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的力量唱响北疆文化品牌

用文学的力量唱响北疆文化品牌
2024年08月15日 03:25 媒体滚动

转自:内蒙古日报

◎赵富荣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中指出,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作为地域性文化品牌,北疆文化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一脉传承。因此,北疆文化也具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5个突出特征。

  北疆文化的连续性。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追根溯源,即考古学家苏秉琦所考证,中国地区的考古文化划分为6大区系,其中之一是以燕山、长城南北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在这一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各民族繁衍生息,创作了属于这片土地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创作了属于这片土地的文化。随着时代的更迭,积淀形成了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这些镌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新时代成为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符号,以“北疆文化”这一概括性表达,成为内蒙古最响亮的地域文化符号。

  内蒙古文学馆以文学展览的形式传承内蒙古大地上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出的“为了最初的梦想-内蒙古红色文学经典展”,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内蒙古文学感于时事,发于觉醒,用文字记录时代的声音,记录红色北疆的光辉足迹。书籍、手稿、实物、信函、音视频、照片等每一帧红色经典的呈现,都是文学所记录的历史、文学所赓续的精神。

  展览植根连续性、秉持传承性,展出了《骑兵之歌》《勇敢的骑兵》《铁骑》等作品,回顾内蒙古骑兵在解放战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敖德斯尔、安谧、照日格巴图等作家都曾是骑兵战士,他们纵马驰骋,他们也握笔从容,放下枪,拿起笔,书写金戈铁马的骑兵生活。这些满怀深情的红色文学经典作品成为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接续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北疆文化的创新性。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北疆文化的创新性在于聚长城而居、依黄河而盛、繁衍繁荣的生生不息精神;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

  内蒙古文学馆推出了“向未来-蒙古马精神主题作品展”,把书写蒙古马精神的文学作品集结起来,以50多部文学作品、21篇新闻报道、130多位先进人物和代表企业的图片和视频,展示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展示内蒙古人民以驰而不息的蒙古马精神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面貌,激扬北疆文化的创新性,彰显其时代性。

  毛乌素曾是荒凉的沙漠,如今放眼望去却是无际的壮美绿色。作家肖亦农通过深入采访与周密调查,以体验与感悟相结合的艺术方式,用长篇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充分展示了毛乌素治沙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风貌,热情讴歌人民改造世界的奋斗与创造。作品出版后,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这是对“三北”治沙群体、对作者、对报告文学,积极参与时代变革实践精神的褒奖。展览还有“小巷总理”武荷香,“护边额吉”尼玛,勇攀医学高峰、勤勉为民的百名医学博士,他们代表了2400万内蒙古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生动实践。

  北疆文化的统一性。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北疆文化的统一性在于长期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模范气质;各族群众心手相牵守卫祖国北疆的“守望相助”责任担当。草原铁骑威名扬、齐心协力建包钢、最好牧场为航天是现当代历史上的民族团结佳话,而昭君出塞、土尔扈特东归、布里亚特万里归来等见证了世代守卫祖国边疆的责任担当。

  内蒙古文学馆推出“携手同心-内蒙古民族团结主题作品展”坚守统一性,突出认同性。展览从7个方面,生动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经济建设方面有齐心协力建包钢的故事,政治建设方面有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故事,文化建设有石榴籽绘本丛书,社会建设有乌兰牧骑为人民的故事,生态文明建设有各民族共同守护家园、保护生态的故事,党的建设有“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展览也从细节着手,一杯奶茶,一曲漫瀚调,一句句诗歌中,滴水藏海,感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情感。

  北疆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北疆文化拥有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以及西辽河文化、生态文化、河套文化等,以开放兼容的格局让各种文化共存互促、交融发展。

  内蒙古不仅仅是草原文化,农耕文化也源远流长。在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并指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西辽河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一道,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西辽河文明包括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遗址大部分位于内蒙古的通辽、赤峰地区。距今约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已经有了以种植粟黍为特色的旱作农业,此后的赵宝沟、红山、小河沿也相继发现先民叩石垦壤、刀耕火种的生活轨迹。

  内蒙古文学馆推出了“书写新时代-内蒙古文学十年成就展”赓续包容性、展现多样性,展示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文学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展示内蒙古人民生产、生活、奋斗的历程。在长篇小说板块,近百部小说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内蒙古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有红色文化的表达《阿斯根将军》、草原文化的表达《信仰树》、农耕文化的表达《大风》、黄河文化的表达《河套母亲》、长城文化的表达《长城谣》等数百部小说展示了北疆文化的时代价值。这些小说中对于西辽河文明的书写基本上没有涉及,有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科学的考证,就需要作家用文字还原历史的骨骼和血脉,用文字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表达出来。

  北疆文化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5000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内蒙古自古以来,这片土地的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以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观念对待自然生灵和自己生存的土地。因此,北疆文化的和平性特点更多体现在内蒙古生态文化建设上。与生态文化理念相匹配,内蒙古生态文学的创作从敕勒川、阴山下开始,到今天细数每一颗树,让绿色和未来澄澈地生长的理念不变,文脉赓续。

  内蒙古文学馆推出的“文字中的亮丽北疆-内蒙古生态文学主题作品展”以壮美雄阔的内蒙古自然风光为背景,分为草原、森林、水系、沙漠、新能源5个部分,以38段精彩的文字节选和近百本书籍,结合实物造景和VR、投影等数字展览手段,以文学的“绿意盎然”勾勒生态文明的“诗意画卷”,展示内蒙古作家在记录“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审美表达。

  展览展示生态文学的传承,也展示今天生态文明的最新成果。在森林部分,关注曾经的狩猎生活,关注猎人放下枪、扛起守护森林的责任,也关注今天进行森林调研,细数每一株植物,以科学的、精细的方式守护着大兴安岭深处的万木葱茏。在沙漠部分,有对沙漠壮美和神奇的书写,也有沙退绿进、绿富同兴的故事。今天的库布齐,不仅向世界提供了库布其治沙经验的中国智慧,也建立了自己的种子资源库,培育出了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独属于库布齐的郁金香。这些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在作家的笔下以一个个细节,能够唤起常情共感的表达走进观展者的心中。

  内蒙古文学馆立足文学展览,拓展文学活动形式,创新文学惠民途径,已成为文学交流新阵地、文学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自治区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特别是立足弘扬北疆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推出了内蒙古生态文学展、内蒙古民族团结主题作品展、弘扬蒙古马精神文学作品展等主题展览,以400多位内蒙古作家创作的上千部作品,以丰厚的内容、活泼的形式表达着北疆文化的丰富内涵,用文学的力量唱响“北疆文化”品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文学 内蒙古 长城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23 益诺思 688710 --
  • 08-19 佳力奇 301586 --
  • 08-15 小方制药 603207 12.47
  • 08-13 太湖远大 920118 17
  • 08-12 国科天成 301571 11.1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