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跟踪 | 低波与破局—兼7月政治局会议前瞻

债市跟踪 | 低波与破局—兼7月政治局会议前瞻
2024年07月21日 21:19 郁言债市

来源:郁言债市

摘 要

►二季度增长放缓,政治局会议或成破局

二季度GDP同比放缓,全年完成5%增长目标的难度变大,市场对下半年逆周期政策加码预期有所升温,政治局会议成为聚焦点。从二季度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的年份,政治局会议的部署以及后续政策的跟进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对经济形势的定调有变化,典型如2019年。今年4月政治局对于经济判断整体较为乐观,因而后续货币和财政均没有增量政策出台。在二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可以重点关注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定调是否产生变化。

第二,除2021年外,货币政策均有回应,如果7月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定调有所变化,在外部约束有所放松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或仍是先行者,宽松窗口可能在8-9月。

第三,财政力度不一,并不总是有增量。对于下半年可能的财政政策,概率最高的是专项债加快发行。其次才是增量财政工具的追加,如增加特殊再融资债、赤字额度以及政策性银行信贷等准财政工具,不确定性仍加大。

►止盈与欠配

7月作为下半年的新起点,机构间的心态往往出现分化。上半年的债牛有效缓解了部分机构的全年业绩考核压力,也是止盈情绪的重要来源,如配置型的银行自营盘,即使下半年采取保守操作,完成年内考核指标的压力也相对不大。

机构间的配置节奏选择以及负债流入的不确定性,使得部分机构在7月初可能依然存在欠配的苦恼。如上半年配置进度偏慢的中小行,下半年或仍有业绩冲刺需求,而理财和保险也可能面临新进资金的配置压力。

►短端低利率与不平坦曲线

从期限利差的角度来看,目前10年期以内的国债曲线并不平坦,长端利率看似偏低,实际是因为短端“打底”点位不高。若后续资金面不再加剧收紧,1年期国债收益率能够维持稳定,长端收益率则同样具备稳定在2.3%一线的可能性。

从策略角度来看,能够打破当前债市低波格局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降息落地,二是政策发力。但在新一轮的宽松政策到来以前,债市行情可能依然会以稳为主。考虑骑乘效应,目前8-9年品种或是更具性价比的久期品种。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01

长端利率“过山车”

7月15-19日,长端利率呈“过山车式”震荡走势。10年国债活跃券(240004)下行至2.26%(-1bp);30年国债活跃券(230023)下行至2.46%(-1bp)。

本周主要影响事件及因素:央行7月MLF维持平价操作,逆回购大规模投放,呵护税期流动性,资金情绪经历了由紧转松的过程;70城房价、二季度GDP数据及6月经济数据密集公布,继续确认当前内需较弱的现实,但债市对经济数据定价相对克制;财政部将增发国债的传闻,以及央行资产负债表出现1万亿差额引发市场关注;媒体报道近期金融管理部门通过调研方式,对地方法人银行债券投资情况进行信息收集。

资金市场跨过艰难一周,大额投放难填税期缺口,周五流动性压力出现缓解迹象。本周(7月15-19日)央行净投放1.17万亿元短期资金,创今年3月以来新高水平,且投放节奏整体靠前,周初三日的净投放规模分别达到1290、6740、2680亿元。尽管央行呵护有加,本周资金流动性依然面对不小的考验,隔夜利率中途一度上冲至2.0%,倒挂7天及14天利率。

银行的负债压力或源自存款端。结合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来看,常规情况下,虽然幅度存在差异,但大、小型银行(以2万亿元资产规模为界划分)的境内存款规模几乎维持季度环比增长的特征。24Q2这一特征被大行打破,大行存款规模单季环比下降1.69万亿元。考虑到6月部分存款规模来自理财回表(约9000亿元),且7月初该部分资金出表速度较快,这也使得大型银行或在月初面临负债稳定性压力,进而减少资金融出。

7月以来,在银行融出规模减小的同时,国股行均在积极发行存单。国有大行累计发行存单4868亿元,其中9个月以上的长期限存单4012亿元,占比达到82%;股份行发行存单3941亿元,9个月以上规模为2734亿元,占比为70%。下周跨税期的万亿投放也将陆续到期,需要重点关注资金面能否自发修复。

利率债曲线凸度下降,信用债表现依旧强势。存单方面,一级存单发行利率稳定在新台阶,1年期国股行存单发行成本在1.97%-1.98%左右,3个月存单发行成本围绕1.85%波动;二级收益率逐渐向一级定价靠拢,3个月、6个月、1年期收益率分别上行5bp、3bp、2bp至1.85%、1.93%、1.97%。利率债方面,5年期国债、政金债分别下行5bp、3bp至1.95%、2.02%,二者均为对应品种中表现最佳期限,3年及7年利率仅次于5年期品种,而长端利率的周度变化则不显著。信用债方面,各期限隐含AA+城投曲线仍在下行,其中长久期表现更好,5年期品种下行3bp至2.29%;AAA-二级资本债中,3年期及以内的收益率变化在±1bp以内,而5年期品种收益率则下行2bp至2.24%。

下周(7月22-28日)债市关注点:

  • 7月LPR报价情况(7月22日)

  • 工业企业利润数据(7月26日)

  • 资金面修复情况

02

二季度增长放缓,政治局会议或成破局

二季度GDP同比放缓至4.7%,低于5%的增长目标,市场对逆周期政策加码的预期升温。7月15日,统计局公布二季度GDP和6月经济数据,二季度现价GDP同比增长4.0%,略低于一季度的4.2%。二季度不变价GDP同比增长4.7%,也低于一季度的5.3%,为最近五个季度低点。如果三季度延续3月以来的放缓趋势,全年完成5%增长目标的难度较大,因此市场对于下半年逆周期政策加码的预期有所升温。

下半年逆周期政策如何加码?7月政治局会议成为焦点。7月政治局会议通常在下旬召开,对下半年经济政策进行相关部署。考虑到二季度增长有所放缓,政治局会议对稳增长政策可能有所侧重,我们统计了近七年二季度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即稳增长压力较大)的年份,主要是2019年以及2021-2024年均连续不及预期。

从这几年政治局会议的部署以及后续政策的跟进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对经济形势的定调有变化。比较典型的是2019年,二季度GDP较上季度下滑0.25%,政治局会议因而定调“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当时的背景是与二季度GDP同时公布的6月经济数据全面好于预期,掩盖了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注意,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预期也出现分化。而政治局会议的定调,消弭了分歧,利率也因此应声下行。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4月政治局会议明确“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对于经济判断整体较为乐观,会议提到“开局良好、回升向好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因而后续货币和财政均没有增量政策出台。在二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可以重点关注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定调是否产生变化。

第二,除2021年外,货币政策均有回应。2019年8-9月,主要是通过下调1年期LPR以及降准,2022-2023年8月均有下调OMO、MLF以及LPR利率,2023年9月降准25bp。总体来看,往年8-9月是货币政策密集发力期。

今年的情况,一方面是美国通胀降温、劳动力市场也从过热回归常态化,美联储在9月开启降息已是大概率事件,货币政策的外部约束或将打开。另一方面为国内实体经济降成本的诉求、政府债发行加速带来的资金缺口,均需要货币宽松的加码。因而,如果7月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定调有所变化,在外部约束有所放松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或仍是先行者,宽松窗口可能在8-9月。

不过当前我国正处于货币政策框架的调整期,使得货币宽松的形式存在变数。金融时报在7月12日曾刊文《LPR或迎改进!》,文章中提及“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对LPR定价有一定参考作用,但也不是完全挂钩”, “央行将明确以短期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这意味着未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将发生重要转型”等信息,有可能通过更改LPR的定价方式来降息,例如从MLF加点转为逆回购利率加点。

第三,财政力度不一,并不总是有增量。在稳增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历届政治局会议后财政力度差异较大:

2019年,对财政政策仅提到“继续落实细减税降费政策”,后续也仅有该类政策跟进,并未有其他增量;

2021年,主要是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后续政府债发行确有加速,8-12月政府债月均净发行规模在8869亿元,而上半年月均发行仅4000亿左右;

2022年,提出“支持地方政府用好用足专项债务限额”以及“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准财政工具),因此后续8月国常会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同时下达约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

2023年,主要是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一揽子化债政策”,后续响应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专项债发行加快、发行特殊再融资债用于化债以及增发一万亿特别国债。

总的来看,对于下半年可能的财政增量政策,概率最高的是专项债加快发行。今年以来发行持续偏慢,截止7月26日,新增专项债额度仍然剩余2.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出7574亿元,如果按照往年情况在10月份之前基本发完,则8-10月需平均发行约7000亿元。其次才是增量财政工具的追加,如增加特殊再融资债、赤字额度以及政策性银行信贷等准财政工具,不确定性仍较大。

03

止盈与欠配

7月初以来,随着央行接连公告借券、临时正逆回购等货币新操作,市场也相应进入了新一轮的政策适应期,久期行情明显降温。此外,7月作为下半年的新起点,不同机构的投资心态往往也会出现分化。在等待政治局会议的增量政策落地期间,市场进入止盈与欠配之间的需求抗衡。

上半年的强势债牛,有效缓解了部分机构的全年业绩考核压力,也是止盈情绪的重要来源。我们以5年期国债、2年期AA+城投债作为典型的利率、信用策略参考,并根据其到期收益率水平生成模拟券进行收益测算,从年初至今的区间表现来看,投资5年期国债策略收益为3.66%,投资2年期信用债策略收益为2.73%。在资本利得的加持下,无论是利率债还是信用债投资,均可在半年的时间中获取将近持有1年的票息收益。特别是对于配置型的银行自营盘而言,假设考核成本为2.3%,年初至今仓位相对较满且组合久期摆布在偏中性的的5年附近,便可实现约1.4%左右的超额收益,即使下半年采取保守操作,完成年内考核指标的压力也相对不大。

然而,机构间的配置节奏选择以及负债流入的不确定性,使得部分机构在7月初可能依然存在欠配的苦恼。首先观察银行在年内的配置情况,根据大、小型银行资金运用中的债券投资余额计算,2024年1-6月大型银行净增持债券资产1.95万亿元,配置节奏尚可,与2023年上半年规模接近,略高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1.70万亿元。然而,由于上半年债市强势行情,中小行持续逆向卖出,使得2024年1-6月小型银行净增持债券规模仅为0.77万亿元,规模远不及过去两年同期的2.70-2.80万亿元,且低于过去五年均值2.17万亿元。偏慢的配置进度,或将使得中小行在下半年仍有较强的业绩冲刺需求

除此以外,理财和保险也可能面临新进资金的配置压力。虽然自7月第三周起,理财规模的规模增长开始进入乏力期,但自7月存款资金出表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已增加1.41万亿元。叠加银行禁止存款补息,天然会提升理财对于高票息债券资产的需求,短期内理财端或面临较大的资产挖掘压力。保险方面则与去年相似,下半年再度进入“降成本”的新周期,各个保险的销售端往往也会对应发力,保费收入有较强支撑。假设下半年保费收入能够维持5%-10%的同比增速,且45%的资金运用于买债,保险增持债券的规模大约在0.9-1.0万亿元左右。

综合来看,部分银行的防御诉求,以及理财、中小行的欠配问题,或提升全市场对于短久期品种的需求,进而稳固短端利率。与此同时,短端利率其实也是目前债市收益率中枢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从期限利差的角度来看,目前10年期以内的国债曲线并不平坦,长端利率看似偏低,实际是因为短端“打底”点位不高。参考Nelson-Siegel模型对于收益率曲线的拆解思路,我们可以从水平、斜率、曲度三个视角来观察当前国债的期限结构,水平因子参考1年国债收益率,斜率因子参考10年-1年期限利差,曲度因子参考5年-1年利差(左)及10年-5年利差(右)。

假设1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合理水平,我们利用1年期国债收率 + 5年-1年利差的75%分位数 + 10年-5年利差的75%分位数构建通道上界,对应利用1年期国债收率 + 5年-1年利差的25%分位数 + 10年-5年利差的25%分位数构建通道下界。可以发现,无论是考虑2016年以来的利差分位数,还是2019年以来的利差分位数,10年期国债定价均处于通道上沿附近,反映当前曲线的陡峭程度较为可观,符合潘行长发言重提及的“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不过在曲度方面,由于近期市场重点交易5年期附近的中端品种,这也使得当前5年-1年利差处于中性偏低点位,5年右侧的斜率更为显著。这也反映出,当前的期限利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长端品种的吸引力

从近期短端资产的表现来,尽管税期前后资金面超预期收敛,但短久期利率债依旧可以扛着较高的负息差保持窄幅波动。这一现象也侧面体现,当前的短端低利率可能已是供需磨合后的阶段性平衡结果。从期限结构的理论来看,如果后续1年期国债收益率能够维持稳定,即资金面不会再度加剧收紧,长端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同样具备稳定在2.3%一线的可能性。

从策略角度来看,能够打破当前债市低波格局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降息落地, 7月22日的LPR报价情况是一个潜在节点;二是下半年财政端的加速发力、超预期发力,对资金面带来的临时冲击。逐一来看,由于近期央行及其分管媒体的频繁喊话,市场并未过度交易降息预期,因此与过往几轮降息不同,直至降息落地后可能仍有参与的机会。而在财政发力一端,加速发债或追加发债可能更多地通过供需逻辑影响债市定价,过程或偏慢。目前央行拥有降准以及尾盘临时逆回购等有效手段,对冲密集发债对于资金市场产生的冲击,利率受到的波动可能同样相对有限。

在新一轮的宽松政策到来以前,债市行情可能依然会以稳为主。在低波状态中,骑乘效应提供的额外收益保护,可能会成为实现业绩差异的关键。从各品种、各期限的骑乘测算结果来看,利率债6-7年期的传统凸点已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交易中,被明显压平,目前8-9年品种或是更具性价比的久期品种

04

理财规模环比微降256亿元

(一)业绩表现:偏债混合产品净值回升

本周债市收益率整体偏震荡,短端表现优于长端,曲线走陡。纯债类产品方面,短债类代表产品净值增幅为0.05%(周环比+0.02%),中长债代表产品区间收益率则基本与前一周持平,为0.03%。混合类产品方面,本周A股市场波动回升,偏债混合类产品业绩表现也相应回暖,近7日区间收益率为0.06%(周环比+0.06pct)

(二)理财规模转降,本周环比微降256亿元

本周理财规模小幅下降,较前一周降256亿元至30.15万亿元。7月以来,理财规模增幅逐周递减,首周环比增1.18万亿元,后两周增幅依次为2532、-256亿元。全月来看,7月(截至19日)理财规模累计增1.41万亿元(2020-2023各年7月全月增幅分别为1.82、2.23、1.66、1.74万亿元)。与此同时,理财子机构同样呈缩减态势,环比降59亿元至26.43万亿元,存续规模占全部理财比重为87.65%(周环比+0.05pct)

分投资方向看,本周仅固收+类产品维持正增,其中可投股票固收+、不可投股票固收+分别较前一周增295、43亿元至8.5、8.1万亿元,其余产品规模均在下降。具体而言,纯固收类产品,环比降265亿元至4.3万亿元;现管类产品同样较前一周缩减208亿元至8.0万亿元;然后是权益及偏股混合型产品,规模小幅缩减6亿元至829亿元。

分运作模式看,封闭式和日开型产品是本周规模下降的主要拖累项。其中,封闭型产品环比降487亿元至5.6万亿元;受现管类产品规模影响,日开型产品同样较前一周降102亿元至11.1万亿元。不过,最小持有期型产品仍在持续扩容,环比增303亿元至6.7万亿元;定开型产品规模也较前一周小幅增8亿元至5.3万亿元。

(三)风险端:理财产品破净率持续走低

本周理财产品破净率进一步降至1.6%的区间低位,周降幅为0.4pct。各机构变动明显分化,其中股份行和城商行理财子分别较前一周降0.8pct、0.2pct至1.2%、1.5%;而国有行和合资行理财子则环比增0.1pct、0.4pct至2.5%、1.2%。

产品业绩不达标率也呈下降态势,全部理财产品业绩不达标率环比降0.4pct至14.6%。具体而言,与破净率走势不同,合资行、国有行理财子分别较前一周降9.8pct、1.2pct,分别至27.7%、19.3%;而股份行和城商行理财子业绩不达标率小幅抬升,环比增0.2pct、0.4pct至11.8%、10.6%。

随着理财代表产品净值回暖,全部产品区间负收益率重回低位,滚动近一周产品区间负收益率环比降6.9pct至1.9%;拉长观察时间来看,近3月产品负收益率进一步走低,较前一周降0.4pct至2.0%。

05

杠杆率:银行间、交易所均在波动中下降

本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额连续下降,由周一的6.57万亿元降至周五的5.87万亿元,前一周五为7.04万亿元,全周日均成交量为6.10万亿元,不及前一周的7.04万亿元。隔夜占比在85%-89%区间内波动,日均隔夜占比为87.36%,低于前一周的89.52%

银行间杠杆率先降后升,周四降至107.03%的周内低点,周五小幅回升至107.13%,不过仍低于上周五的107.97%。20日平滑后的中枢水平转降,截至7月19日,较前一周降0.07pct至107.72%(前一周为107.79%)。

交易所杠杆率“一波三折”,周二升至120.39%,其后逐日降至周五的120.27%,低于上周五的120.36%。20日平滑后杠杆率中枢水平开始下降,较前一周小幅缩减0.01pct至120.73%(前一周为120.74%)。

06

利率与信用风格中长债基久期分化

本周中长债基中利率和信用风格类久期中枢变动分化,其中利率债基久期中位数由前一周的2.97年拉伸至3.16年;而信用债基久期中位数却由1.64年缩短至1.62年。需要说明的是,久期模型本质上是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内基金产品的收益序列特点,以此来捕捉不同期限仓位变化的信息,若基金在短期内频繁调整策略,久期模型所反映的结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或受信用风格中长债基带动,全部中长债基久期中枢持续压缩,截至7月19日,全部中长债基久期中位数由前一周的2.26年小幅缩短至2.25年。

此外,我们也沿用《一季度纯债基金规模“百态”》中短债与中短债基金的划分名单(Wind口径下的短债基金包含了中短债基),采用类似的方法对短债、中短债基金进行了久期跟踪,截至7月19日,短债及中短债基金久期均在拉伸,其中短债基金久期中位数由前一周的0.73年拉伸至0.90年;中短债基金久期中位数也由前一周的1.10年拉伸至1.25年。

说明:我们在《久期测算2.0版,兼具高频与精准》中,结合基金实际运作特点,改进了久期测算的方法论,并对各个季度内存续的中长债基(剔除了摊余型及定开型)进行了风格分类,根据基金季报中各券种持仓数据,将国债、政金债、同业存单及其他(多为地方债)视为利率型持仓,将企业债、中票、短融、非政金金融债及ABS视为信用持仓。参考23Q2结果,我们将利率持仓高于70%的品种归类为利率债基(共261只),将信用持仓高于70%的品种归类为信用债基(共424只),其余则归类为均衡债基(共213只)。

07

供给端:新增专项债发行速度仍偏缓

  • 地方债方面:

周度来看,7月15-19日,地方债总发行1130亿元,净发行49元,其中新增一般债27亿元、新增专项债316亿元、普通再融资债787亿元、特殊再融资债0亿元;

7月22-26日,地方债总发行2128亿元,净发行879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182亿元、新增专项债1059亿元、普通再融资债887亿元、特殊再融资债0亿元。

月度来看,7月1-26日,合计发行地方债5762亿元,净发行853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373亿元、新增专项债1861亿元、普通再融资债3528亿元、特殊再债融资债0亿元。

  • 国债方面:

周度来看,7月15-19日,国债总发行850亿元,净发行850亿元;7月22-26日,国债总发行2750亿元,净发行-1112亿元。

月度来看,7月1-26日,合计发行国债9625亿元,净发行4510亿元。

  • 政金债方面:

周度来看,7月15-19日,政金债总发行1240亿元,净发行1200亿元;7月22日,政金债总发行120亿元,净发行-936亿元。

月度来看,7月1-22日,合计发行政金债3760亿元,净发行920亿元。

  • 利率债发行进度:

截至2024年7月26日,新增地方债累计发行2043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7962亿元下降7529亿元;

截至2024年7月26日,国债累计净发行20040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0144亿元上升9896亿元;

截至2024年7月22日,政金债累计净发行716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4680亿元下降7516亿元。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分析师:肖金川

分析师执业编号:S1120524030004

联系人:谢瑞鸿 龙海文

证券研究报告:《低波与破局—兼7月政治局会议前瞻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7月21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债市 存单 利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