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匠心铸造“中国心”——南航学子探寻中国航发人航空报国精神

他们用匠心铸造“中国心”——南航学子探寻中国航发人航空报国精神
2024年08月18日 21:00 紫牛新闻

这个暑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旗在实践中闪光”实践团队,深入中国航发沈阳黎明公司和中国航发贵州黎阳公司,实地观摩航空发动机生产的全过程,寻访奋斗在科研生产一线的青年奋斗者,挖掘航空发动机背后的故事,感悟中国航发人薪火相传的航空报国精神。

中国航发黎明的工作人员介绍,黎明公司已经实现了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装配、试车、维修的全流程生产,自1954年建厂后,共仿制、改进改型、研制了数十种型号的发动机,生产、修理了数万台军用航空发动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体系和工业制造体系,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黎明工作人员告诉同学们,航空发动机的组装需装配数万个零件,工作难度大,质量要求高。为实现保质保量按时交付,装配厂在“李志强”班的引领下,不断推进航空发动机制造数字化转型,建成一批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开展技术创新项目,先后解决装配技术难题50余项。这些成果源自于他们长期以来的深入实践与不懈创新,每一次的突破都是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和黎明公司有着同样红色血脉、承载着铸就国之重器使命的黎阳公司同样来之不易,从大山深处走来,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了中国航发的新征程,从菜花洞到新厂区,从老型号的量产到新型号的研发。黎阳人不懈追求的是产品至上,质量过硬。在装配厂参观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发动机出厂前要经过“两装两试”,即至少两次装配和两次试车。在装配时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和程序,哪怕最后发现多出来一个再小的螺丝,也需要从头拆装检查,解决问题后才能继续生产。

为了传承和发扬好航空报国精神,团队深入寻访了在黎明公司和黎阳公司扎根工作的南航能动前辈,聆听他们口述历史,悉心学习前辈教导。

黎明公司的两位杰出院友高工从“工作”聊到“事业”,向同学们讲述了自身认识的变化历程。他们自南航毕业后初入工厂,学习如何装配、维修、交付,在前辈们的带领下,查资料、摸原理、找设备,经过大量试验克服众多技术难题,如今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一干就是一辈子,对中国航发人“国为重、家为轻、择一事、终一生”的家国情怀有了更深的领悟,奔跑在为国“铸心”的新长征路上,这不仅是中国航发人梦想的接力赛,更是航空报国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

黎阳公司的杰出院友目前承担着国家某重要型号发动机研制任务,他向同学们分享了他在黎阳公司工作与生活的点滴片段,讲述自己如何以满腔热忱,在航发领域茁壮成长的经历。通过他的叙述,同学们感受到黎阳公司对人才的尊重与渴求,正是有了像黎阳这样注重人才培养与人文关怀的企业作为坚实后盾,一代代中国航发人才能心无旁骛地“铸心”攻坚,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为了追寻历史足迹,脚踏实地感悟“三线”精神,实践团队还前往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线贵州航空发动机厂旧址,追寻“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的历史。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开展战略大后方建设,并根据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一、二、三线。三线包括京广线以西、甘肃省的乌鞘岭以东和山西省雁门关以南、贵州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先辈们初到贵州时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厂区周围都是荒山野岭,人烟稀少,没水没电。他们当时住干打垒,睡大通铺,饮河中水,啃窝窝头,边施工,边设计,边生产。

同学们走进湿冷的“山洞车间”,目睹先辈们曾经在如此艰苦的生产条件下进行工作的机床、器械,看着黑板上残存的生产计划以及洞壁上的标语,这是三线建设的产物和三线文化的直接见证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杨润表示,“艰苦创业、敢打硬仗、求实创新、质量至上”的黎阳精神是老一辈在战天斗地、克难奉献的辉煌历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国家利益至上,坚持科技报国,这将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李海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航空发动机 黎明 中国 贵州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
  • 08-23 益诺思 688710 --
  • 08-20 成电光信 920008 10
  • 08-19 佳力奇 301586 18.09
  • 08-15 小方制药 603207 12.4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