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嘉兴故事

《红楼梦》的嘉兴故事
2024年09月06日 07:02 媒体滚动

转自:嘉兴日报

  87版《红楼梦》取景绮园 绮园景区提供

  平湖乍浦,冯其庸亲书“红楼别浦” 平湖红学会提供  平湖乍浦,冯其庸亲书“红楼别浦” 平湖红学会提供

  炽热的夏季,四大名著也火热起来,两部上了热搜,一个是新改现象级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封神”,一个是新版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豆瓣现象级低分3.5分,西游易改,红楼难拍,成为大热话题。

  有网友发现,新版黛玉是平湖人。比起天马行空的西游,或许红楼与江南水乡的气质更加贴合,与嘉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231年前,红楼从乍浦出海,开启世界之旅;

  230年前,海宁人周春写下迄今流传最早的《红楼梦》评论专著,开创旧红学;

  120年前,海宁人王国维最早以西方美学理论系统研究《红楼梦》,开新红学先声;

  63年前,海宁人吴世昌写出第一部英文创作、系统深入的红学专著;

  36年前,全国第一个县级红楼梦学会在平湖成立;

  19年前,平湖红学会率先建立的学馆开馆;

  ……

  让我们走进《红楼梦》的嘉兴故事,考量如何做好红楼出海文章、讲好红楼故事。

  ■记者 陈 苏 戴 群

  【红楼嘉兴出海】

  红楼东渡近皕年,

  光照瀛洲誉四海。

  而今群贤欣毕集,

  启航行舟乍浦来。

  这首诗镌刻在平湖东湖的“含珠凝晖”,日本红学家伊藤漱平作于31年前,纪念红楼从乍浦出海200周年。

  伊藤漱平是日本著名红学家,最早发现、揭示红楼出海的真相。

  231年前,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一月二十三日,寒风凛冽,熙来攘往的乍浦港,人们目送着满载货物的商船扬帆起航。

  船主人是南京商人王开泰。经过16天的航行,十二月九日,商船抵达日本长崎港,随船到达的除了各式货物,还有一箱箱书册,其中就有《红楼梦》九部十八函。

  这件事被记录在长崎村上家族保存的“差出账”古文书中,这是迄今《红楼梦》出海最早的确切记载。

  伊藤漱平的考证得到红学界普遍认可,李希凡、冯其庸主编《红楼梦大辞典》采用此说,并指出其版本应是由程伟元、高鹗修补的120回程本红楼。

  嘉庆八年(1803)“亥七号”又带着两部各四套《绣像全本红楼梦》从乍浦出发赴日;道光二十六年(1846)“午四号”又运去《红楼梦》散套两部两套。

  很难想象,在中日都闭关锁国的情况下,程本在国内才排印一两年,就远销日本。

  红楼从乍浦出海并非偶然。

  乍浦港的繁盛由来已久。早在宋淳祐六年(1246),乍浦已开埠,南宋时“通互市”,元明时成为“元通海道,番舶骈集”的外贸海港,清代,乍浦港已在日清贸易中独占鳌头,“大舶驾风通日本”,沟通海路与运河,是海河联运的“浙西咽喉”。康熙六年(1667),清廷特批乍浦港为与日本的通商口岸,收复台湾后,大开海禁,设江苏、浙、闽、粤海关,独具地利优势的乍浦自然仍居其中。

  南船北上,北船南下,如百川汇流于乍浦。这里还建有会馆、公所、书院,人文荟萃,朱彝尊、高士奇、杭世骏、宋景镰、阮元、鲍文博、沈衡、李善兰等名人学者纷至沓来。

  就像沈衡《海上竹枝词》所记录的盛况:

  城中几日送梅雨,

  海上连朝舶趠风。

  报说洋船齐进口,

  便开官局看称铜。

  有红学家指出,那些《红楼梦》里看到的大观园中的舶来品,可能就是从乍浦转运的。

  红楼从乍浦出海,从此,开启世界的“木石”奇缘,辗转朝鲜、越南、泰国、缅甸、新加坡等亚洲国家,19世纪开始传播到西方。

  红学西渐,海宁人吴世昌起到重要作用。

  吴世昌1908年生,他的哥哥、著名文史学家吴其昌是王国维、梁启超的学生。

  吴世昌是学界公认的词学大家,学贯中西、精通文史,以红学研究闻名中外,是87版《红楼梦》顾问。

  吴世昌的红学研究打通中西。他围绕《红楼梦》和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探源外编》,另辟蹊径,主张着眼于作品本身,反对搞“红外线”。

  更重要的是,在《红楼梦》海外传播中,吴世昌的研究具里程碑意义。1961年,他以英文出版《红楼梦探源》,使中国红学真正走向世界。

  在牛津大学任教时,因有学生研究《红楼梦》,吴世昌开始对《红楼梦》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巴黎、海牙联合出版的《汉学要籍纲目》邀请他为《红楼梦》写“提要”,但因“提要”字数有限,许多问题无法说透。他无法忽视已经发现的问题,也不忍丢开已掌握的材料,便开始了更深入的研究,进而出版《红楼梦探源》。

  这部书梳理了新旧红学的最新成果,提出众多创见,是第一部用英语创作、系统深入的红学专著,纵论原委、条分缕析,成功跨越中西文化交流障碍,在西方汉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为红学西渐作出开创性贡献。

  众所周知,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思是第一个《红楼梦》英文全译本译者,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吴世昌的学生,霍克思的汉名也是他赴北京大学留学前吴世昌为他取的。

  1948年,吴世昌任教于牛津大学,霍克思经常登门求教唐诗等汉学问题。

  向往汉学的霍克思想赴北大留学,投了多封申请书都未得回复。吴世昌为他写了多封推介信,给胡适和钱锺书等诸多国内好友。

  1953年,霍克思受聘任牛津大学中文讲师,与吴世昌成为同事,两人共同开设中国近现代文学课,进行红学探讨。霍克思在翻译《红楼梦》时多处采纳吴世昌的红学思想,还帮吴世昌校读《红楼梦探源》前三卷,提出修改意见,得益于霍克思的课程改革,吴世昌讲授的《红楼梦》被纳入牛津大学教学大纲。

  常与霍克思英译《红楼梦》并提的是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本。谈到翻译《红楼梦》的底本选择,杨宪益说:“有一位年长的中国学者名叫吴世昌,他是研究这部长篇小说的权威。他帮助我俩参照了该书多种手抄本和印刷本,择善而从,编成了我们翻译的这个本子。”另一位《红楼梦》英译者闵福德也在前言中提到,他曾向多位专家请教,其中就有吴世昌。

  【新旧红学肇始】

  一部红楼,养活了几代人。

  研究《红楼梦》称“红学”。曹公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他的《红楼梦》会养活这么多人。

  红学研究其实在曹公逝后不久就开始了。1793年,红楼出海之时,嘉兴所在的浙西已有深厚的红学传统,有“红学始盛于浙西”之说。

  红学横跨多个学科,形成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等学派,按照时代划分,有旧红学、新红学和当代红学三个阶段。令人震撼的是,周春、王国维两位嘉兴学者可称作是旧红学和新红学的肇始。

  所谓旧红学,是清代学者运用题咏、评点、索隐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

  红楼出海次年,周春开始写作《阅红楼梦随笔》,这是迄今可考的最早一部《红楼梦》评论专著,周春也因此被认为是研究《红楼梦》最早的学者之一,是“索隐派”的开山鼻祖。

  周春(1728—1815),字芚兮,号松霭,晚号黍谷居士,又号内乐村叟,海宁人。他好学勤读,潜研经史,博学好古。

  1790年,周春从海宁老乡杨畹耕那里第一次听说《红楼梦》,“雁隅以重价购钞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廿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入闱,闽中传为佳话。”直到乾隆壬子(1792)冬,周春得知吴门印坊开印《红楼梦》,买了新刻本,才一窥《红楼梦》真貌。

  这让他对《红楼梦》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红楼梦》记载的故事追根溯源。这其实就是红学“索隐派”,透过《红楼梦》的表面故事去索隐“背后”的“真事”“真相”“秘史”。

  两年后,乾隆五十九年(1794)至乾隆六十年(1795),他写作《阅红楼梦随笔》,由“红楼梦记”“红楼梦评例”“红楼梦约评”等数种阅后随笔组成,析判了红学研究的一些实际问题。

  他提出《红楼梦》乃“序张侯家事”的论断,最为红学界关注。他参考了《曝书亭集》《池北偶谈》《江南通志》《随园诗话》《张侯行述》等书,于“红楼梦记”中正式提出“张侯家事说”,驳斥当时社会广泛流行的《红楼梦》是“明珠家事说”。

  《阅红楼梦随笔》是“红学史上第一篇正式的索隐专论”,也是将“《红楼梦》的评论写成专册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种”,被学界重视,颇具文献价值。譬如序言一直被学者征引,用以判断《红楼梦》早期流传的一百二十回抄本和八十回抄本的佐证。

  如果说,“红学始盛于浙西”是以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为标志,那么清中后期黄金台、陈其泰、徐元锡、徐申锡等大批嘉兴红学家的出现,使得这种氛围更加浓郁。

  平湖人黄金台(1789—1861),曾写作《读〈红楼梦〉图记》,点明《红楼梦》的创作主旨,创作《〈红楼梦〉杂咏》七绝八十首,歌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红楼中风华绝代的人物;海盐人陈其泰(1800—1864),写作《桐花凤阁评〈红楼梦〉》,指出“自八十回以后,系另一人续成之,多与前八十回矛盾处”,第一个将《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分开加以评点;嘉道年间的平湖人徐元锡、徐申锡兄弟,与黄金台弟子钟步崧联手在《红楼梦》桐花凤阁手批本上留下近30条批语,颇具学术价值。

  新红学是指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自此,红学作为严肃学问正式步入学术之林。

  1902年夏,海宁人王国维在罗振玉所创的《教育世界》任主编。1904年6月到8月,他的第一篇长篇论文《红楼梦评论》发表在《教育世界》上,1905年收入《静安文集》出版。

  这是红学史上最早以西方美学理论系统研究《红楼梦》的学术论文。

  《红楼梦评论》“破”旧“立”新,剑指旧红学,建立新的学术研究体系。

  他是最早对旧红学发起冲击的学者,开启新红学先声。他认为红学研究要从“彼”回到“此”,回到《红楼梦》本身,率先引入叔本华哲学理论对《红楼梦》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红楼梦评论》创下一系列“第一”:第一篇以比较视野评论《红楼梦》的论文;第一篇对《红楼梦》进行哲学阐释的论文;第一篇提出《红楼梦》为“悲剧之悲剧”的论文;第一篇对当时盛行的“索隐派”与“自传说”发起批评的论文……

  《红楼梦评论》在清末时就有蓝公武对此进行引申发挥,此后又被钱锺书、陈铨、李长之、王恩洋等著名学者加以讨论,影响深远。

  在平湖乍浦灯光山东南山脚的牛角尖,有一座双层六角凉亭,面朝大海,背靠乍浦诸山,姿态雅朴。

  亭中有启功题写的“红楼梦出海纪念碑”。冯其庸还亲书了“海红亭”及“红楼别浦”,并与端木蕻良一起题写了“海红亭”对联。

  1993年,“纪念红楼梦从乍浦走向世界200周年活动”举行,海红亭落成,为红楼从乍浦走向世界树碑立传。

  平湖一直没有忘记红楼。

  “浙江省平湖县红楼梦学会于1988年4月20日宣告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县级红楼梦学会。”1988年,红学权威期刊《红楼梦学刊》刊登的这则简讯,揭开一个县城作为红楼出海的起点,36年的红学坚守。从此,《红楼梦》的辉煌、深邃,令每个平湖红学会的会员心潮澎湃。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孙伟科曾点赞平湖红学会有特色,认为“平湖红学研究队伍令人刮目相看”。

  平湖红学会会长金中介绍,36年来,平湖红学会的研究成果日益丰硕。“灵性评说”是平湖红学会独树一帜的研究方法,强调以心灵感悟解读《红楼梦》,这一创新方式已成为平湖红学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2005年,平湖红学馆落成开馆,这是国内红学团体率先建立的学馆。平湖编印《平湖红学》期刊,出刊《平湖红学报》,编著的《红楼梦细节赏析》《平湖红学二十年文集》《平湖红学十五年文选》等论文集影响力与日俱增。

  浙西红学与红楼出海学术研讨会、首届浙江红学论坛及红楼出海230周年暨红楼文化海外传播研讨会等持续多年的红楼出海系列学术纪念活动,不定期举办,推动当地《红楼梦》的普及以及红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会会员在《红楼梦学刊》和《红楼》杂志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在全国红学界小有名气。”金中慨叹,36年来,红学会研究能够坚持下来,离不开新老会员的薪火相传,“研究成果都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

  平湖红学研究者也积极与海内外学者建立联系。2016年,平湖红学会成立分支——“土默热红学研究小组”,王正康、顾跃忠如今已是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的骨干。

  土默热红学的核心是“洪昇著书说”,认为《红楼梦》的原作者是顺康两朝的大文学家、诗人洪昇。一篇《长生殿》使他闻名于剧坛,稍加细读,其与《红楼梦》成书年份相差不多,文字的锦心绣口也有颇多相似。

  而洪昇与曹雪芹确有渊源。洪昇与曹雪芹祖父曹寅为密友,康熙四十三年(1704)五月,曹寅迎洪昇至南京,邀约江南名士共赏全本《长生殿》,三天三夜的戏剧盛会,传为佳话。

  江南文化与《红楼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主任、作家黄亚洲在论坛中也呼吁红学爱好者们,更多地研究浙江与红楼梦的关系。

  独树一帜的土默热红学,与嘉兴也有渊源。

  就在这场戏剧盛会之后,六月初一,洪昇从南京返回杭州,途经乌镇,因酒醉登舟落水而亡,曹家倾尽人力财力的这场《长生殿》,也成为他在世时参与排演的绝唱。

  《红楼梦》是谁所作?这是学界的论题,对嘉兴而言,更重要的是,这场从231年前开始的红楼前缘如何接续,如何做好红楼出海的文章,讲好红楼故事?

  红学要走进校园,深入百姓。随着《红楼梦》整本阅读走进高中语文教材,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读本,平湖市教育局与平湖红学会多次开展高中生《红楼梦》阅读征文活动,让红学走进校园,培养红学研究的接班人。平湖红学会还将不定期开展以“《红楼梦》阅读教学与感悟”为专题的微讲座活动,用趣味性的讲述方式,培养大众对红楼文化的兴趣。

  红楼故事要注重在地叙事,下接地气。影响巨大的1962版越剧《红楼梦》“林黛玉”王文娟是孙道临夫人、嘉兴媳妇;最经典的87版《红楼梦》曾取景绮园,宝钗在这里扑蝶,宝黛在此互诉衷肠;李少红2010版《红楼梦》“王熙凤”姚笛是桐乡人,反映江南风景的戏份在乌镇拍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新“黛玉”张淼怡是平湖人……嘉兴与红楼渊源颇深,或可结合洪昇、周春、王国维、吴世昌等名家大师故事,串联时下红楼的嘉兴元素,在他们的故事中讲述嘉兴的红楼故事。

  与海外传播相结合。红楼在海外是如何传播的?中国红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梅新林认为,将红楼出海与海外传播联系起来,在持续开展研讨活动的同时,可建立红楼出海传播数字馆,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模拟的仿真系统,梳理出《红楼梦》海外传播的路线图,或者海外版图,“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路线图。”

  文化赋能品牌出海。红楼出海其实就是文化出海,在文化出海乘风破浪的当下,红楼出海不仅是红学史上的学术概念,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美丽故事,更是彰显城市文化魅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契机。平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石苗介绍:“平湖将进一步梳理历史文脉、挖掘文化底蕴,提高红楼出海的知名度,彰显城市文化历史底蕴和地域文化优势,让平湖,让嘉兴成为红学研究者心中的一块宝地。”

  【再续红楼前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3 无线传媒 301551 --
  • 09-13 合合信息 688615 --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26.5
  • 09-03 中草香料 920016 7.5
  • 09-02 慧翰股份 301600 39.8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