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镜铅同位素考古研究重构丝绸之路贸易历史

汉镜铅同位素考古研究重构丝绸之路贸易历史
2024年07月19日 13:41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

记者1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科技考古实验室与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等合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考古学与人类学科学》上发表了以“重构贸易历史:中国汉代及境外汉代铜镜的来源研究”为题的研究成果。

铜镜在汉王朝本土得到普遍使用的同时,也承载着汉文化,沿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广泛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印度半岛、西伯利亚、中亚等地,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东亚各国的重要古代实物资料。日本学界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日本出土汉镜的铅同位素进行溯源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出土西汉镜与东汉镜铅同位素数据差异显著。基于此,研究者建立起西汉镜使用“华北铅”、东汉镜使用“华南铅”的简化模型。这一模型也多作为分析基础用于探讨中国境内外出土汉镜的来源。中国出土汉镜是否符合这一简化模型,需要开展系统性科技考古分析工作。

课题组对中国东南地区浙江安吉、安徽寿县、安徽阜阳、福建武夷山等地出土的共47面汉镜开展了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并对其中采取到金属本体的样品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和金相组织结构的观察。综合现有中国不同地区出土汉镜的全部科技分析数据,课题组在统一分期的基础之上对其铅同位素数据分布的时代特征及其与汉镜生产、流通的关系进行探索,对汉镜的域外输出做重新解读。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土西汉镜的铅同位素数据既涵盖了日本出土西汉镜以及东汉镜的分布范围,但本土东汉镜与日本出土东汉镜一致,都分布于日本出土东汉镜的分布范围区域。西汉早期和中晚期铜镜的铅同位素数据分布没有变化,表明整个西汉时期金属铅的来源一直比较稳定。但中晚期铜镜合金成分和微量元素数据分布相对其他时期更加集中,或可理解为这一时期朝廷“盐铁官营”政策的实施也影响到了铜镜手工业的生产管理。由此亦可解释西汉中晚期输出日本、泰国、阿富汗、匈奴和古滇王国等地的铜镜数据分布范围也基本相同这一现象。

上述研究结果也表明,日本出土西汉铜镜仅来自当时中国生产铜镜的部分地区,可能与西汉时期中日交流的特定路线有关。该研究所获成果最为重要的学术意义,是证明了由日本出土汉镜研究获得的简化模型,不可简单应用于中国汉代铜镜的产地研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