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新米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金秋·新米

□杨庆珍

新米的米汤是浅绿色的,清香柔滑,比牛奶还好喝。此刻,我站在田坝边,视野里是无尽的金色。秋风吹拂稻田,沉甸甸的稻穗挤挤挨挨,在风中发出沙沙清响。饱胀的稻谷,让人禁不住怀想起新米的滋味。

童年的味蕾有着顽强记忆,每年入秋,我总是渴望吃到家乡的第一批新米。

家乡在川西坝子。西岭雪水一路流淌,与来自都江堰的岷江之水相偎相随,共同灌溉出肥沃的千里平畴。稻子成熟总在处暑前后,天一直晴朗,尤其正午烈日当空,用乡村土话说,热得“炕猫鱼”一样。收稻谷是辛苦活儿,但是人人脸上都挂着喜悦。起大早,晨露未消,空气似乎经过水洗,跟鸟雀的啼鸣一样清透,田野里已经有人影晃动。

一上午时间,一亩多地的稻子被全部割倒,人已经累得直不起腰,这才只是开始。稻捆被抱到四角的木头拌桶前,被高高抡起、狠命摔打,脱完粒后,稻秆顺势向后一甩,逐渐堆成小山。省力一点的是打谷机,我爸脚踩踏板,抄起身边的稻把,放在飞快转动的齿轮上,手掌来回翻转,随着打谷机的轰鸣,谷粒与稻秆完成最后的道别,纷纷洒落在打谷机的斗篷里、铺在外面的塑料布上。赤金澄黄的谷子装进箩筐,再挑回家,摊在晒坝里曝晒。次日继续。几亩地的稻子,总要忙碌五六天才能收完。

晒坝里,我妈放下翻稻谷的木耙,躬身捻起一粒谷子,含在上下牙间,嗑瓜子一样,嘭一声响,便判断出谷粒的干度。

一担谷子被挑去村口机房碾米,米糠留给猪儿,我们即将享用到今年的新米。

柴灶大火熊熊,锅里掺入刚打出的井水,淘干净的白米“哗啦”一声倾倒入锅,盖上笋壳锅盖,很快便有米香溢出。眼瞅着锅里开始冒泥鳅眼了,噗噗噗,随即汹涌滚开了,这就意味着可以沥米了。仿佛一种仪式,每家的第一顿新米饭,必定舀出几碗米汤,全家品尝新秋的滋味。浅绿色的米汤,闪着碧玉的光泽,我妈说,这是米油,多喝点,养人。新米汤入嘴甘滑,一股清香直入肺腑。遇到满头大汗跑回家的孩子,端起一碗温热的米汤,咕噜咕噜猛灌下去,解渴止饿。

沥出的米饭,是半生不熟的,等待第二次加工,或蒸,或箜。所谓蒸,就是甑子饭,蒸饭时可在上面蒸嫩蛋,下面煮菜蔬,饭菜同熟,节约时间和柴火。我更喜欢吃箜饭,这是四川农家传统的饭菜合一的做法,也是很多小孩踩着小板凳最先学会的一种烹饪方法。箜,其实本应写作“鞏”,最早出处见于西汉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凡有汁而干,谓之鞏。”另据民国版《新繁县志》方言俗礼篇:“今饭不蒸而煎熟者曰鞏”。但因“鞏”字繁琐,四川人一般简写为“箜”,我觉得也有道理,因为“鞏”饭需要沥米,沥米需要竹制的筲箕,竹字头的这个“箜”字,自然可以从乐器引申为食器了。《孔雀东南飞》里有“十五弹箜篌”,川西农村孩子,则是“十岁学箜饭”。

话说新米箜洋芋,先将新挖的秋洋芋洗净,刮皮、切丁,这边铁锅烧热,倒入菜籽油,青烟四起,洋芋倒进锅中,迅速翻炒,加一点盐,再倾入米饭,用竹筷在饭菜堆上插一些小孔,作通气之用。然后小火烘干,勿使锅底焦糊。在柴火的哔剥中,饭菜慢慢捂熟。揭开锅盖,新米新洋芋的复合香味扑鼻而来,粒粒米饭油润泛光,入嘴滋味丰富。箜饭是四川的民间智慧,属于急就章,因为吃箜饭不必另外做菜,泡菜坛里搛一些硬铮铮的豇豆、青红辣椒,就是下饭神器,吃罢喝一碗米汤,打个饱嗝,完美。

最记得的,还有新米锅巴。锅里剩些饭粒和洋芋颗,我妈操起锅铲,一通狠劲碾压,它们被压成薄薄一片,再利用灶膛里的余温,慢慢烘干,一面烤干后,迅速翻过身,待两面均烘烤得金黄焦脆,临起锅前,撒些许白砂糖,铲起,给孩子当饭后零嘴,甜咸适口,浓香焦脆。

篱笆上的扁豆,田埂上的南瓜,也是跟着新米一起成熟的,可以摘来吃了。家中大人做了一天农活,身心俱疲,晚餐时再无心力炒菜做饭。于是燃起灶火,中午的剩饭略加热,再把扁豆撕去筋,择净,南瓜削皮去瓤,切滚刀块,烈火猛油断生,倒进米汤,煮成一锅清甜的糊菜。尤其吃到最后,留在碗底的稀溜溜的菜糊,南瓜块早已化为无形,扁豆米深深浸润于米汤之中,一气喝下,甜软香糯。甚至溅落一滴菜糊到手上,也要舔舐干净。

童年的我们,就仰仗这些简单的饭食喂养长大,个个健康茁壮,也从没听说谁缺啥营养。

米饭,对南方人而言,始终是味蕾的乡愁。无论桌上菜肴怎样丰盛,结束之际,还是需要来一小碗米饭,软糯滋润,它就是压舱石,就是定海神针,让肠胃找到温暖、稳妥的感觉。可惜,不知何时起,身边胖者渐多,为了控制碳水,很多人离米饭越来越远。同事说,一袋5公斤的大米,她家居然半年没吃完,每次下厨做饭,其实并不做饭,无非炒几个菜,或者配点薯类杂粮,时间一长,都快忘记白米饭的味道了。至于米汤之香,更是杳如黄鹤,不知踪影。我叹息,电饭煲大量普及,再无沥米之说,如今的小孩恐怕没机会品味米汤的清香黏稠了。

但我还是固执地热爱米饭。米香粥暖,粒粒饱满、颗颗甜润,来自土地的能量,让四肢百骸舒坦,心神安定。我不知道,这是否是采集时代的基因在起作用?在远古,最初的秋天,天地空旷明净,人们采集植物的果实或种子,烹煮成食物,生命得以延续和繁衍。粮食予人的爱,如此真实、深刻、久远而又强烈。

我曾在寺院吃过素斋,一碗白米饭,加点黄瓜木耳黄花菜之类,清淡却可口。更难忘吃素斋的人对食物的敬畏感,低头,庄严,细细咀嚼,说到底,对食物的珍惜,其实是对劳动者的致敬,对天地万物的尊重。

秋风吹,稻浪起伏,又一个即将开镰的新秋。村道上,几辆红色的大型收割机迎面开来。开车的小伙身穿鲜艳T恤,戴着墨镜,神情松快。广袤农村发生巨大变革,种植规模化,耕作机械化,管理也趋于现代化。记忆中20世纪70年代的秋收场景,已经一去不返,我的父老乡亲再也无须躬身劳作,疲惫与汗水,头顶烈日与面朝黄土,拉着架子车上缴公粮……这些均已成往事,像一帧帧泛黄的照片,在老人们叼着的叶子烟里升腾、淡去。

改变的是劳作与生活方式,不变的是新米的滋味。站在稻田边,我又一次闻到熟悉的香气,它飘荡在碧蓝高远的天空中,像一朵朵柔软的彩云。这便是新秋的气息,这便是新米的味道,任时光流转不息,它们跟宇宙星辰一样亘古不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6.88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9.6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