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高质量发展的果洛实践

感受高质量发展的果洛实践
2024年07月25日 05:51 青海日报

夏日的果洛草原。

上海市援青干部正在为牧民群众开展诊疗服务。本报记者 田得乾 摄上海市援青干部正在为牧民群众开展诊疗服务。本报记者 田得乾 摄

本报记者 田得乾

踏上“三江源头”,高原大地壮美风光如诗如画;走进田间牧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蓬勃兴起;来到美丽乡村,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充满着希望……

7月16日至21日,在迎来果洛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时刻,来自全国40余家重点媒体的编辑、记者相聚果洛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草原牧区,走进城镇乡村,深刻感受果洛州成立70年来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实干为笔

绘就生态文明建设大美画卷

扎陵湖、鄂陵湖,大大小小的湖泊湿地连珠如繁星闪烁,绿色绒毯般的广袤草原连绵到天边,漫步在草原的藏野驴成群结队……这里是万里黄河流经第一县——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

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核心保育区之一,近年来玛多县突出生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和永续利用,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为抓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建设,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落实生态管护“一户一岗”政策,全面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变好。

“我们管护员们每日巡护时间不低于7小时、巡护路程不少于70公里,足迹遍布这片广阔的高原大地。”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生态管护队队长索索,从曾经的牧民转变为一名生态管护员,已有12个年头。

在生态管护“一户一岗”政策支持下,牧民群众通过由传统的草原利用者转变为草原保护者,积极参与到国家公园建设之中,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也增加自己的收入。

夏日的午后,来到果洛州久治县门堂乡“女儿湾”,只见黄河水犹如一条蜿蜒的玉带,环绕在绵绵青山之间缓缓流动,形成了一幅山水相依的秀美画卷。

“久治是青海唯一和川甘两省交界的县,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涵养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极为丰富,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久治县副县长、县级河湖长代乐华旦说。

代乐华旦介绍,为加强河湖生态环境保护,久治县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和民间+志愿服务的“联防、联控、联治”互动共管机制,构建了三级河湖长管理体系,为久治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构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安全防线,全县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草有人管、河有人护……近年来,果洛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三江源头”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和担当,坚定不移地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到果洛各族干部群众的内心当中。

果洛州副州长林占兴表示,果洛州将持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部署,以生态保护、黄河安澜为己任,认真履行好源头责任,持续推进生态文明高地打造任务落地落实,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交出新答卷。

战略指引

推动特色产业经济蓬勃发展

7月18日,果洛州班玛县江日堂乡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内,一排排绿油油的青椒长势喜人。眼看着辛勤劳作的成果丰收在即,温棚的“主人”李鑫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班玛县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即使盛夏7月,气温也很低,加之常年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在这里种植瓜果蔬菜几乎不可能。长久以来,瓜果蔬菜基本都靠外运。

为解决种菜难、运输远的问题,让群众吃到更多更新鲜的时令蔬菜,2022年,班玛县在原先蔬菜种植基地温棚的基础上,维修改建了29栋高智能温棚,补齐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也满足了牧民群众对果蔬多样化的需求,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近务工,增加了村民收入。

“我们最大限度地集聚合力,发挥现有资源最大优势,促进农业发展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班玛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局长李加说,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一乡一业”,带动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

蓝天白云下,连绵起伏的草场上,一群群牛羊如珍珠般点点散落。果洛州久治县草原牧场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以前想多挣钱就只能多养牛羊,但也只能靠天吃饭,并且草场有限,养多了草场会退化,不仅赚不到钱还破坏了生态,但现在不一样了!”久治县智青松多镇沙科村的村民文革说。

2020年,久治县开展“生态家庭牧场”试点工作,为有意愿的牧民修建标准化的牛圈、饲料库、防疫室等设施,采取放牧和补饲的方式,大幅缩短了牦牛的生产与生长周期。文革就是“生态家庭牧场”的受益者之一。

作为传统畜牧业大县,久治县草场丰美,牦牛数量繁多,牦牛肉品质高,是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为了让好牛肉卖出好价钱,久治县积极探索出集牦牛养殖、“圈窝子”饲草种植、活畜交易、牛羊屠宰、奶制品生产和粪污回收利用等产业配套相对完善、聚集程度较高的“草畜粪肥肉乳”牦牛全产业链格局,牦牛产业持续发力,效益不断显现。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战略指引下,果洛州全力实施高原生态农牧业产业化“六项工程”,走出了一条富有果洛特色的生态农牧业产业化路子,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初心为民

努力创造牧民群众幸福生活

“孩子几岁了?怎么造成的脚踝肿胀?”当记者跟随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团来到果洛州人民医院时,医院医务科副科长、创伤中心主任王旭阳正在为一名1岁多的幼儿接诊。

经过CT检查后,王旭阳告诉孩子家长:“你们不用担心,CT显示没有骨折,用我们从上海带来的膏药间隔敷上消肿,几天就好了。”

王旭阳是来自上海市的援青干部。他介绍,随着第五批中组部“组团式”援青医疗团队来到果洛州开展工作后,包括人才培养、“两小时急危重症救治圈”、医教联合走遍果洛公益行大型义诊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开展远程和人工智能辅助医疗、开设青海省首家中藏西医结合门诊、援青团队昆仑英才项目“零”突破、创建“承上启下”的紧密型医联体模式……自援青工作开展以来,随着一件又一件医疗实事落地开花,果洛州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医疗服务环境切实改善,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高高的太阳能路灯矗立在干净整洁的巷道两边,一座座漂亮的新居沿着村道整齐排列,院墙上一幅幅精心绘制的油画透露着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这里就是果洛州甘德县江千乡恰曲纳村。

“我们村民以前住的房子主要是彩钢房,有些条件差的还是土房子,村里没有硬化路,卫生环境也特别差。”说起恰曲纳村多年前的情况,驻村第一书记熊军感慨不已。

恰曲纳村的蜕变开始于5年前。2019年,随着上海援青资金的投入,村里实施了住房修建、道路硬化等一系列工程。2020年,又集中实施了老旧房屋改造、新建桥梁、主干道街面及沿街庭院整治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此外,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村民的收入也不断提高,幸福生活变成了现实。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恰曲纳村,村民不仅住进了新房子,还在当地实现就业,解决了长期生计问题,有了“小康示范村”的模样,村民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系列惠民政策的浸润下,果洛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获得了大幅改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果洛州 果洛 青海省 生态保护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18.5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