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风雅流淌;江流荆楚,壮美诗画。
金秋时节,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4日在武汉盛大启幕。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等长江流域省区市的文化、文艺名家齐聚湖北,“赓续长江文脉,共创时代华章”。
随后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一朵朵长江的、流动的、立体的文化艺术之花,将次第绽放,璀璨夺目。
此季,13省区市“艺”聚长江之心;此季,湖北成为展示长江文化的舞台。
江流楚天阔,长江文脉在保护中传承
长江万古奔流,文脉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湖北,长江径流最长的水润之地,里程超千公里,最大支流汉江在此汇入。两江千湖,成就了“九省通衢”的繁荣,更造就了灿烂辉煌的荆楚文化。
古时候,楚文化在长江文化“起源”中共同领跑,上承巴蜀、下接吴越,历经千百年融合交流,形成了盛极一时的楚国、楚人、楚器、楚文化。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石家河遗址,与上游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下游的浙江良渚遗址同为长江文明早期三大高地。
近现代,楚文化在“不息”中始新,在筚路蓝缕中向新图强,推动中国近现代化发端,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各个时期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湖北是长江文明形成的关枢之地。感受大河文明,必来荆楚;阅读长江,必来湖北。”长江文化学者陈松平说。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遵循,牢记总书记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殷殷嘱托,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纳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先行区建设总体部署和文化强省建设总体规划,荆楚儿女不懈赓续长江文脉,擦亮长江文化品牌。
以“三园”为主体的保护传承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全省已建成开放熊家冢、盘龙城、屈家岭、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楚纪南城、铜绿山等7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评定省文化遗址公园18处,储备28个。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正加紧建设。
文艺精品不断涌现。近5年来,全省累计出版长篇小说200部,文学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影视《中国医生》《我的父亲焦裕禄》《功勋》《外交风云》、歌剧《天使日记》等鄂产文艺精品享誉大江南北。八件作品获中宣部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创历史最好成绩。
长江文化研究成果硕果累累。第三具“郧县人”头骨化石、屈家岭遗址水利遗址、云梦郑家湖“中华第一长文觚”等考古新发现新成果业内反响强烈。湖北一批学者扎根荆楚,相继出版《荆楚文化史》《世纪楚学》《楚学文库》《汉江文化史》等系列丛书,极大丰富了长江文化理论,其中《楚学文库》荣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
戏曲“大码头”夯实振兴。省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工作,每年确定10项重点工作、10项重点活动。省直和武汉市用于戏曲传承发展专项资金年均超过1亿元,剧目创作和人才培养硕果累累。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汇演等国家级戏曲盛会在汉精彩上演,让广大戏迷享受文化大餐。
文化走出去精彩纷呈。突出荆楚文化特色,“湖北,从长江走来”文化旅游图片展,及“礼乐·华章——中国湖北文物特展”“大漆走世界——湖北美术馆馆藏漆艺精品展”“感知中国·长江边的非遗故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等走进东南亚与欧美国家,享誉海外,深受欢迎。
“湖北,处长江之‘腰’、居中部之中、得文化之厚,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办这次长江文化艺术季使命特殊、优势明显。”长江文化艺术季活动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与文化始终交融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顺江而下,羌藏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赣皖文化、吴越文化,一体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相映。沿线人文经济的繁荣发展,催生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一个个生动实践。
8月26日,宜都三峡千古情景区迎来“满月”,大型歌舞《三峡千古情》,演绎三峡上下8000年,大禹开江的浩浩汤汤、楚风国韵的瑰丽浪漫、昭君出塞的家国大爱、血战长坂的三国雄风、高峡出平湖的时代壮举……170场几乎场场爆满,接待游客百万人次,创造中国旅游演艺一个个新纪录。
7月,杨丽萍携手谭盾创作舞台剧《荆楚映象》,把《楚辞》跳成了舞、画成了画、制成了景,再现浪漫瑰丽楚文化,在武汉首演后,火遍全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承载。
进入新时代以来,湖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传统山水旅游跃升为人文旅游一匹“黑马”。
“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今年暑期,纷至沓来的外地游客,到湖北看编钟乐舞,品楚天香茗,感受大美荆楚,人文胜地,流连忘返。全省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4%,湖北成为全国最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武汉黄陂区巧借花木兰的故事,23个景区同打木兰牌,年接待游客20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200亿元。荆州借力楚郢故都、三国文化,让游客“坐在船上看三国”“透过光影望楚都”“登上城楼寻武圣”。茶圣故里天门以茶为媒,经贸唱戏,2023年陆羽茶文化节撬动招商引资110亿元。蕲春擦亮李时珍品牌,一株“蕲艾”年产值超100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仙草”。
全省宣传系统、文化战线,创新性谋划,不断推进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发展优势,带动全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省规上文化企业达到4092家,较2023年底净增497家,实现营收占中部地区的比重超过32%,稳居中部第一。全省骨干文化企业加速成长,在今年5月深圳文博会上,湖北1家企业上榜全国文企30强,两家上榜全国成长性文企30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企业441家,非遗相关企业年度营收近300亿元,全省共有出口创汇非遗企业15家,年度出口创汇近亿美元。
用最深沉的力量,描绘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作为长江文化的重要源流,楚文化是一座宝藏。”著名楚文化学者刘玉堂说,它不仅能带火山水旅游,直接转化为发展资源,更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激发荆楚儿女以拼抢实的姿态,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
面对疫情、汛情、旱情的冲击,湖北迎难而上,以“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顶压前行,在较短时间内就让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2021年,全省经济总量重回全国第七,迈上5万亿元台阶。
面对“长江病了”的警钟,湖北以“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果断推进长江禁捕、拆迁沿江化工企业等十大长江大保护行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高位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科学绘就湖北“水清岸绿”生态发展画卷,重新让“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面对发展不够这个最大实际,湖北以“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完善“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优良投资创业环境。华为、腾讯、小米、小鹏、蔚来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
面对西方对我国高科技领域卡脖子行径,湖北科学家以“一鸣惊人”的创新勇气,在许多领域打破国外垄断,而且实现了超越。今年6月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项由湖北主持完成的通用项目获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创历史新高。
面对利益多元的现代社会治理新挑战,省委、省政府以“革故鼎新”的变革意识,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在党建引领下,广大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成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实践。
参加了随州炎帝寻根节后,湖北省总商会副会长、省楚商联合会秘书长蹇宏说,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炎黄子孙、长江儿女,要时时刻刻都不忘自己的“根”和“源”,以文铸魂,实业兴邦。
作为人文资源大省,长江塑造了湖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份底蕴又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领先中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路回升向好,能级成功跨上崭新的台阶。
奔腾不息,是长江的永恒气质。与时俱进,是长江的时代品格。中华儿女,正沿着万里长江挥毫泼墨,描绘一幅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
来源:湖北日报 全媒记者 柯冬林 农新瑜 海冰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