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呼吸介入,不愿手术的肺癌患者有了新手段:胸科医院开展全球首例治疗

机器人+呼吸介入,不愿手术的肺癌患者有了新手段:胸科医院开展全球首例治疗
2024年09月30日 18:57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9月27日,上海市胸科医院副院长、呼吸病介入诊疗中心主任孙加源带领团队,成功开展了全球首例支气管镜机器人系统引导的经支气管射频消融治疗,这一“机器人+呼吸介入”模式,开启了肺癌微创治疗新阶段。

支气管镜机器人是世界呼吸介入领域最新前沿技术,目前仅在全球少数发达国家实现了成熟应用,主要运用于肺结节的诊断。2 023年,孙加源领衔开展了一项以经支气管周围型肺癌消融技术为核心的临床试验。2024年3月,Ion支气管镜机器人系统在中国正式上市,9月6日在胸科医院完成首台商业使用产品装机。

此次接受治疗的王先生已经71岁,4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肺上叶磨玻璃结节,怀疑为早期恶性病变。一周前,孙加源带领团队为王先生实施了经支气管冷冻活检术,术后病理确诊肺腺癌。王先生对外科手术有抵触情绪,综合考虑患者和病变的临床特征等情况,经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孙加源为其定制了“支气管镜机器人系统引导的经支气管射频消融治疗”方案。

得益于机器人系统的灵活性、精确性和稳定性,术中在形状感知技术和内镜视野的引导下,医生操作器械,顺利到达目标支气管,使成功将消融针送入病灶内。在经锥形束CT精准确认后,给予射频消融治疗。全程快速且丝滑,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二天CT复查,显示病灶完全覆盖。有了这个新技术,胸科医院不仅仅实现了国内呼吸介入领域微创治疗的新突破,更为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胸科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多年来不断创新和进步。自2007年至今,已开展了30余项新技术,在国内首批将超声支气管镜、磁导航支气管镜、支气管镜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诊断等先进技术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自2015 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支气管镜引导下不同能量形式的肺癌消融技术(射频、微波、冷冻、激光),在肺外周病变经支气管诊疗领域,每年诊治患者近2000人。

“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支气管镜机器人系统的优势,大力开展肺癌经支气管微创消融技术,不断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经气道诊疗水平。”孙加源说。

栏目主编:顾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胸科医院 手术 肺癌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6.88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9.6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