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上海4个多小时,“贝碧嘉”为何一路向西?交大教授:看懂这两张图,自己就能预报天气

横扫上海4个多小时,“贝碧嘉”为何一路向西?交大教授:看懂这两张图,自己就能预报天气
2024年09月16日 18:26 上观新闻

今天(16日)7时30分,

台风“贝碧嘉”以强台风级别登陆上海。

12时,在上海境内

蜿蜒前行4个多小时后,

“贝碧嘉”进入江苏境内。

截至发稿,“贝碧嘉”台风中心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地形让台风强度衰减缓慢,15时,强度降至强热带风暴级,风雨影响范围仍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贝碧嘉”将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并于17日夜间,在安徽与河南交界附近减弱为热带低压。

“贝碧嘉”与上海渐行渐远,不过,这些台风“热知识”你要知道。

“贝碧嘉”为何名字特别?

台风的命名通常是以人名、动植物、地名为基础,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每年的台风命名列表包括了一系列预先准备好的名字,按字母顺序排列。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为台风起的名字有不同的风格。这次轮到的“贝碧嘉”,是中国澳门提供的,意味一种甜品牛奶布丁。一般来说,起这样可爱的名字,是寄托了美好的愿望,就是希望台风能够温柔一些,威力不要太强。

台风为何一路向西?

预报显示,“贝碧嘉”要从上海登陆,经过江苏,抵达安徽,有可能会进入河南边界。

从“贝碧嘉”的台风路径可以看到,总体来说,它是向西北方向移动的。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通常向西北方向移动,主要是因为主导的大气环流是由东向西的东风贯穿的,台风受到东风的推动,沿着经度线向西移动。

台风是如何消散的?

当台风逐渐接近陆地或遇到较冷的海洋表面时,供应给它的热能减少,台风逐渐减弱,遇到陆地的摩擦,使台风的风力逐渐减弱,并最终消散。当台风下降到一定的等级,中央气象台停止为台风“编号”。

如果破坏力特别强的台风,还会把这个名字除名,以纪念它造成的恶劣影响。昨天(15日)悄悄诞生的第14号台风“普拉桑”,就是替代了之前的“温比亚”。上海市民对“温比亚”一定很熟悉:2018年,“温比亚”造成我国31人死亡,14人失踪,8省1493.5万人受灾,2019年被除名。

怎么看台风有无登陆?

台风登陆的定义是“台风中心整体移动到陆地上”。也就是说,台风中心的登陆地点就是台风的登陆地点。

台风不一定都有台风眼,所以“台风眼到达陆地”的说法是不完全准确的。

我国的台风中心定位统一由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确定。确定台风登陆地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对气压、风速、大气环流等多种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台风登陆点意味着风雨越重吗?

距离台风登陆点的远近,与受影响程度的轻重没有必然联系。有登陆点受灾非常严重的情形发生,也有时候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区域,距离台风登陆点很远。

一般来说,台风行进方向的右侧,风会更加猛烈,比如太平洋上的台风由东向西移动,台风北边的风可能更大一些。降水的分布受外部条件影响很大,分布更不均匀。

台风中心远离了,就可以松口气?

当然不是。从台风的结构就可以解释,台风结构分为风眼、眼墙、雨带和外围大风区。

风眼,台风的中心区域通常有一个较小且相对平静的区域,称为风眼,风眼通常直径几十到几百公里不等,风眼的特点是风力较弱、天空较明朗、相对较暖。

眼墙,环绕着风眼的是一个强大而密集的云带,称为“眼墙”,眼墙是台风最具破坏性的区域之一,通常伴随暴雨、强风和雷电活动,具有强烈的对流活动。

雨带,雨带通常从台风中心眼或眼墙开始,向外部扩展,通常延伸数百公里,非常广阔,雨带是台风降水的主要区域之一,容易带来持续的降雨和天气变化。

外围大风区,外围大风区是位于台风边缘的区域,包括相对较弱的风和云系,风力较弱,但它仍然可以引起树木倒伏、轻微破坏物品和干扰交通等不良影响。

而且,距离台风很远的地区也要当心了。台风的影响范围非常广,它与周围系统相互作用,调整大气环流,也会向远距离暴雨发生区域输送水汽,这样就促成了降雨的有利条件。

台风等级不高,风雨影响一定弱?

热带气旋,也就是俗称的“台风”,根据我国相关国家标准,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6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从概率上说,台风等级越高,确实会带来更大的风雨。不过,台风带来的风雨,其成因非常复杂,受到许多天气条件影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就拿2018年的“温比亚”来说,它登陆上海时,中心风力是9级,远低于“贝碧嘉”。但是“温比亚”有了西南季风的鼎力相助,相当于多了一个源源不断输送水汽的“水泵”。所以它扛住了陆地上的“恶劣环境”,在陆地上走的时间很长,为很多省市带来了强降雨天气,多地降雨突破历史极值。

怎么通过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风力图看台风?

交大教授解读

如何通过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风力图看台风,了解台风动向和降雨趋势?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马建博士。这位研究气候变化动力学和海气相互作用的科学家向公众科普了气象“读图”知识。

打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网站,可以看到多张风云卫星最新云图影像。9月14日拍摄的全球影像显示,日本南部、澳大利亚北部有一个巨大气旋,它就是台风“贝碧嘉”。在这个台风的东部还有一个气旋,然而北京时间9月16日上午9时拍摄的静止卫星全球云图里,这个气旋似乎已经消失。据中央气象台今天零点消息,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昨晚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为热带风暴级。“普拉桑”是否已完全消失,有待进一步监测。

FY-3D全球影像(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网站)FY-3D全球影像(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网站)

9月16日上午9时拍摄的静止卫星全球云图显示,“贝碧嘉”已经在上海地区登陆,一团白色的巨大气旋出现在我国东海之滨,看着让人有点揪心。马建告诉记者,从14日位于日本南部海域到16日登陆上海,“贝碧嘉”在2天时间里移动了1000公里左右,速度非常快。

据介绍,“贝碧嘉”是典型的“子弹型”台风,本体范围较小、移动速度快,10级强风集中在100公里范围内,风雨影响范围随路径调整变化较大。9月16日上午10时监测显示,其风速为38米/秒,移速为22公里/小时。与之对比,台风的移动速度通常是15—20公里/小时,慢台风的移动速度则为5—10公里/小时。

静止卫星全球云图影像(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网站)静止卫星全球云图影像(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网站)

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网站上,除了全球云图,“FY-4B最新全圆盘Sandwich合成图”从红外探测角度显示了“贝碧嘉”的威力。这张协调世界时9月16日2时(比北京时间慢8小时)拍摄的全球图上,有一些红色区域,这些区域都有强降雨。“你在这张图上先找到渤海,或者先找到台湾,就能看到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块红色区域。”马建指着这张图告诉记者,“这块区域不是很大,符合‘子弹型’台风的特点。”

FY-4B全圆盘Sandwich合成图(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网站)FY-4B全圆盘Sandwich合成图(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网站)

卫星云图显示的是台风全貌,而从雷达回波图上,可看出台风对上海和长三角区域降水影响的细节。打开上海市气象局网站的“气象服务”栏目,可以看到一张多普勒雷达图。这张图一直在动,显示气象雷达探测到的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的实时降雨情况。不同颜色对应不同的降雨量,蓝色最小,紫色最大。记者看到,目前上海的降雨量较大,呈现橙色。

与天上拍摄的卫星云图不同,雷达回波图的数据来自地面上的气象雷达。”马建解释,“图上不同颜色的数据单位,是dBZ。这是一个表示雷达回波强度的物理量,可用来估算降雨和降雪强度,还能预测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可能性。”公众如果看得懂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就可以自己做天气预报。

雷达回波图(来源:上海市气象局)雷达回波图(来源:上海市气象局)

“读图”看台风,还要看得懂风力图。马建向记者展示了一张风向标图示,只见图上有东北风1级、东风2级、东南风3级、南风5级、西南风6级、西风7级、西北风8级、北风10级等8个风向标。要注意的是,“某某风”指的是它来自这个方向,比如东北风是来自东北方向、向西南方向吹的风。

风向标风向标

风速杆上的长杆和尾巴分别代表风向和速度,尾巴指向风来自的方向。比如,东风2级长杆的右侧(东方)有尾巴,表明它是东风;尾巴上有一根长横线,表示风力为2级。根据约定,一根长横线表示风力2级,一根短横线表示风力1级,一根斜线是风力6级的意思,也叫风三角。

据悉,台风“贝碧嘉”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4级,即42米/秒,达到强台风级。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戚颖璞 俞陶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上海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
  • 09-19 长联科技 301618 21.12
  • 09-18 铜冠矿建 920019 4.33
  • 09-13 无线传媒 301551 9.4
  • 09-13 合合信息 688615 55.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