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孙 越
1957年,河南鹤壁因煤建市,煤炭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最高曾达90%;如今,煤炭产业在鹤壁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已降至不到10%,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上升至53.3%。
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鹤壁如何完成产业转型?从“无中生有”到聚链成群,鹤壁如何在新赛道跑出新优势?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鹤壁,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根丝链起一个镇
聚焦现代化工和功能性新材料的转型方向,鹤壁不断开拓老产业的新领域。在鹤壁淇县,“一根丝”链起“一个镇”。
近年来,淇县抢抓尼龙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建设总投资112亿元的河南特种尼龙小镇项目,以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维化纤”)为龙头,围绕特种尼龙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完整尼龙产业生态。如今,尼龙小镇已初具规模,吸引了河南邦维、迅克新材料等诸多与中维化纤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抱团发展。
作为尼龙小镇的明星企业,中维化纤研发的尼龙66特种纤维填补了国内空白。中维化纤副总经理王海伦介绍,公司生产的特种尼龙产品具有强度高、耐摩擦、刚性好的特点,不仅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高铁轨道、高档箱包和服饰等领域,还出现在浮空器、太空舱内。相关产品投产以来供不应求,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尼龙小镇,从中维化纤出厂的特种尼龙丝,可直接运往“隔壁”的河南邦维,用于制造特种防护服和卫生应急防护产品。
在河南邦维的展厅内,记者注意到,该公司还使用特殊材料生产航天货包、航天通风软管等产品。河南邦维行政总监梁晓红介绍,公司生产的航天货包性能优良,具有抗菌功能,用于航天物品的包装和储运;航天通风软管能为航天器内部舱段之间提供通风支持,实现各舱的气体交换。
推动尼龙新材料产业链式发展,淇县下足了功夫。尼龙小镇建设之初,就高标准规划了“一区四园一院校”的总体布局,即科创人才社区,尼龙核心原材料园、军品园、工品园、民品园以及河南尼龙产业学院,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淇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付标告诉记者,今年,河南尼龙产业学院迎来首批200名学生,未来将为尼龙小镇输送更多人才。
当前,尼龙小镇正在加速向更高目标进发——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让产值突破300亿元、利税超30亿元,建成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安全气囊丝(布)、高铁扣配件、高性能脱模布、特种防护材料四大生产基地。
从挖煤炭到造卫星
锚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鹤壁实现了从“挖煤炭”到“造卫星”的迈进。近年来,鹤壁坚持“龙头带动、链式发展、集群打造”思路,开展链式招商,吸引一批商业航天上下游企业相继落户,实现一企引领带动群企来鹤,卫星产业生态圈逐步形成。
2020年,通过鹤壁的精准招商,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宏图”)落户鹤壁科创新城,设立全资子公司河南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不到一年,河南子公司便升格为航天宏图华中总部,并将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落户鹤壁。
在鹤壁科创新城的航天宏图卫星大厦内,航天宏图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23年3月,“女娲星座”首发卫星“中原一号”“鹤壁一号、二号、三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四星”方式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对卫星传回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数据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应急减灾、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场景。”
河南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思豫表示,下一步,公司将持续推进“中原二号”“鹤壁四号、五号、六号”卫星的发射进程,与首批4颗卫星形成星座初步组网。同时,公司将加速后续卫星同步制造、整星总装及出厂工作,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要素,赋能鹤壁转型升级,助推河南卫星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航天宏图“鹤壁模式”已逐渐成形。陈思豫介绍,公司以航天宏图华中总部为主体,牵引卫星遥感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地成势,逐步形成发展合力。
天章卫星、中科星云、埃洛克等企业已加入鹤壁商业航天产业生态联盟,与鹤壁携手推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近日,天章卫星智造基地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签的商业卫星制造生产线项目许可批复,标志着河南首个获得卫星制造资质的商业卫星生产工厂即将建成投产。
天章卫星智造基地位于鹤壁科创新城卫星智造产业园,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配置完整总装集成工艺流线,配备全套力、热、磁等试验系统设备和综合测试系统设备,具备卫星及关键设备的设计、仿真、集成、试验及总装测试能力。项目全部投产运营后,年产卫星可达30颗。基地在未来几年的重点任务是与航天宏图合作,联合设计制造“女娲星座”卫星,并持续为该星座提供维护及更替服务。
以优势产业升级改造实现弯道超车,以新兴产业培育实现换道领跑,鹤壁向“新”而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