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中国赫哲族文化传承基地,位于我国陆地上最东端的抵边行政村—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开展“聚力赫哲民族文化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实践活动。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伴着婉转悠扬的《乌苏里船歌》,实践团走进赫哲民俗展示馆,走近赫哲族、了解赫哲族。在赫哲族姑娘尚美含的讲解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全面了解到赫哲族文化的历史沿革、语言文化、渔猎文化和传统婚俗,欣赏了赫哲族精美传统手工艺品,聆听每一件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观看“抓吉三宝”精彩的民族舞蹈表演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参观赫哲民俗展示馆
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践团在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的指导下对鱼皮画制作进行了现场观摩和实际操作。同学们对赫哲族传统技艺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体会到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激发了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热情与思考。
体验鱼皮手工技艺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逐梦”宣讲团成员徐滕楠,为乌苏镇基层干部和群众做了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讲。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歌颂了赫哲族灿烂的非遗文化和丰硕的物质精神财富,介绍了学校在铸牢各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举措,分享了《理工石榴红一石榴花开耀北疆、颗颗红籽心向党》教育品牌。最后,号召大家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员,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守望相助的“石榴情”。
实践团成员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
实践团成员就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同乌苏镇抓吉村基层干部开展座谈交流。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抓吉赫哲族村加强党的建设,筑牢民族团结主心骨,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伊玛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培养好传承人。依托自然地理条件,以文旅结合方式展示赫哲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大量游客观摩学习和参观旅游,“乌苏里船歌”在新时代越唱越响亮。
为推进校地共建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发展,哈尔滨理工大学与乌苏镇人民政府签署了《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抚远市乌苏镇共建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协议》并举行基地揭牌仪式。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授牌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乌苏镇人民政府的深度合作,推动双方共建走深走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力量,为赫哲族非遗事业注入新活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拓宽新领域。
实践基地授牌
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红籽心连心。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了共筑民族团结的信心和决心,将结合专业特色助力民族团结,传承和弘扬赫哲族文化,做民族团结的促进者、实践者和守护者,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榴籽”。
实践团与赫哲族“抓吉三宝”合影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