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蓝莓,这样脱颖而出

一颗蓝莓,这样脱颖而出
2024年08月19日 05:38 媒体滚动

图为蓝莓种质资源选育。

图为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保存的兔眼蓝莓品种。本报记者 洪叶 摄

□ 本报记者 洪叶 吴琼

近日,省发展改革委公布2024年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名单,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批建设“江苏省蓝莓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不同于名单中的各类“高精尖”技术和未来产业,蓝莓为何能在其中占据一席之位?小莓果背后有何大文章?记者走进植物所一探究竟。

阳光下,一簇簇成熟的蓝莓挂在枝头,透出蓝宝石般的光泽,让人垂涎欲滴。“本资源圃保存的12个兔眼蓝莓品种……是我国最早引种的蓝莓”,草坪前的介绍牌向游客介绍着它们的“身世”。

1986年,时任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蓝莓之父”的贺善安漂洋过海,引种于美国,率领团队围绕兔眼蓝莓开展了早期引种和扦插育苗研究;

2000年前后,植物所推动国内栽培蓝莓进入产业化种植阶段;

2004年,植物所将蓝莓引种至云南,后来云南产区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有重要影响力的鲜食蓝莓产区,鲜果基本实现全年供应……

“如今,长江以南每一个蓝莓园的第一株蓝莓,都是由植物所保存的兔眼蓝莓扩繁出来的。”省蓝莓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曾其龙博士表示,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栽培蓝莓品种引进和栽培技术研究的科教单位,多年来持续开展蓝莓的育种、适应性评估等相关研究,筛选的优良品种广泛种植于长江中下游及云贵高原地区,开创了我国南方蓝莓产业发展的先河,辐射种植面积20余万亩,为地方脱贫、农民增收作出卓越贡献。

据了解,省工程研究中心是江苏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聚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打造能够提升产业创新效率、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科技创新重要平台。

省蓝莓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为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共同申报的蓝莓种质资源研究平台,占地55亩。

“我国目前虽已育成一些蓝莓品种,但适合商业化种植的新品种还不多,我省主栽蓝莓品种几乎全部来自国外,蓝莓种业仍存在明显的‘卡脖子’问题。此外,全省蓝莓栽培技术普遍落后且各地水平参差不齐。”曾其龙说,作为我国蓝莓产业发源地,江苏针对未来蓝莓产业发展趋势,有必要整合全省科技力量,联合企业构建蓝莓种质创制与利用研发平台。

针对蓝莓种植和产业发展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中心牵住“牛鼻子”挂出“作战图”——将主要围绕突破种业瓶颈、突破栽培瓶颈和突破加工链瓶颈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充分利用我国野生蓝莓种质资源,加强商业化蓝莓新品种研发力度;开展蓝莓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以及果期调控、基质栽培等现代化栽培技术研究,促进蓝莓产业提质增效;探索蓝莓花色苷与人体健康等方面研究,延伸蓝莓产业链,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推动蓝莓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曾其龙的畅想里,未来,通过中心建设,消费者可在市场上买到口感好、个头大、价格实惠的蓝莓。“例如,随着国外新品种的迭代,蓝莓果径可达22mm—28mm,而我省蓝莓果径一般在14mm—16mm左右,果径18mm及以上的果实占比非常少。另外,最新的一些蓝莓品种其果实有明显的花香味,该花香味品种市场认可度高。后续的新品种选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场对蓝莓大果径、花香味等优异特性鲜果的需求,针对性地选育具有丰产、果香等优异性状的新品种,促进我省蓝莓产业提档升级。”

不只是品种上的选育,更有栽培技术上的革新。植物所创制了一种新的蓝莓产期调控技术,并在我国最大的蓝莓种植企业诺普信基地大规模应用,实现蓝莓果期精准调控。利用基质栽培技术和果期调控技术,预计将极大改善我省蓝莓鲜食品质,增加产量,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

走进无锡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记者看到满满科技范儿,一个挂着工业相机的机械臂在蓝莓植株间来回穿梭。

“植物所和我们企业共同组建团队,自主设计研发定制的浆果表型自动采集机器人,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内置的热敏仪成像系统,每天定时采集两次植株的生长表型照片,通过后台计算机分析模型能够及时提取相关表型参数,从而为‘数字化蓝莓栽培数据中心’提供基础数据。”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实验室主任董刚强博士告诉记者。

随着农业数字化生产模式的快速发展,该团队搭建了设施蓝莓智能化栽培系统,包括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智能化环境数据采集装置、自走式巡检机器人等生产要素,将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应用于蓝莓设施栽培中。

“蓝莓智能化栽培系统可以根据蓝莓各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水肥配方进行智能化配比及自动调整灌溉策略,实现蓝莓栽培的精准灌溉,加速蓝莓生产周期,在节省人工和肥料使用量的同时,提升蓝莓的品质和产量。”董刚强说,团队还自主开发了光谱扫描系统原位测定蓝莓果实花青素含量,实现蓝莓花青素无损伤测定,简便高效,为高花青素含量的蓝莓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撑,极大降低蓝莓选育成本。

目前,该团队正在联合国内知名高校研究伙伴一起合作开发“植物穿戴设备”,该设备能够通过原位无损(微损)方式监测蓝莓果实内部实时的营养以及生长相关激素的水平状态,这些创新研究将加速蓝莓的新品种选育过程,助力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蓝莓果实生长发育的奥秘,促进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中国科学院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
  • 08-23 益诺思 688710 --
  • 08-20 成电光信 920008 10
  • 08-19 佳力奇 301586 18.09
  • 08-15 小方制药 603207 12.4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