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侯悦林 佟利德
核心提示
汽车保修设备产业是营口市享誉海内外的特色产业和工业徽标。一是规模够大:国内市场覆盖率超过85%,占全国汽保产品出口总额的43%,在全国汽保行业版图上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再则因为历史悠久:中国第一台汽车万能试验器,中国第一台车轮动平衡仪、中国第一个汽保工业园……无数个行业第一在此诞生。
今年以来,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势崛起,汽车后市场的风起云涌,线上营销推广的全面渗透,营口市作为中国汽保产业发源地和重要的产业基地,置身于行业发展变革的洪流中,当仁不让肩负起急流勇进、创新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一条条企业自主创新的轨迹,一项项敢破敢立的举措,新质生产力正在重塑“中国汽保摇篮”的产业业态、发展状态、城市形态和区域生态,展现出营口继续领跑行业发展的实力与决心。
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一线,感受来自行业前沿的变革脉动,记录新业态萌芽生长、“老字号”提质升级的铿锵步伐。攀高向新、华丽转身,营口汽保为特色产业做强做优、优势产业继续领跑蹚出一条新路。
规模大
汽保产品产能占全国1/4
两个人,一个充气泵,一台轮胎拆装机……王福军父子干轮胎修补生意已有20余年。这台轮胎拆装机是爷俩的“传家宝”,虽然有些掉漆,但上面的“DALI”商标仍清晰可见。“DALI”是营口大力汽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标。王福军说:“大力汽保的扒胎机价格划算质量好,不少同行都用它。”
王福军的那台轮胎拆装机,是大力汽保创业之初的产品。营口汽保产业自上世纪60年代萌芽,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爆发期。随着汽车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后市场的盘子越来越大,汽保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水涨船高,包括“大力”在内的许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台CB-9车轮动平衡仪有5000元的利润,相当于当时一名工人一年的工资。”营口市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会长刘光平告诉记者,正是看中了这块“大蛋糕”,不少人投资建厂,汽保企业一下子从20多家激增至上百家。
目前,营口是国内拥有汽保企业数量最多、产品最集中的城市,拥有生产销售企业136家,产能占全国的1/4。其中,年产值2亿元以上企业6家,接近亿元企业5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28家,规模以上企业54家,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有十五大系列、200余个产品体系,其中,轮胎拆装机、车轮动平衡仪、四轮定位仪和举升机是四大主导产品。产品销往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在营口市机电类产品出口中,汽保产品约占九成。
“如今,小到补胎店,大到修理厂、汽车4S店,大多用营口产的汽保产品。”刘光平自豪地说,营口汽保产品蜚声全国,扬名海外,有“中国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的摇篮”和“中国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生产基地”的美誉,这不是自封的,而是行业公认的。
重引领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发力
1988年,魏恩贵带着两名工人和一台价值1200元的旧车床开始创业,两年后推出我国第一台轮胎拆装机。如今,他的女儿、营口光明科技有限公司第二代“掌门人”魏咏梅说,企业在意大利成立研发中心,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平衡机升级换代产品——智能平衡机器人,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大浪淘沙,优胜劣汰。魏家父女的创业史是营口汽保产业发展的缩影。一轮产业爆发期过后,营口汽保产业规模站在全国排头。然而,营口汽保开始面临着成长的烦恼:规模效应不强、企业效益不高、产业链有待延伸、高新技术企业少,产品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向何处去?营口汽保产业开始精耕细作、苦练内功,不再单纯追求规模,转而强调品质和效率。
从靠模仿起家的小作坊,到为国外企业贴牌,再到做强自有品牌,一直以来,营口都在引领汽保行业风气之先。依靠自主创新、创立品牌、制定标准对接全球大市场,营口汽保在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的道路上“找到了感觉”。
然而,找到这种感觉并非易事,而是经历了一番痛定思痛。
上世纪90年代,争相涌入汽保产业后让不少投资者尝到了甜头,但因缺乏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没少“交学费”、吃苦头。刘光平说:“屡屡受挫后,在政府的强力引导下,各家企业纷纷寻求出路,有的同外企合作,有的开展校企合作,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打造自主品牌。”
营口市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既用好“看不见的手”,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也用好“看得见的手”,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把特色产业做强做优,继续保持领跑。
“营口市打出政策‘组合拳’,从产业发展、财税、金融、科技等方面扶持汽保企业健康发展。”营口市工信局装备制造科负责人介绍,营口市成立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发挥协会提供服务、规范行为、搭建平台等作用,不断扭转低水平盲目扩张和无序竞争的局面,行业发展逐渐从粗放到集约。连续举办12届中国(营口)汽车保修检测设备博览会,累计吸引参展企业数千家,并引入众多国际级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业界重要的交流平台。组织领军企业参加德国法兰克福展会、AMR中国展等,拓宽国际合作渠道,让营口汽保产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在老边区建立国内第一个汽保工业园——中国(营口)汽保工业园区,组建国内第一个汽保行业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让企业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
向新行
从“卷价格”到“卷技术”
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打响以来,营口市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以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及绿色化转型升级为目标,不断提升汽保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速形成辐射海内外市场的研发、生产、加工、集散和价格中心。见微知著,管中窥豹,从龙头企业的火热创新实践中,能真切地触摸到新质生产力的脉动。
辽宁利霸自动装备有限公司建设4条举升机智能自动化生产线,不仅实现从切割、钻孔、焊接到喷涂全智能化无人值守,而且通过5G智能终端采集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
中意泰达(营口)汽车保修设备有限公司在关键技术攻关上持续发力,手握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0余项,成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
营口瀚为科技有限公司大手笔搞研发,研发出的便携式3D四轮定位仪,属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科维(营口)工业有限公司在国际市场大力推广“火鹰”品牌,自主品牌出口占比由过去的20%提高到60%。
目前,营口汽保产业拥有60多个知名品牌,争奇斗艳。刘光平说,如今,求新求变成为行业共识,大家由“卷价格”到“卷技术”,精神为之一振,气象为之一新。
从小作坊到现代化工厂,产品研发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生产水平从手工制作到数字化管理、流水线作业……记者在梳理营口汽保产业发展脉络时,其间的曲折、迂回与突破、突围令人印象深刻,也不难发现产业发展经历了从陪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大家看,这款产品是专为线上销售研发的高端产品……”在大力汽保网络直播间里,“卖汽保的小姐姐”笑容可掬,绘声绘色地介绍着产品性能。她就是大力汽保新媒体部负责人杨梅。“去年以来,我们联合全国300多家经销商,实行线上引流、线下提货模式,线上线下联动开拓新市场、新业态。”杨梅告诉记者,去年,大力汽保线上销售额3000余万元,线下销售额2亿元,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8000余万元。企业月产3000多台(套)设备,仍然供不应求。
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和较高的性价比,营口汽保产品引来众多国外客商。记者在大力汽保恰遇德国客商拉斯。他告诉记者,自己和大力汽保合作好几年了,“大力”的产品质量过硬,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一路看涨。
从当初的上门推销到海内外建立经销网络,再到如今的线上展销,营口汽保产品的销路越来越宽,市场越做越大,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强实力
由制造迈向“智造”
全球汽保看营口,营口汽保看老边。
在营口市汽保生产销售企业中,老边区企业占比达75%。汽保产业是老边区四大产业之一。今年以来,老边区坚持链主驱动,做好配套产业开发引进,推进汽保设备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升级,以点带面推动存量企业扩能升级,推动全行业向“大优强好”持续转变。上百家企业围绕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老边区汽保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超过80%,出口份额占全国的40%。
位于老边区民兴河畔的中国(营口)汽保工业园区,是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今年以来,利用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教育培训中心等载体,为企业数字化赋能增效,推动企业由制造向“智造”升级。
在中国(营口)汽保工业园区的平台效应下,在科维、中意泰达等领军企业的带动下,园区知名企业个个手握专利技术,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克服了普通汽保产品自动化程度低、技术性能落后等劣势,不断打造从设计到生产、从铸造到机加、从注塑到喷涂、从电器到化工等汽保设备生产及配套的发展优势,一个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屹立于渤海之滨。
扬帆出海靠勇气,更需实力支撑。四位一体助力臂、自动翻胎头、自动变位装置……在大力汽保的专利荣誉墙上,一张张证书还原出企业坚实的创新步伐。大力汽保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一支30余人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专利50余项,尤其是轮胎拆装机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大力汽保总经理宗海告诉记者,企业正在导入数字化管理,对生产车间进行流水线升级改造,生产效率将提升1.5至2倍。
“坚定不移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势在必行!”营口市科技局局长史建军表示,向新向优才能向未来,才能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勇立潮头、永立潮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