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吴春霞
储能电站不生产电,只是电力的“搬运工”;它与其说是电站,不如说是“超级充电宝”。
7月24日上午,伴随着机器的嗡嗡作响,板桥储能电站正静静等候用电高峰的到来,蓄能待发。记者了解到,这个“超级充电宝”,是由60个储能电池舱组成的新型储能电站,它在谷电时段储能,峰电时段放电,保障居民和企业正常用电需求。
“削峰填谷”,避免电力系统“忙闲不均”
继上个月江宁开发区5万千瓦/1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全容并网成功,7月5日傍晚,位于雨花台区扬子江大道西侧的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板桥储能电站正式并网投运。
记者了解到,板桥储能电站服务的南京西环网,供电范围涵盖鼓楼区、建邺区及雨花经开区,是南京城网的重要负荷中心。“储能电站在负荷低谷时段充电,在高峰时段向电网放电,通过‘削峰填谷’避免电力系统‘忙闲不均’,相当于片区电网安全运行的‘稳定器’和‘调节器’。”协鑫能源科技南京区域运营中心副总经理王飞介绍。
“单次充电可储存20万千瓦时电量,在高峰期释放可满足西环网内2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板桥储能电站,今年夏天,江宁协鑫50兆瓦/100兆瓦时储能电站和大唐南京50兆瓦/100兆瓦时储能电站相继实现首次并网,3座电网侧新型储能电站可为南京电网增加20万千瓦短时应急顶峰能力,满足5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储能电站的投运还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每年可节约标煤消费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位于江北新区的储能电站,还建有变电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等。未来,这里还将建设分布式能源站、分布式光伏、外部数据中心等,以保障绿色电能供应。
这4座“超级充电宝”能量有多大?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全市4座储能电站每天两充两放,可增加约30万千瓦短时应急顶峰能力,满足8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它们的存在,让南京电网更具“弹性”。
10万千瓦“能量池”,让企业用电更足更稳
储能作为能源转换的关键环节,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近两年以来,南京各类型储能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凭借其配置灵活、响应迅速、控制精准的特点,对优化电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月1日,装机容量61兆瓦/123兆瓦时南钢储能项目竣工并网,这也是国内当时单体功率最大的用户侧储能项目。“项目投运后,企业可根据尖峰电价政策,及时调整参数灵活变换充放电模式,每年可‘削峰填谷’转移高峰用电负荷约8000万千瓦时,最大可降低电网负荷6.1万千瓦,大幅度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供电稳定性。”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用电需量管理和参与需求响应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综合用电成本,进而获得经济收益,可谓是多方共赢。
除了投用4个电网侧储能电站,南京已有南钢、国轩等14户企业办理了用户侧储能并网,装机容量达101.82兆瓦/366.16兆瓦时。这些储能项目将充分发挥其在客户侧的调节能力,为电力保供提供优质、高效的10万千瓦“能量池”。
微电网在宁不断上新,零碳未来按下“加速键”
5月16日,江宁无线谷综合能源项目顺利投运,向零碳未来按下“加速键”,南京再次“硬核出圈”,成为全省率先打造科研园区建筑能效型智能微电网模式化示范。
其实“微电网”这个概念并不新颖。不同于城市中的“大型充电宝”,微电网是指由清洁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用电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局域供用电系统。近年以来,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已先后服务的社区中心直流微网、乡村“光储直柔”微能源网等多类型微电网示范在宁落地。
今年,国网南京供电公司服务科研园区、智能工厂等不同群体,探索落地智能微电网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示范。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无线谷紫金山实验室建成投运的建筑能效型智能微电网,汇聚374千瓦分布式光伏、116千瓦/233千瓦时一体化储能、超600千瓦柔性调节负荷,通过“光储荷”协同运行实现“保供、促安、提效、降本、增绿”等五大功能,可确保园区光伏就地消纳率达100%,并为重要科研负荷提供应急保障,实现年绿电消费37.12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4.17吨。
记者了解到,今年南京将在全省率先开展微电网接入新型负荷管理系统互动验证试点工作,在全市范围深入开发各类微网资源主体,覆盖车网互动型、智能制造型、建筑能效型、园区协同型、虚拟电厂型等五大典型应用场景,形成具备20个以上微网项目的示范集群;重点打造江宁智能微电网示范区、中新生态岛零碳微网等,构建1万千瓦以上虚拟电厂调节能力,支撑江宁经开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全面建成,在全省形成引领智能微电网模式化应用样板。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