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宣 实习生 赵秋伊
不少茶树上挂着星星点点的赤眼蜂蜂卡,卡片背后用胶布封着的棕色方块就是密密麻麻的赤眼蜂的蛹……8月15日,记者在溧阳市天目湖弥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天目湖镇稻场埠的茶园里看见,省农科院专家正在探索“以虫治虫”的新方案。
“这些蜂卡由赤眼蜂的蛹组成,是新型茶树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关键所在。”江苏天目湖白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雷明说,“茶树的生长易受病虫害侵扰,茶尺蠖、叶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会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口感。”
赤眼蜂如何防控病虫害?省农科院休闲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烨华告诉记者,别小看这张卡,茶树挂卡一两天后,羽化的赤眼蜂飞出,在茶尺蠖等害虫的卵块内产卵。“赤眼蜂幼虫寄生在害虫卵内,以卵为食,将卵掏空,从而大大降低害虫卵的数量,从虫害早期进行控害。同时,维持较高的赤眼蜂种群密度,也会增强害虫的生存压力,使其减少产卵量。”李烨华解释。
今年5月,省农科院与溧阳天目湖弥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横向科研项目合同,开启了对“以虫治虫,生态防治”的新型茶树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探索。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教授严智超介绍,放蜂实验的目的,除了对赤眼蜂的生物防治进行效果评价,还有收集当地优势蜂种资源,因地制宜推动江苏本土“以虫治虫”优势蜂种的产业化。
目前,天敌昆虫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在江苏仍是空白。严智超解释道:“与农药相比,天敌昆虫防治起效慢,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稳定性也较弱,对释放技术的要求更高,会让农民觉得性价比低。而且天敌昆虫的使用与农药喷洒存在矛盾,我们目前正在寻找联合防治的平衡点。”
为提高防控效果、促进产业化,省农科院科研团队将首先在茶园中寻找具有当地优势的蜂种资源,进行本地化生产,然后释放到茶园中进行实验。随后,通过分子机制研究,调查出更具特性优势的蜂种,对赤眼蜂的分子进行修饰改良,提高赤眼蜂与农药的兼容性等优势特性。
“项目顺应了当前的政策要求,是减少化学投放品,助力低碳经济的重要探索。”李烨华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