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许颜
五角场地处上海东北角,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五角场的五只角》收录的50余篇非虚构纪实散文,是作者周建新在五角场居住30余年的真情倾述,于今年7月出版,也在今年上海书展和更多读者见面。
作者周建新为桐乡人,曾长期在军队服役,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五角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读军校,留校工作,退役后创业,前后三十多年,目睹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既是一个建设者、见证者,又是一个受益者。”
在周建新心中,这本书或许正如封面上写的那样,愿串联起一段往日的旧时光,穿越五角场的“黑旋风”,走入烟火可亲的“繁花”年代……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有特点,几何形的五角色块,明快亮眼,设计者钱祯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美编主任,先后为莫言的作品和金宇澄的《繁花》设计封面。
新民晚报原副总编、上海市作家协会散文与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朱大建为本书作序。他提到在这本书中,作者写到很多文化名人在五角场的生活,既有浓郁的书卷味,也有市井烟火气。
1935年10月,文学巨匠茅盾携女儿、儿子两次去江湾体育场观看体育比赛;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教授谭其骧平时都要“去五角场转一转”;文史教授贾植芳时常陪夫人去五角场散步;中文系教授吴中杰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每周要到五角场去泡一次澡;作家梁晓声在复旦求学时,到五角场去吃阳春面……
周建新还在多篇文章中写到五角场的美食:蓝天大肉包,三黄鸡,酱棒骨,在小饭馆吃蛋炒饭,也会吃出童年故乡的味道。
阅读本书,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五角场作为上海城市一部分所具有的独特人文魅力。而对于写作纪实类作品,也在考验作家的知识面和文字把控等能力。“这书中的有些文章是作者曾亲眼看到和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心灵受到震撼有感而发;有些文章是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再去踏勘现场,看今忆旧,夹叙夹议,抒发心中感想。”
五角场曾经破旧的街区经过综合改造,变成如今现代时尚的城市副中心。在周建新看来,五角场的变化,是上海乃至全中国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一个既有典型性又有特殊性的地方。
书中的文章都曾先后在报刊发表。周建新特别提到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嘉兴日报副刊的作者,前后发表过十多篇散文。
《五角场的五只角》
周建新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