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8月7日8时9分,立秋至。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的开始。立秋也是古时常说的“四时八节”之一。“立”是开始之意,“秋”是指禾谷成熟,立秋开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因此立秋也是阳盛向阴盛转折的标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揪敛意为聚集、精简,指万物到了此时都转入到聚集和收敛的状态中。
立秋后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降低。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一说是立秋如果在农历六月,立秋后天气会比较凉爽,如果在农历七月,那后面天气会比较炎热。另一说是以中午为分界点,如果立秋在上午,那么立秋后的天气会比较凉爽,如果在下午,那立秋后炎热天气会持续较长时间。不论哪种说法,都体现了古人对节气变化的准确感知。
立秋三候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前五日,“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风穿梭于树林间,拂过衣袖,带来丝丝凉意;过五日,大雨后清凉风来,昼夜温差拉大,袅袅淡雾凝结成水珠,清晨的大地开始雾气弥漫;再五日,寒蝉晓知昼热夜凉,于是晚起早歇,虽在白天争相嘶鸣,但日渐减弱,天气转凉,秋的气息渐渐浓厚。
立秋与农耕
秋天是禾谷成熟的季节,也标志着收获的到来,此时作物逐渐成熟,开始兑现春天的承诺。立秋虽至,但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三伏天,暑热余威尚在。
对农民而言,立秋后意味着农作物生长依然旺盛,需要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加强作物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工作,大秋作物进入生长发育时期,此时若受旱会造成减产,因此立秋节气对农事活动尤为重要。
立秋民俗
立秋节气习俗丰富,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韵味。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吴自牧《梦梁录》记载:“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实梧桐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民间在立秋这天还有“咬秋”“贴秋膘”“晒秋”等习俗。“咬秋”“啃秋”是指人们在入秋这天吃六瓜,分别是黄瓜、苦瓜、丝瓜、西瓜、南瓜、冬瓜。
晒秋则是南方山区的特色民俗,村民自家房前屋后、阳台、屋顶等区域,用竹篾架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这种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就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称为晒秋。这些民俗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人们顺应自然、祈求健康平安的朴素愿望。(文/武玉婷)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