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建设银行在中国货币网上披露了《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一期)申购区间与申购提示性说明》。文件内容显示,该行发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一期),基本发行规模为300亿元,发行期限为8月8日至8月12日。
上述文件披露的信息显示,建设银行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其中品种一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 200 亿元,品种二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00亿元。
前者为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在第3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发行人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有权按面值部分或全部赎回本期债券;后者为6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发行人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有权按面值部分或全部赎回本期债券。同时设置超额增发权,品种一和品种二合计增发规模不超过200亿元。
据悉,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TLAC非资本债券)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而发行的、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在使用上,TLAC非资本债券可以通过转股或者减记的方式吸收损失。
目前,国内有五家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分别为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其中要求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应分别达到16%、6%,自2028年1月1日起,分别不得低于18%和6.75%。换而言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需在2025年初满足第一阶段要求,2028年初满足第二阶段要求;而交通银行由于在2023年首次进入G-SIBs名单,需在2027年初满足第一阶段要求。
根据公开信息统计,五家银行目前计划发行TLAC债券总规模上限不超过4400亿元。具体而言:农业银行不超过500亿元、工商银行不超过600亿元、交通银行不超过1300亿元、建设银行不超过500亿元、中国银行不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在建设银行之前,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已完成首批共计800亿TLAC债券发行,期限分为“3+1”和“5+1”两类,票面利率分别为2.25%及2.35%。
中信证券认为,TLAC发行有助力银行规模扩张。受到防范资金空转、“手工补息”监管等多方面影响,2024年国有大行存款增长动能仍有待修复,主动负债发行需求提升。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既能助力G-SIBs完成TLAC达标,也能支持银行规模扩张。据其测算,国有五大行每通过发行TLAC债券提升TLAC风险加权比率1%,总资产/总负债增速将分别提升0.54pct/0.59pct。
同时,TLAC发行促进银行负债成本优化。TLAC债券清偿顺序在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之前,首批TLAC债券发行以来,其信用利差亦明显低于可比二永债。考虑当前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较优,提升TLAC债券发行规模,并适当调整TLAC债券和资本债券的结构,有望实现负债成本的节约。中信证券测算,国有五大行每提升风险加权资产1%的TLAC债券规模,并从节约负债成本角度减少二永债相应规模,应付债券付息率有望节约3.2bps左右。
编辑/王欣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