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范围内民办小学生源全面下滑 西安民办小学招生咋破局?

全国范围内民办小学生源全面下滑 西安民办小学招生咋破局?
2024年08月21日 08:08 西部网

转自:华商网-华商报

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小学数达到6187所,占全国小学总数的4.1%。在校生人数达到966.03万人,占全国小学在校人数的9%。民办初中6041所,占全国初中总数的11.44%,在校生人数达到718.96万人,占全国初中人数的14.63%。

今年,全国范围内的民办初中、小学出现生源全面下滑,大城市更加明显,西安也不例外。这一现象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显现,今年尤为明显。那么,2024年秋招季,造成西安民办小学招生“遇冷”因素到底是什么?西安民办小学招生如何实现破局?

“二孩潮”带来入学高峰

人口峰顶消失

“招生荒”现象出现

从西安市统计局发布的《西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以发现,截至2023年末,西安全市常住人口为1307.82万人,相较于2022年末的1299.59万人,增加了8.23万人。而至2022年年底,西安在校小学生99.22万人,新增约5.6万人。可以看出,在过去几年,受早前“二孩潮”和外地人口迁入的影响,西安小学入学率在不断攀升。

但同时,统计数据中还有一项值得关注:2023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略有减少,38.98万的在园人数较2022年减少2万左右。可见学生的增加只是相对而言,幼儿园儿童的减少预示着人口顶峰期的过去,不止今年,以后小学“招生荒”现象会愈发明显。

高昂学费

让家长热情逐渐冷却

梳理相关数据可以发现,相较于公办,西安多所民办小学的学费对于一些家庭来说还是过于高昂,如一年级新生入学,西安莲湖德杰实验小学每学期学费7300元(减免400元,实收6900元),长安红杉树小学每学年29800元(含学费+餐费+绘画材料等),曲江德闳学校(小学部)每学期77000元,高新区钱学森第二小学每学期30000元等。

而经济增长形势放缓后,不少人感叹“大环境变差了”,对此有家长认为,“民办学费不便宜,加之当下经济形势不好,考虑到生活成本,有些学校一年动辄几万元,6年下来就是几十万。”还有学区在西安航天基地的家长表示,“像航天的公办学校全是这几年新建的,硬件很好,师资也不差,谁还会去上民办的富力城黄河小学?”

“公民”办学资源切割

民办学校曾引以为傲的优质资源消失

2018年新《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一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二是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

2021年,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其中对于“民转公”“公民切割”等作出规定:一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二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得与利益关联方进行交易;三是地方政府不得利用国有企业、公办教育资源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四是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五是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实施义务教育职责;六是外方不得参与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也不得使用域外教材等。

一套组合拳下来,公办民办关系也被拆分,公办归公办,民办归民办,“公参民”学校要么转公,若继续为民校,则须切割与公立学校在名字、教师、财务、招生、行政、办学等方面的关系。没有了“母体”的“输血”和支持,部分民办学校曾经引以为傲的优质资源也同时消失,失去了公办名校的光环。

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原常务副理事长李维民看来,多年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各种乱象也被逐一进行整顿和清理,有效改变了政府职责与社会职责不清,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不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不明的混沌状态,真正回到民办教育的本源。

基础教育投入加大 新建一大批家门口公办好学校

一批新办的公办中小学相继建成投入运营,一批公认的优秀公办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一批示范性公办学校通过教育集团模式带动更多的公办学校共同发展,一批利用公办学校和国家资源举办的民办学校回归本位,转设为公办学校……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民办学校的学生人数已经下降到5%以内。

新优质学校的增加,让家长们有了更多选择空间,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追逐民办学校。今年1月,西安市教育局相关数据显示,至2022、2023年秋季开学,全市分别建成投用的新建、扩建学校116所、26所,增加学位10.5万、3.3万个。投入1.21亿元对77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校舍及设施设备进行改造提升。

多年来,西安市不断加强基础教育建设,兴建了一大批家门口的好学校。近年来,西安共投入17.26亿元,促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实施“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已培育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充满活力的“新优质学校”共435所。

4月18日,陕西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还联合制定《陕西省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要实施优质学位扩增行动,未来将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政策加持 公办民办教育质量逐渐均衡

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不断增加,民办教育的投入必然出现下降。以陕西为例:民办小学的在校学生数已由三年前的占全省小学学生总数的8.04%回落到5%以内,民办初中的在校学生人数也已由13.02%回落到5%以内。

截至2022年底,西安市共组建紧密型“名校+”共同体928个,教育集团101个,优质高中与中职学校“名校+”共同体15个。如广为人知的五大名校+系列,西工大“名校+”包含82中、含光中学、黄河中学、西工大启迪中学、八十五中合作班等。铁一中“名校+”包含西安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西安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学校、西安铁一中湖滨学校、曲江第一学校等。优质公办学校牵头的联合办学模式,对区域薄弱学校、乡村学校进行帮扶,推进城乡一体化,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在家门口就可以读到好学校”的红利。既然家门口已经有好学校,就不去挤民办了。在“名校+”“集团化办学”等政策影响下,多年来西安市教育资源不断得到平衡,原本“民强公弱”局面被打破。

这一大趋势下,不管是孩子还是老师,进入公办集团校或许才是明智之举。集团校还能为不同风格和志趣的老师提供参差多态的岗位选择,它的“安全气囊”足够大,机会也更多。

“2023年我们和新知小学教育集团建立了合作校关系,打通了两校优质资源互融渠道,此后学校全体教师在名校团队、专家、教师的引领下共同成长,深耕课堂改革,在‘三个课堂’中发掘经开七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经开七小校长贺芳告诉记者,新知小学与经开七小跨区域组建“合作校”教育联合体后,不仅为两所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逐步缩小校际教育之间差距,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办好让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助力。

“公民同招”部分民办学校竞争力不足

“公民同招”即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同时开始招生,家长只要参与摇号,就意味着放弃了对口学区公办学校的优先录取资格。但如果民办没摇上号,恰巧区域内公办学校已经招满,那么公办也回不来,只能等待被系统分配。

在此政策影响下,一些区域内教育资源丰富的家庭,为确保孩子“把稳”上好学校,相较于具有不确定性的民办,会更倾向于公办学校,因而部分民办的竞争力逐渐丧失。同时,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民办学校招生计划数减少。如湖南、江苏、四川等地,要求调减本省内民办义务教育占比,民办初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占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将调减至5%以下,县域内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数占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将降至15%以下,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民办招生计划的减少,就意味着相应周边公办学校学位的增加,“民强公弱”局面进一步出现逆转,民办学校招生“遇冷”加重。

优质民办依然受追捧 质量和特色是金牌

民办教育作为选择性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满足部分家长对教育的多元需求和选择。从民办学校报名情况来看,优质的民办学校依然为家长们所青睐。西安滨河学校(小学部)、西安航天菁英学校(小学部)、西安高新东区小学、西安浐灞绿地小学等一批民办小学完成“六独立”的民办学校平稳过渡周期,未出现部分民办学校“师生出走”的情况,其教师队伍及管理团队稳定,没有受到影响,内核也颇有越来越稳的趋势,用实力一点点打破了社会上对民办学校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其中,西安高新东区小学脱胎于高新一小,是高新一小建校20余年以来创办的第一所分校。然而除了名校基因外,“结合实际情况,体现自身办学特色”才是西安高新东区小学成为优质民办学校的原因所在。

“无论公办民办,办学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教育是学生奠定坚实知识基础、能力素养和人格品质的黄金期,具体到东区小学来,我们始终践行‘以爱为底色为学生办学’的办校理念,将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关心学生、发展学生。学校进行了特色的‘全优’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开设了丰富的社团,取得百余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把这些成果都切切实实落在学生身上。东区小学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目共睹,也正因如此,学校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成了大家口中‘优质的民办学校’。”西安高新东区小学校长闫成告诉记者。

对于诸如西安高新东区小学这类拥有稳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办学规模、教学创新能力突出、差异化鲜明的民办学校来说,打造“质量”和“特色”这两张金牌,才具备平稳过渡的抗风险能力,才能拿到下半场的“入场券”。

民办义务教育进入引导规范发展新阶段

“一个收费高于公办学校,质量却未必高于公办学校的民办学校,其生存的空间就可想而知了。”李维民认为,引导规范民办教育收效显著。为了充分体现中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即使是民办教育也只限于举办非营利性学校,而不得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这就把一些想以办学为名却以营利为目的的举办者拒之门外。这些举办者因政策限制退出这一领域,对民办中小学的投入自然骤减。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因社会投入骤减,收费又受严格限制,结余更是不能分配,学校的教师待遇,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实际上已失去经济的支撑作用,学校数量必然逐年减少,学生人数下降呈必然趋势。相对而言,除个别民办学校外,大量的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也是必然趋势。那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出路到底在哪儿?民办学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还有发展空间吗?

李维民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这是因为国家法律已经赋予民办学校合法地位,不会轻易更改。二是一批办得好的民办中小学仍然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信赖和欢迎,市场仍有需求;三是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大背景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仍是现阶段的教育任务之一。但前提是,今后从事这一领域教育的创办者、工作者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原则,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立志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二是遵照教育规律,主打“质量”和“特色”这二张金牌,以质量立校求生存,以特色发展求贡献,以“为”求“位”,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三是通过捐资办学和基金会办学筹措资金,解决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办学资金短缺和教师待遇偏低,有诸多后顾之忧等问题,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李维民看来,民办义务教育不会消失,但所占比例会有严格控制。所以,只有那些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民办学校才能立足和生存,关键在于学校收费与质量成正比。未来的义务教育,政府将承担更多责任,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小学生的首选将会是优质的公办中小学。而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才去选择更优质的、更具特色的、更具个性的、更具竞争力的民办中小学就读,而那种大批量的学生选择就读民办中小学的时代,已然宣告结束。 记者 赵美 杨芷瑶

编辑:王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
  • 08-23 速达股份 001277 32
  • 08-23 益诺思 688710 --
  • 08-20 成电光信 920008 10
  • 08-19 佳力奇 301586 18.0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