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近日,成都警方破获一起网红主播为吸粉引流,炮制线上争执、线下约架假剧情的案件,7人被行政拘留。案件的背后,关于短视频虚构剧情、摆拍演绎的现象引人深思。
虚假短视频能火,离不开“抓马”剧情蒙蔽网友双眼。近年来,贩卖悲伤、编造家庭和社会矛盾、针对热点新闻发布不实信息等造假短视频不时出现,看似“真实讲述”“真实记录”,实为自导自演。不少网友都表示,如果知道是摆拍,就不会“错付情感”。
一场场摆拍造假短视频闹剧背后,实则是主播圈粉涨粉,实现流量变现的一本“生意经”。有商家专门售卖虚假短视频剧本,有网红通过炮制“爆款”短视频引流、在直播带货中完成流量变现。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平台对于剧情演绎的处理方式较为宽松。一些博主在视频或直播间标注“剧情演绎”就能顺利发布,在直播间内大展“演技”。诚然,网络主播、视频博主在网络上具有自由的创作和想象空间,但是这些虚假剧情演绎不应触碰到法律的红线,不能让人误解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如果这种虚构和造假,造成了具有风险性的社会影响,就应该有相应的界定和规范进行约束。
打假治假,首先得揭开虚假短视频的“画皮”,明确短视频摆拍的法律界限,明确虚假内容的定义,明晰相应的法律责任,抬高浑水摸鱼的成本。同时,平台也应有针对性地升级迭代管理措施,及时发现潜在的游走在盲区的内容创作,提升监管效能。
最后,笔者认为造成这类情况的本质,是如今盛行的“唯流量”逻辑,如何平衡创作效果和流量效应之间的关系,还需有更长效的机制来加以引导和约束。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