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陈潇
8月26日,据港交所披露,映恩生物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富瑞金融、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公司成立于2019年,作为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企业,致力于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研发新一代ADC创新药物。
财务数据方面,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个月,映恩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0万元、17.87亿元和6.41亿元,相应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40亿元、9.86亿元和4.9亿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3.87亿元、3.58亿元和0.66亿元。
“生物科技公司存在研发周期长、风险高、对资金的需求量大等特点,主要根据港交所的18A上市规则上市,一般来说,上市时市值至少达15亿港元即可。”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据披露,映恩生物已与BioNTech、百济神州及Adcendo等全球领先的合作伙伴订立数项对外许可及合作协议,协议总值超过40亿美元。
而这也导致映恩生物来自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十分集中,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期间,公司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相应期间总收入的84.8%、98.9%及55.5%。
管线方面,数据显示,映恩生物已建立由12款自主研发的ADC候选药物组成的差异化管线,包括六款临床阶段ADC,以及预计将于2024年至2026年进入临床阶段的两款新一代双特异性ADC及一款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ADC还有多款其他临床前ADC。
不过,公司坦言,目前并无获批准商业销售的产品,预计后期ADC将在未来几年实现商业化,公司计划通过选择最佳商业模式(包括建立内部商业化能力及/或与第三方(如分销商、合同销售组织(“CSO”)及许可合作伙伴)合作)使候选药物的商业价值最大化。
数据显示,全球ADC市场由2018年的20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10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8.6%,且预计于2032年达到1151亿美元。
据了解,ADC已成为最有前景且发展最迅速的治疗方式之一,其能够利用抗体的靶向及结合能力,将细胞毒性有效载荷精确递送至癌细胞或其他病变细胞。首款ADC于2000年获批,迄今为止已上市15款ADC中,有10款于2019年之后获批,其中五款ADC已成为重磅产品(即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近年来,全球ADC药物授权交易数量和金额亦迎来大爆发。2023年年初辉瑞斥资430亿美元收购ADC龙头Seagen,2023年年末艾伯维以101亿美元收购某ADC公司。此外,近期,百利天恒就BL-B01D1双抗ADC达成84亿美元合作,亦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出海首付款的最高纪录。
在这一行业盛景下,国内已有125家公司布局ADC领域,行业发展迅速,竞争亦同样激烈。
“我们相信我们的管线、技术平台及研发能力的实力为我们带来竞争优势,但我们面临来自许多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潜在竞争(包括跨国公司及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这些行业内竞争对手已商业化或正在开发与我们类似或靶向相同适应症的ADC药物。”映恩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
映恩生物表示,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倚赖其候选药物的成功。倘若公司未能就候选药物成功完成临床开发、取得监管批准或实现商业化,或倘公司的任何上述活动出现严重延误或成本超支,其业务及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恩映生物虽然尚未盈利,但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价值,通过上市可以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资源。”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过针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映恩生物仍需要持续进行研发以提高ADC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可构建丰富的产品管线,覆盖多种适应症和不同的治疗领域。
(编辑 才山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