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血透生涯中,感受到另一个家的温暖和关爱……”

“30多年血透生涯中,感受到另一个家的温暖和关爱……”
2024年10月07日 21:30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我代表我的母亲衷心地感谢贵院血透室胡大勇主任、顾医生和护士高老师、朱老师、王老师、向老师、吉老师,以及那些我母亲和我未能一一记住名字的老师们,是你们让我母亲在30多年的血透生涯中,感受到另一个家的温暖和关爱……”

患者张女士家属写来的感谢信,像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血透室医务人员“花名册”,熟稔程度仿佛家人,事实上她母亲来十院透析也仅5个月的时间……从转院时的陌生忐忑,到如今的安心从容,其家属将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张女士患终末期肾病30多载,多年来一直在远郊一家医院透析。今年4月因家庭变故,女儿将她接到市区居住,但一个现实问题出现了——该转去哪家医院透析?

4月末,张女士来到十院胡大勇主任诊室,将患病多年来的透析情况详细告知,十分盼望能够平稳过渡,但又担心万一不符合转院标准,下一步该怎么办。在全面了解病史后,胡大勇一句“尽量按照以往的习惯安排血透”让她们悬着的心放下了大半。

在此期间,胡大勇安排医生顾宏晨具体对接,详细规划日程,原先一周三次(两次血液透析+一次血液透析滤过)的透析照旧,盼望中的“丝滑衔接”顺利实现。

就在一切步入正轨时,一段小插曲不期而至——转院后的第二周,上机前一切正常的张女士突然发起了烧。在普通人身上这或许没什么大不了,但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却不可大意,需要立即判断是否发生透析反应。当值护士一边安抚她的情绪、给她加毯子保暖,一边与医生联系、综合研判,初步排除了透析反应,推断可能是由着凉引起。在余下的透析时间里,护士密切观察情况,多次测量体温,直至平稳脱机。

作为一名透析超过30年的老患者,血管状况可想而知,尤其是瘘管,对穿刺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护士每次操作均耐心细致,在详细询问治疗习惯的基础上全面判断瘘管状态,确保生命通道的安全与畅通。正所谓“久病成良医”,就像信中所写——“活了一辈子,半辈子都在生病,早就能感觉到哪些老师是专业的、热心肠的,是真正的天使。”

血液净化中心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港湾绝非虚言,不仅是医生、护士以及临床工程师,工勤人员也让人如沐春风——“感谢帮助我们的孙阿姨、徐师傅,总是为我母亲忙前忙后。有一次因我临时有事没法开药,是徐师傅专程找医生开药,免去了我来回奔波等待。孙阿姨总是第一时间为我妈妈整理被褥,因为我母亲怕冷,孙阿姨总是很贴心,特别感谢你们。”

在普通人看来,血液透析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固定到医院就行,但事实上,终末期肾病患者生理功能处于脆弱平衡中,每次透析时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失衡甚至引发意外,因此需密切监护。

为保障透析过程安全可控,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锻造了高效的工作流程、提供了充满人文关怀的温馨服务。一面是制度的刚性、一面是人文的温情,一句“我和我的母亲对贵院血透室的管理和专业水平感到由衷的敬佩。在这里,我母亲不仅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更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是对医疗团队最高的褒奖。

记者了解到,十院肾内科独立建制于1991年,是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同济大学肾脏病代谢组学研究中心、ISN肾脏病姊妹中心和数十家十院集团医院肾内科联盟的召集单位。学科开放床位65张,配备血透机70台、CRRT机9台,维持透析患者(血透、腹透)超过500人,可开展各类复杂性透析通路手术、血液净化技术和肾活检术等。学科年门诊量9万余人次,年均手术超400台,年出院超过2400人次。

从筚路蓝缕到欣欣向荣,十院肾内科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更离不开广大患者的信任与托付。一手医术、一手人文,血液净化中心的医患真情故事会一直延续下去,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记者:罗欣悦

编辑:徐悦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血透 护士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6.88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9.6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