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对话⑦|站在凌家滩放眼世界……

文明对话⑦|站在凌家滩放眼世界……
2024年09月30日 19:01 媒体滚动

转自:六安广播电视网

秋风轻抚黄绿相间的稻田,田野里仿佛还带着远古的夏日余温,2024年度凌家滩考古挖掘已经拉开序幕。我们有幸邀请到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奥克兰分会会长迈克·道森先生,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项目负责人张小雷一同聚焦古国时代,探寻5000多年前的文明曙光。

特邀专家 张小雷(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凌家滩项目负责人)

国际友人 迈克·道森(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奥克兰分会会长)

 对话现场。

古国时代的凌家滩是什么样的?

走进凌家滩,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神秘而遥远的古国时代。迈克好奇地问:“中国神秘的古国时代是什么样的?”考古学家描绘出了新石器时代凌家滩的生活图景:凌家滩被划分为生活区、祭祀区和墓葬区,不同区域之间由壕沟分隔。生活区规划有序,房舍明显有设计精心的痕迹,凌家滩人不仅种植水稻、饲养家禽,还从事制玉等手工业活动。

 古国时代的凌家滩分为三个区域。

记者:怎么理解古国时代,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意味着什么?

张小雷:古国时代是一个很严谨的纯粹的学术话题,这是探源工程第五期的一个最新的结论,第五期是从2020年开始到2024年9月份结束。去年国家文物局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先期发布了一些第五期前期的初步研究结论。

古国阶段是指距今5800年到3800年,准确地讲,就是以二里头为代表的夏王朝成立之前。

第一阶段是距今5800年到5200年。距今5800年被称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到了距今5200年,是以良渚的年代作为界定的。5800年时间界定的重要支撑材料,就是凌家滩遗址的测年。

 凌家滩玉人。

迈克:我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那里有巨大而古老的文物,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玉人非常精美,还有大玉猪,我对考古学很感兴趣,凌家滩非常迷人,非常非常有趣。

最有趣的可能是墓葬,因为里面有很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玉器饰品,它就像一个宝箱,装满了美丽的玉器。

记者:良渚文化也是凌家滩文化的一个接续和传承,能不能做这样的理解?

张小雷:肯定是有一定的传承关系。

古国时代分为三个阶段,距今5800年到5200年是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 红山和凌家滩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两个最耀眼的代表。

距今5200年到4300年,是古国时代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甚至包括黄河上游地区,甘肃青海那一片,包括长江中游、珠江流域中国主要的地区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这就是被称为满天星斗的那个最光耀的时代。

典型代表就是长江下游良渚、长江中游屈家岭、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晚期、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像良渚,是5000年文明的代表,完全进入文明时代了。包括大汶口的中晚期,好多的文明因素,都已经非常耀眼了。

到了距今4300年,良渚解体以后,距今4300年到3800年,考古学上叫龙山时代。

这一时期呢,最突出的反映就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土高原那一片区,以神木石峁为代表的北方势力集团进行了一个大发展。到了距今3800年,二里头为代表的夏朝的中晚期,明确进入了王朝阶段,这就是整个的文明起源,古国阶段的一个大的总体划分。

 墓葬区西侧的考古现场。

古国就是早期政权,初期阶段的早期国家。它既具有国家的一些普遍特征,但又没有形成像夏商这种,真正王权国家的明显特征,所以把它定为前期阶段。

凌家滩可以算为早期的区域的政治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一个代表。

记者:今年对西侧祭祀区的挖掘工作已经开始启动了。

张小雷:对,在这一片区最重要的发现就是祭祀坑或者叫祭祀堆或者祭祀遗存吧,出土了大量的玉石器和陶器新器形,重新认识了凌家滩墓葬祭祀区的范围,我们平时参观墓葬区那一片也有祭坛,是作为墓葬祭祀区来认定的。

但是经过西边40米的地方,又发现更明确的有祭祀行为的一些遗存,证明了先民在这片祭祀,在东边埋葬。一些发现证明,这个祭祀区完全是人工堆筑的一个大型的土台,甚至包括墓葬区这一块,都是经过人工营建的。

玉龙像毛利人的鱼钩?

一只飞鸟飞越裕溪河,掠过稻田,最后定格成一只玉鹰,静卧在凌家滩遗址公园展览馆,缓缓讲述着5000多年的凌家滩故事。 凌家滩的玉器以其传承有序和大胆创新而著称。其中,隧孔珠和玉人背后的钻孔工艺尤为突出。玉鹰、玉龙等精美玉器,不仅展示了凌家滩人的工艺水平,也引发了迈克对毛利人鱼钩的联想。迈克表示,毛利人也有用玉制作鱼钩和吊坠的传统,这种跨越时空的相似之处让他感到十分惊奇。

 玉鹰。

记者:经历了那么多次的发掘,有人曾说凌家滩的玉器用两句话概括,一个叫传承有序,第二个呢叫大胆创新,凌家滩在制作工艺这块有没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张小雷:工艺问题,考古界有一个普遍的认识,在良渚之前,凌家滩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玉器加工工艺,在凌家滩时期基本都已经具备了。

这之前更早啊,距今9000年前,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器,那些加工工艺跟后世的工艺基本都一样了。考古学者更想关注的是玉器背后所代表的思想,透物见人。

举个例子,玉版上面的那些八角刻纹,研究这些图案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功能,可以通过对它功能的定位的研究来复原当时的社会制度。

 玉版。

记者:迈克·道森先生,听说生活在新西兰的毛利人也有用玉的传统,你能谈谈这个话题吗?

迈克:毛利人自从大约1000年来到新西兰,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制作常见的毛利人的鱼钩。

他们用玉做鱼钩,用鱼钩来钓鱼,同时他们还做了很多供人们穿衣时搭配的吊坠,还有其它东西,比如矛尖以及用于切割的工具,还有用玉做的碗等等。

相距千里为何有相似的器物?

凌家滩出土文物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形态,都在讲述远古时期的人类智慧,都在描绘长三角一体化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早期萌芽。作为中国文化爱好者,迈克·道森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长春、福州、广州、西安等等,每到一处,他都会参观历史遗迹,迈克觉得“非常非常有趣,中国每一个地方几乎都有古老的文明,有的文物看上去有些相似。”

记者: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两个最重要的文化,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从物理空间来看,一个在东北、一个在东南,两地相距上千公里,为什么同一时期相隔这么远的两个地区,它们的玉石非常相似,这两者之间怎么会产生这样微妙的联系?

张小雷:考古学文化最主要的一个认证标准是陶器,根据每个文化每个地区所使用的器物的不同来划分考古学文化,通过陶器,再辅以玉石器来论证凌家滩跟牛河梁红山的关系。

有关系一说,就是相互交流,有的认为凌家滩影响了红山,有的认为红山影响了凌家滩。

另一个观点是没关系之说,探源工程的结论也正好反映了我们自认为没有关系的文化的研究方向。前段时间还有人问我,凌家滩跟湖北石家河的一些小玉器挺像的,跟三星堆的玉人也挺像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那就涉及到指导方法问题了。

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处于同一社会发展阶段,又有相似的地理环境背景。如果没有相互影响,它们也有可能分别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代表,只是创造出来以后,表现得比较相似,说得具体点就是,都处于距今5800年到5200年之间,都处于王权国家产生的前期阶段,民众都具有类似思想观念,又有一定的自然资源、背景资源,就会创作同一类器物,来表达信仰和思想。

我们不要小看几千年前的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花边形玉璜。

这一片发现的玉石器,尤其是凌家滩最有代表性的花边形玉璜,在长江下游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几个遗址都发现了,但数量比较少,有专家就认为这种齿纹璜就是在凌家滩生产的。

与凌家滩文化同时期的其他相关联的文化,最主要的就是崧泽文化,考古学上叫崧泽时代。

距今5800年到5300年,甚至是5200年,这期间整个长江中下游,有一大片是崧泽文化圈的分布范围,出土的陶器、石器、玉器都很相似,有的学者甚至认为都可以划作一个大的文化。

记者:那能不能这样理解,古国时代整个长江流域是一个大的文化圈?

张小雷:对,也就是现在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历史的根基。

再往北到江淮中部地区,巢湖以北、淮河以南,江淮中部地区侯家寨文化也是距今6000年到5300年左右,跟凌家滩早中期基本同时的定远侯家寨的陶器、彩陶,器形就和凌家滩的有些类似。

再往北是大汶口文化,早期大汶口文化,比如凌家滩有一些八角星纹,大汶口文化也有。当然这个因素全国中东部地区这一时期好多地方都有,同一时期相邻地区肯定会有交流的。那继续再往北,就快到了红山了。

往南来的话,浙南、江西地区、福建西北部有些遗址也都发现跟凌家滩相似的一些器形。

当然这有可能一方面是交流,有可能一方面就是当时同一社会发展阶段分别创造出来的。

 凌家滩遗址管理处主任唐军(右)介绍凌家滩遗址发掘情况。

记者:迈克·道森先生,听说你去过中国很多地方,你曾经参观过类似的文化遗迹吗?你感觉如何?

迈克:凌家滩是我个人见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遗迹。

好像在哪见过你?

在凌家滩遗址公园展馆门口,以玉人为型的塑像栩栩如生。迈克·道森风趣地与玉人展开了对话:“我是迈克·道森,我来自新西兰,你是谁,你真的5000多岁了吗?我好像在哪见过你?”

迈克·道森先生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相似现象:玛雅人在石刻中也是方脸、双臂弯曲、五指张开,与凌家滩玉人的姿势惊人地相似。他不禁感慨:“如果时光可以穿越,我真想回到古代去看个究竟。”

 迈克先生与玉人对话。

记者:迈克先生,你对凌家滩最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

迈克:很多雕刻和手工制品有不少看上去很像毛利人的风格,非常相似。

记者:尤其是手工制品和雕刻。

迈克:是的, 有一部分非常相似。

张小雷: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它们处在基本上相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使用玉器,这是全人类的一个普遍的爱好,同一社会发展阶段,就会产生相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背后所代表的文明程度也大致相同。

国际考古研究有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南岛语族起源问题,太平洋中间的一个小国斐济,跟中国在考古学上就有一定的联系,福建壳丘头文化出土的器物,甚至包括这个文化后人,不断地往南岛迁移,往菲律宾啊,甚至到了新西兰。

站在凌家滩放眼世界,从玛雅人的石刻到毛利人的玉器,远古时期相隔千万里的人类,为什么会有相近的工艺、相类似的器物,或许还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迈克 考古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6.88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9.6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