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郭军鸽)八月,行走在乌鲁木齐,总会与美景不期而遇:水磨河畔风吹绿波起,雅玛里克山林木葱郁,柴窝堡湖水鸟啾鸣,人民公园绿树与红花相映,菊花台起伏的青山与草原交织……
一条河、一片林、一面湖、一个园、一座山,今天的乌鲁木齐,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惹眼的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在这里展现出勃勃生机。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回望美丽乌鲁木齐建设实践,如画般的生态美景在大地上铺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深刻改变着天山脚下这片土地。
攻坚之举: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清晨,走进闹市中心的南湖市民广场,环湖而行,微风拂面,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
“乌鲁木齐的天儿越来越好了。”说着,市民冯涛拍下了一湖碧水荡漾,四周绿树环抱的南湖市民广场一景。
冯涛的感受,数据可以证明:2023年,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9天,创有环境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成绩。
蓝天常在、空气常新,这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事实上,大气污染防治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乌鲁木齐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也有迎难而上的决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乌一昌一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部署要求,把打好蓝天保卫战列入乌鲁木齐市民生实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围绕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以空前力度和务实举措,全力推进燃煤源、移动源、工业源、扬尘源污染治理。
加快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023年,我市大力实施了重点工业企业“一企一策”深度治理,21家重点工业企业157个减排项目全面完成,实现年减排四项污染物能力1.14万吨。
行动兑现了诺言:2023年至2024年采暖期,乌鲁木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数144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3年我市成功获评全国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
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为了“持久的蓝天”,乌鲁木齐“乘胜追击”——
坚持多源并管推动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燃煤源、移动源、工业源、扬尘源污染治理。
特别是今年在持续推进农业散煤治理的同时,积极巩固清洁取暖改造成果,组织25家重点工业企业持续开展“一企一策”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计划实施113个大气污染物减排治理项目。
乌鲁木齐又打了一个“翻身仗”:2024年1—6月,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改善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2,PM2.5浓度改善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6。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多。
而这背后,何尝不是乌鲁木齐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注解?
共生之道:“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在距离乌鲁木齐市周边最大的淡水湖——柴窝堡湖5公里的314国道边,一排排新建的安居房是达坂城区柴窝堡街道柴源村的新址。
基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村里不少人跑运输,有的还开起了辣子鸡店、发展林果经济……
“还有的和我一样,就在湿地公园上班。”村民赛热克·胡斯曼说。
多年前,柴源村紧邻柴窝堡湖,村民们大多在湖边放牧、种地。因各种原因,柴窝堡湖湖水面积一度缩减至0.18平方公里。
痛定思痛,乌鲁木齐决定不欠“环境债”,推出限采地下水、关停农用机井、休耕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种植生态防风林、启动引水补湖工程等措施,不断推进对柴窝堡湖区域生态环境的修复。
经过多方努力,柴窝堡湖湖面逐年增大,如今已超过20平方公里。
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越来越多的迁徙鸟类在此停留。如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黑鹳、玉带海雕、蓑羽鹤、雀鹰等,还有大量野生动物野猪、赤狐、鹅喉羚等也时有光顾。(6月12日摄)资料图片
湖边长大的赛热克·胡斯曼,最了解这里如何从生机勃发到严重退化,再到缓慢恢复的历程。
“当时不理解,但如今再看,柴窝堡湖有草有水,大群的鸟也回来了,我们的收入还高了。”赛热克·胡斯曼说,现在他和妻子保护湿地,有了稳定收入,还有一年一万多元的休耕补贴,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事实证明,人与自然并非“你进我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如今,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不仅实现了二氧化碳的捕集回收,助力企业碳减排,还把回收后的二氧化碳经过液化后,运输到油田深注到地下油井,用于采油过程驱替原油,实现“变废为宝”再利用。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通过持续减排降碳积聚“蝶变”力量,去年,公司实现了B-企业环保绩效目标,率先成为清洁运输A级绩效企业。并建成了中国西北首家AAA级工业旅游景区——八一钢铁文化工业旅游景区。
乌鲁木齐扎实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到2025年底前,将完成“无废企业”“无废酒店”“无废景区”“无废商场”“无废学校”“无废机关”等9个建设类型共计100个“无废细胞”的建设目标……
换个思路谋发展。乌鲁木齐正在走出一条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双赢之路”。
理念之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树木葱郁、花海连绵、绿草如茵、远山起伏……眼下,乌鲁木齐县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成为不少游客休闲避暑的旅游打卡地。
“放眼望去都是绿水青山,在这儿坐坐,喝咖啡、体验露营烧烤,太惬意了。”正在永丰镇上寺村“花儿·上寺”游玩的尹晓雨说。
在这里,各类花卉开得热烈而灿烂。位于花田旁的是阡陌乡宿,被花田包裹的露台、帐篷、步栈道……一步一景。
不远处的“六月瓣”咖啡馆里,也有不少游客品尝咖啡、拍照聊天,望着远处的田园风光遐想发呆。
“赏心悦目的风景随处可见。”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阡陌乡宿负责人杜艳红笑着说,“游客大老远来我们这儿,不就是图这儿的天更蓝、地更绿、空气更新鲜嘛。”
“高颜值”的自然生态,正为上寺村旅游业发展带来丰厚的经济价值。
上寺村党支部书记王军说,村里以绿治脏,以绿治乱,靠着美丽环境,不少人开民宿、办农家乐、搞采摘,还有一些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到村里卖咖啡、做露营等,“绿水青山成了我们的幸福靠山。”
的确,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必将推动各地加快探索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更好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田园风光资源,高新区(新市区)青格达湖乡因地制宜,打造果蔬采摘“打卡地”,丰富农文旅融合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采摘等于一体的近郊游。
青格达湖乡青湖村村民曹恒有栽种了油桃、蟠桃等4亩地的桃子,每逢节假日都会有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采摘。
“这几年,采摘带来的收入占家里果蔬销售收入的五成。”曹恒有说,“奔着‘美丽经济’,我们越干越有劲儿!”
思路一变天地宽。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
放眼乌鲁木齐,更多的“转化”和“改变”悄然发生、积厚成势:从每年春秋季踊跃参加义务植树,到日常生活中节约一滴水、践行“光盘”行动,再到街头巷尾的低碳绿色出行……
越来越多人用实际行动呵护着身边的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乌鲁木齐篇章,不断绽放新的精彩。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