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造”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满载运行;“新津造”内嵌式中低速磁浮列车速度刷新世界纪录;来自新津企业的4项产品技术应用到深中通道建设中;四川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邓双独立储能电站落地新津,年可消纳新能源电量5000万度……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成都市新津区凭借出色的“智造”能力频频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并不断深化落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8月9日,“新质引领·津企链动”新能源产业供应链发展大会在新津开幕。大会现场发布产品清单347项,需求清单221项,涉及商品、零部件、原材料、设备等10余类。同时格力钛、中材科技、众信通用、中德新能源4家新津企业代表现场共同开启全球订单发货仪式,总金额18.6亿元的订单分布在上海、宁夏、新疆等全国多地以及以色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新津造”正加速涌向全球。
数据显示,新津区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
当前,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聚焦新质生产力,作为成都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的新津区,如何在全国各地纷纷向“新”而行的大潮中,走出自己的特色创新之路?
“新津智造”出圈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不久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之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全国各地谋篇布局的高频词。
位于成都南部的新津,是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蓉南新兴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成都市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已连续三年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津既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坚实的工业基础,又有充足的承载空间。
今年来,新津坚定把工业强区作为“一号工程”,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着力构建以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为主导的“3+N”先进制造产业体系。
以轨道交通为例,新津企业今年已接连迎来新突破。今年3月,由新津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成都中车长客生产基地生产的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进行了时速160公里的满载运行试验。时隔一个月,在天府智能智造产业园的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综合试验线上,新筑股份旗下全资子公司四川发展磁浮科技有限公司的三编组内嵌式中低速磁浮列车完成时速180公里达速试验,刷新世界纪录。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今年6月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车,也意味着新津企业大通路桥的有减隔震支座、桥梁伸缩装置、索夹用数字化螺杆和装配式检修通道4项技术和产品成功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得以应用。据悉,为顺应路桥构件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大通路桥一直着力提升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例如此次应用的索夹用数字化螺杆,其通过内嵌传感器实现螺栓拧紧力值的实时在线监测,有效解决了传统螺杆中螺栓松弛监测难的问题。
大通路桥的向“新”出发,是新津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当前,新津抢抓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更新迭代机遇,围绕整车制造、路桥构件、智慧运维等领域,以中车长客、新筑股份为链主企业,已集聚上下游企业50余家,构建起“研发+制造+运维”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本月,大通路桥总投资5.2亿元的智能结构工程构件及装备新基地将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投产,建设西部最大的减隔震产品检测中心和国内领先的减隔震工程技术研究院,投产后企业年产值可达7亿元。
推进新型工业化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新型工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动力。今年7月,新津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任务:力争到2026年,工业强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规模更加壮大、发展质效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更加有力、“智改数转”更加深入、绿色发展更加鲜明,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成都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有力支撑。
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新津的“解题”思路。
科技创新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谁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能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当前,新津通过强化创新主体培育、产研模式探索、科创资源链接,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技术应用和创新生态打造。
8月伊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管委会共建成都工作站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新津举行,标志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成都工作站落地新津,将作为平台和桥梁促进学会科研成果与地方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在新津的转化和应用。
据悉,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新津近年来加快行业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积极引导支持54家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85个。同时加强校院企地合作,已推进达威科技、四川广正、复津安等企业与四川大学、西南交大、复旦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产业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津还在加快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目前,新津已集聚中蓝晨光、硅宝科技等新型材料企业60余家,民航物流、至臻光学等智能制造装备企业20余家,积极打造集“基金+场景+中试平台+共享工厂”于一体的机器人科技中心总部。同时,强化传统企业智改数转,实施“新工厂计划”,推动格力电器等龙头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中材智科打造成都市工业互联网领航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累计实施智改数转项目200余个。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新津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7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营收215.64亿元,实现“四上”企业研发投入较2020年分别增长53.95%、39.28%、33.56%。
龙头企业聚集
良好营商环境夯实产业支撑
进入下半年,新津重点产业园区企业新动态不断。
7月初,位于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车载储氢瓶领域龙头企业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宣布,其计划投资5亿元在园区内新建的年产10万只储氢瓶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距离正式实施更进一步。项目建成后,中材科技将一跃成为亚太区域最大的储氢瓶单体制造工厂。
8月初,同一园区内,国产变频器领先品牌成都希望森兰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新建的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正式投产运营。据介绍,希望森兰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大功率变频传动系统,填补了国际行业空白,并打破西门子等进口品牌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
事实上,依托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积极抢占氢能等新赛道,新津已聚集了中材科技、格力钛、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而作为新津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目前已有超900家工业企业,其中包括规上工业企业191家、高新技术企业97家,去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91.5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95.4%。
强大的企业吸引力,始于新津的区域发展优势,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质的企业服务则是支撑其持续“在线”的关键。
新津在回应企业诉求上建立了“梯度服务、快速响应、诉求督办”机制,由32名区级领导牵头联系100家重点企业,同时积极搭建蓉易见·政商恳谈会、津商茶叙、周三企服日等平台,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办理有结果”。据悉,新津今年已收集解决企业困难问题142件,企业满意率达98%以上。
针对企业最关心关注的政策支持领域,新津则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制造业招商引资等政策,每年投入预算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通过企业画像、政策数据库开发“政策找企业”服务平台,目前已推动首批74条事项实现“免申即享”,惠及企业203家,兑付资金4300余万元;110条事项实现“易申快享”,兑付资金超过5500万元。
此外,新津还聚力推动释放产业基金的赋能作用,聚焦氢能装备、人工智能等创新型企业,通过以投代引、投融结合,创新设立总规模33亿元的产业引导和天使投资母基金,联合多家创投机构设立6只总规模达156亿元的专项子基金,捕获主导产业项目信息30余条,促进北京星箭传感器制造基地等项目招引落地。
眼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推动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在成都新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反哺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正在打开“智造高地•幸福水城”全新的未来城市想象空间。
(图片来源:成都市新津区委宣传部)
文/张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