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国资小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
传承历史文化,
维系民族精神,
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保护好、传承好
历史文化遗产是
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历史财富
“国家队”责无旁贷
中央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和专业优势
为文物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物无比珍贵却也无比脆弱
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
无疑是文物保护面对的巨大挑战
时光、海水日复一日的冲刷
同样会对文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当文物“受到重伤”
“抢救”与“修复”尤为关键
小新推出系列报道“我在央企修文物”
今天,为您带来第四期
看中国铁建、中国远洋海运
精心施“救”下
百年文物如何重获“新生”
修桥=修文物,明代镇海桥“涅槃重生”
屯溪镇海桥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
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
为国务院公布的
第八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素有“徽州第一古桥”的美誉
郁达夫《屯溪夜泊》诗中写道:
“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可想当年一桥两岸的风光
能与“扬州春色”相媲美
屯溪镇海桥
也是当地人口中的“老大桥”
不仅连接了两岸居民的交通和生活
更寄托了人们深厚的感情
是屯溪的灵魂所在
然而,这座意义非凡的大桥
却在2020年7月初迎来大考
这个月初
黄山的雨下个不停
感觉像天漏了个窟窿
7月6日晚上到7月7日上午
持续暴雨引发洪水
历经岁月沧桑的镇海桥
最终没能抵御住洪水的侵袭
7日上午
“老大桥”轰然倒塌
据徽州文化学者介绍
镇海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400年间
桥屡毁屡建,保存至今
很快,一场针对“老大桥”的
“抢救”开始了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
中国铁建大桥局主动请战
积极参与到石料打捞、
河道疏浚等抢险工作中
镇海桥地处新安江、率水、横江交汇处
上游是皖南山区
日常水深3至5米
汛期水位会在6小时内暴涨至10米
因此,项目团队
只能利用冬季枯水期施工
为了确保镇海桥修缮顺利进行
他们以止水帷幕注浆工艺
代替传统的拉森钢板桩围堰
同时利用BIM技术构建数字化三维模型
模拟古桥修缮的全过程
较高程度还原了古桥原貌
提前40天完成各项节点任务
归去来兮镇海桥
而今,新安江畔,江水如常
人们期待已久的镇海桥修缮如初
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迎接八方来客
这项由中国铁建大桥局
以设计、施工一体化方式承建的
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
荣获2023年度安徽省建设工程
质量最高荣誉奖——“黄山杯”奖
匠心复原,百年灯船重现技艺之美
2016年12月20日
一艘具有百年历史的古老灯船
正式落座中国航海博物馆
这艘船叫牛庄灯船
是中国沿海最早使用的
钢制铆钉航标灯船之一
一百多年前曾停泊在辽河口
用于指导船只进出河口
对辽河周边地区的海上交流
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牛庄灯船入馆收藏以来
中国航海博物馆
即着手开展相关复原设计
2020年12月
中国远洋海运旗下上海中远海运重工
承接牛庄灯船的抢救性修复复原项目
历经十余月的不懈努力
于2023年10月27日
一次性通过了专家验收组的竣工验收
与常规修造船不同
该修复复原项目
一无船东和船检圈定范围
二不像修造船工艺及技术相对规范
不能按常规的思维去完成
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本着
“恢复原貌、修旧如旧、
满足展存、确保安全”原则
在修复之初和过程中
一直积极主动查询灯船在营口的记录
征询曾在灯船上工作过的人员的回忆录
大量采用靠模翻砂的方式
将灯船上所缺失的相关设备与舾装件
还原或复制到位
牛庄灯船是铆接结构的钢制船
随着焊接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钢质船舶的建造中
铆接工艺已完全被焊接工艺所取代
却是造船技术发展中
不应被忘却的重要节点
因此,牛庄灯船的抢救性保护修护
还有着巨大的技术价值
如何展现铆接工艺?
在项目投标阶段
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寻访
早年做过钢制船铆接工程的老人
听其讲解从铆钉的选材、铆钉孔的镗孔、
铆钉的加热、钳取、敲击等
流程和技术要点
并邀请老人到现场进行指导
修复中,他们成功重现了铆接工艺
并录下视频供后期参观与学习
而今
修葺一新的牛庄灯船
正停留在中国航海博物馆亲水台边
向每一位路过的游客
讲述着百年航业的演变与发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