这时候就需要养阴和润燥。
如何养阴和润燥?
仝小林:怎么养阴呢?首先是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这是最基本的。其次向大家介绍一下清代的瘟病学家吴鞠通的一个可以用于缓解“秋燥”的“五汁饮”,包含梨、莲藕、荸荠、鲜芦根和鲜麦冬,这些可以放在一块榨汁,榨汁之后直接喝,也可以兑一点蜂蜜、黄糖等调味。另外还可以水煮放凉之后喝,能够起到养阴、润肺、润燥的功效。如果搞不全这些食材,使用其中一两种也可以,其他可以用椰汁、鲜牛奶、鲜石斛、鲜百合、鲜银耳替代,主要是用可以养阴润燥的食物,秋天在家里制作简易的饮料。
中年以后要时常注意自己的腰围
腰围过粗会使预期寿命缩短。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研人员警告称,腰围过粗会使预期寿命缩短,无论男女皆是如此。
研究发现,在剔除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和运动等因素影响后,腰围过粗的人因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癌症而死亡的风险升高。与那些腰围较小的人相比,腰围粗的人早亡风险更大。
聚焦
腹部多余脂肪同糖尿病、心脏病相关联
梅奥诊所流行病学家詹姆斯博士表示,BMI不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因为它无法精确地反映一个人具体哪个部位肥胖。他说,腹部多余的脂肪通常同糖尿病、心脏病相关联。该研究发表在《梅奥诊所学报》上,指出医生应该综合考虑身体质量指数和腰围,以评估肥胖带来的早亡风险。
詹姆斯博士说,主要的目标是防止BMI指数过高,腰围过粗。“对腰围粗的人来说,通过运动和节食来使腰围减小哪怕几厘米,都会对健康改善很有裨益。”
聚焦
对骨骼健康最有益的运动类型
在强健骨骼方面,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梅日前建议,通过合理的营养和增强抗阻、力量锻炼,可以促进骨骼强健。与体重或BMI相比,肌肉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更强。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布的最新信息显示,对骨骼健康最有益的运动类型是负重运动和力量训练,比如举、推、跑、跳以及“登台阶”等方式,可使骨骼更加强健;营养方面,建议保持均衡膳食,摄入足够的钙、蛋白质、维生素D、维生素K等营养素。
聚焦
早亡风险随腰围增加呈线性升高
据央广网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研究人员根据11项研究中超过60万人的医疗数据,分析得出上述结论。他们发现,腰围超过109厘米(约为3尺3)的男性比腰围小于89厘米(约为2尺7)的男性死亡风险升高50%,这相当于40岁之后预期寿命减少3年。腰围超过94厘米(2尺8)的女性比腰围小于69厘米(2尺1)的女性早亡风险高80%,这相当于40岁后预期寿命减少5年。且早亡风险随腰围增加呈线性升高,腰围每增大5厘米,男女死亡风险会分别升高7%和9%。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530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记者 姬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