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随笔|从少年鲁迅喜欢的一部图书,看近代公共文化何以形成

学林随笔|从少年鲁迅喜欢的一部图书,看近代公共文化何以形成
2024年09月08日 08:05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在近代城市文化空间的形成过程中,以往相对高雅的文化艺术逐渐下沉至一般大众阶层,进而成为一种公共文化。我们熟悉的鲁迅,少年时就很喜欢一部外来的《毛诗品物图考》(以下略称《图考》)。

周作人在《关于鲁迅》中记述:“这书最初也是在皇甫庄看到,非常歆羡,在大街的书店买来一部,偶尔有点纸破或墨污,总不能满意,便拿去调换,至再至三,直到伙计烦厌了,戏弄说,这比姊妹的面孔还白呢,何必换掉。”《图考》为1886年上海积山书局刊行,之后在绍兴书店即有售卖,可见其传播力之大、受众之广。

《图考》是一部考证《诗经》名物的书,文由江户时代的儒学学者冈元凤所撰,图由浮世绘画师橘国雄所绘。该书在日本不断印行,后于19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

《诗经》是中国经典古籍,对其进行阐释的书籍不胜枚举。晚清为何要引进一部日本人阐释《诗经》的作品,且居然还很畅销?想来原因不外乎:一阐释独到,二绘图精美,三出版价廉。

古时,儒者常常兼具医者的身份。《诗经》中有大量名物的征引与吟咏,计谷类24种、蔬菜38种、药物17种、草37种、花果15种、木43种、鸟43种、兽40种、马27种、虫37种、鱼16种;《图考》则分为草木鸟兽虫鱼六部,一一对应,且每一种动植物使用一版中的半页,框廓内的上方或右侧配以简短的考证和解说,余下较大空间安排图像,使图像处于版面的中心位置,共200余幅。

《图考》不仅为幼学启蒙注释《诗经》,还对医者治病救人大有裨益。日本在江户时代迎来本草学的全盛期,《图考》所用参考书籍主要有三类:中国的经书注疏、历代《诗经》注释书及《颜氏家训》《淮南子》等古代典籍,本草书、农书、辞书及其他汉籍参考书,日本人的《诗经》注释本及本草、博物学等著作。

在中国典籍中,最多引用的是《毛诗诂训传》、朱熹的《诗集传》;在日本典籍中,主要有稻生若水的《庶物类纂》、江村如圭的《诗经名物辨解》、平贺源内的《物类品骘》。此外,还有陆佃的《埤雅》、方以智的《通雅》等字书以及王象晋的《二如亭群芳谱》画谱。其中,《庶物类纂》就是从中国典籍中收集有关动物、植物、矿物的记载,再进行实证考察,体现出中日知识交流的广度与厚度。

进一步来看,《图考》在选题和画面等方面都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图考》的绘者橘国雄,大阪人,是橘守国门下最有名的弟子。橘守国继承以汉画风格为基础的日本最大画派狩野派的画风,对浮世绘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虽然橘守国、橘国雄生平简历可考的内容非常简略,但《无名翁随笔》中的《大和绘师浮世绘之考》记载:“(橘守国)书画俱善,文学博识之秀才……极尽倭汉一画法之奥义,达其业而著画本”。

石印图书日渐繁多,且价格比铜版、铅版、珂罗版低廉,推动大众文化市场发展——

在江户时代,作家与绘者联合,作者亲自画草图,而后交与绘师绘制,甚至作者本人便是浮世绘画师,类似情况是常有的。当时的浮世绘并非凌驾于庶民之上的昂贵艺术品,而是描绘市井生活的大众生活用品。由于其价格低廉、入手容易,故成为普通百姓追求时尚的装饰物。《图考》将中国经典文学与实用的草本医学、平民审美结合起来,自然更受欢迎,也给鲁迅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徐鼎的《毛诗名物图说》要好得多,但他实是说经的书,不过我们拿来当作画看也并不错。”虽然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但《图考》依然是周作人能够记得起来的两部外国书之一。“碰巧在60年前的时候,上海有一家书局把这图考拿来石印,虽然缩小,却还印得不错……渊冈二人都是世代医官,于本草学有根柢,他们的书比徐鼎更为切实。”周作人提到的这个书局,就是上海积山书局。

19世纪80年代是上海石印书局的黄金时期。扫叶山房、文瑞楼、醉六堂、抱芳阁、文玉山房、千顷堂等传统雕版书局纷纷增开石印业务,蜚英馆、鸿文书局、石仓书局、清华书局、龙文石印书局等竞相抢占市场,以至于“迨戊子年,石印大盛”。

同时,石印技术设备飞速升级。上海所拥有的地理位置及商贸地位,又进一步助力近代石印书业具备广泛的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点石斋印书局的美查是英国人,同文书局的徐润是广东人,扫叶山房由苏州迁来,蜚英馆则是江西人的产业,既吸收了全国的资本,也自然辐射影响至全国、全世界。

不过,最初石印机印刷的不是中文书籍,而是复制绘画。1878年,申报馆从外洋购取照相印字画新式机器一台,创办点石斋石印书局,又一次引领申城出版业新潮流。

晚清画报的流行,一与石印技术的引进、发达有关,二与上海近代都市发展、市民活动的日益繁荣有关。石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日渐繁多,且价格比当时的铜版、铅版、珂罗版低廉,极大地推动了大众文化市场发展。

由此,原本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风雅逐渐渗透于庶民文化之中。在这一文化潮流中,《图考》以精美的绘图将《诗经》中的花草虫鱼呈现于大众眼前,可谓雅俗共赏、雅俗能赏。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艳丽)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来源: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 藏 图片编辑:苏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图考 诗经 诗经名物辨解 鲁迅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3 无线传媒 301551 --
  • 09-13 合合信息 688615 --
  • 09-10 瑞华技术 920099 19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26.5
  • 09-03 中草香料 920016 7.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