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能源高效利用密码高质量建成能源超级盆地

破解能源高效利用密码高质量建成能源超级盆地
2024年07月02日 09:08 市场资讯

编者按: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能源超级盆地是在“双碳”目标下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现实途径。目前,我国能源超级盆地建设尚处于企业自行谋划阶段。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国内哪些盆地具有先试先行的发展潜力?中国石油具备哪些竞争优势?中国石油报邀请多位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解读、探究建设能源超级盆地的发展路径,加快能源强国的建设步伐。敬请关注。

本期嘉宾

邹才能: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国欣: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地质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党委委员、总地质师

贾爱林: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兼长庆油田特聘首席技术专家

公繁浩: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

徐 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中海储能首席技术官

胡晓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研究员,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

周体尧: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气驱技术专家

1 在能源超级盆地建设过程中面临哪些难点、堵点? 有哪些解决方案?

  邹才能: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难点:传统化石能源的未来发展空间和发展目标存在不确定性;多能协同开发存在技术与融合发展的困难;国内在地下煤炭原位气化、地下未熟页岩油原位转化、二氧化碳跨省运输利用等方面存在技术挑战与政策空白;能源超级盆地碳中和示范区建设会跨越多个省份,并涉及煤炭、化工、油气及管网、电力及电网等多个行业,省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组织协调难度大。

  政府层面,建议将能源超级盆地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由国家统筹制定推进“鄂尔多斯碳中和超级能源盆地建设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由国家部委牵头组织、建设单位共同研究编制建设方案;加强五省区协同,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调机制。

  行业组织层面,建议成立“能源金三角联盟”,选定拥有足够建设实力的牵头单位,对接地方政府、园区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成立“鄂尔多斯盆地能源交易和碳交易中心”,考虑依靠市场化手段提高能源生产和碳减排效益;设立“能源金三角论坛”,加强工程进展的跟踪和动态分析;组建开放式的“鄂尔多斯碳中和超级能源盆地技术创新中心”,对盆地内能源清洁开发、新能源规模开发、负碳产业发展、储气库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撑,并加快推进新技术重大现场试验和推广应用。

  打造“化石能源+新能源+CCUS/CCS”融合发展的碳中和能源超级盆地,为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中国能源融合发展模式”。

  周体尧:近年来,我国在化石能源、新能源与CCUS/CCS领域虽然取得很多突出成绩,但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各自为战。

  虽然各大能源企业都在尝试多元化发展、做技术研发与矿场试验,但由于成本较高,效益不够乐观,难以形成规模。建设能源超级盆地就是要打破这一局面,实现多元化能源资源的协同利用,进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很多“硬件”的问题并不大,基本堵在了两个“软件”问题上——盆地内不同行业间的利益如何分配?不同省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资源如何实现高效整合利用?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有关部门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和财政支持;其次是传统能源企业、新能源企业的积极参与;另外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尤其要大力发展AI等前沿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研发不同资源协同发展的智能优化方案,共同推动能源超级盆地建设。

2 我国哪些盆地具备建设能源超级盆地的潜力?

  李国欣:从国内七大油气盆地来看,鄂尔多斯盆地是首选。鄂尔多斯盆地具备建设能源超级盆地的资源基础。有丰富的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储气库库址资源多,有二氧化碳源汇匹配优势,碳捕集与碳埋存利用的现实需求和条件较好,具有建设大规模天然气调峰电站并实现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的关键优势。

  鄂尔多斯盆地是西气东输、陕京线等天然气主干管网交会地,且紧邻京津冀等发达终端市场,区位和市场优势极为突出,能够为能源超级盆地建设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贾爱林:鄂尔多斯盆地最具备建设能源超级盆地的现实条件。一是盆地内化石能源储量丰富产量大。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1/3,油气产量当量占全国的1/4,伴生矿资源十分丰富。

  二是鄂尔多斯盆地是全国风光密度最大的盆地之一,新能源资源富集。

  三是鄂尔多斯盆地距离国内各大经济发达地区近。在鄂尔多斯盆地周边1000公里内,能源可辐射到银川、兰州、西安、郑州、天津、北京等大中型城市,地面管网等设施条件完善,这是其他盆地所不具备的优势。此外,鄂尔多斯盆地在煤化工、碳捕集和综合利用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公繁浩:我国多个盆地均具备能源超级盆地建设的先行先试条件,包括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这些盆地具备可观的常规油气产能和非常规油气开发潜力。而且,它们拥有较为完备的井网等基础设施,可使其获得更低成本的新能源。此外,盆地内密集的化工产业也使得这些盆地成为CCS/CCUS产业发展的重要战场。

  徐泉:我认为,我国新疆等地具备发展能源超级盆地的潜力。它有很好的光伏资源与风电资源,而且紧邻独山子石化公司等下游化工企业,在能源上下游串联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 中国石油在能源超级盆地建设中有哪些优势?

  胡晓东:中国石油在能源超级盆地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中国石油在各大盆地的采油气作业区可为新能源建设提供场景空间,降低了新能源的开发成本,同时因其掌握盆地内丰富的地质资料,可为新能源、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数据参考。

  中国石油积极落实“双碳”战略,加快进军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展以CCUS为代表的碳产业,这一点与能源超级盆地的特征内涵不谋而合。中国石油具备系统的、全链条的技术理论开发体系,可以聚集多方合力共同推动能源超级盆地建设。

  周体尧:在能源超级盆地建设中,中国石油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先发优势。中国石油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储备,积累了丰富的勘探开发经验;掌握多个盆地地质数据,可为储能库、储碳库建设提供宝贵资料。

  中国石油在积极探索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发展模式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在其发布的《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中提出,力争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实现新能源新业务产能达到半壁江山。

4 如何加快能源超级盆地建设?

  贾爱林:要做好总体规划,实现多种能源类型的协同发展。在协同发展方面,一是要实现能源超级盆地内部的协同,二是要实现能源超级盆地与全国经济建设的协同。

  能源开发过程中使用的能源要实现绿色替代,比如风光发电替代燃煤燃气发电等。

  要统筹考虑能源生产和消耗的经济性,算好生态账,加快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应用,找准方向、加大投资力度。

  公繁浩:能源超级盆地建设尚处于企业自行谋划阶段,存在组织协调和匹配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到地方的参与协调、再到各油田企业的相互协作,各层级做好统筹分工、有机协调,实现透明化的协调机制,打破层级、区域和企业间的壁垒,是未来建设能源超级盆地的关键途径。

  徐泉:能源超级盆地建设可以先立后破。通过项目补贴、揭榜挂帅或者与高校、研究所共同研发的形式,积极拥抱新技术,建立光伏风力发电、新型储能、CCUS等示范区或者实证基地,在能源超级盆地内实现互补的综合能源供给体系高效运转,提高新能源消纳率,做到源网荷储高效匹配。

西南油气田“气”势全开为下游蓄能

  6月26日,我国最大的单体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产出的天然气通过输气管网进入千家万户,为推进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添幸福“底气”。

  长期以来,西南油气田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统筹海陆并举、常非并重、油气兼顾,以“四新领域”为对象,落实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二叠系—三叠系、深层页岩气、陆相致密气等规模效益增储区。强化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和专项研究,快速扩大勘探成果,为上产储备更多资源。

  西南油气田狠抓常规气、川南页岩气、盆地致密气重点上产领域高效建产、稳产增产。加强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台缘带灯四气藏、蓬莱气田等常规气上产重点区块的运行管理,增强公司上产动能。深入实施老气田“压舱石工程”,全力开展老区挖潜,加大关停井复产力度,充分挖掘老井生产潜力,实现天然气颗粒归仓。

  页岩气聚焦“中深层长期稳产、深层加快建产、新层系评价上产”三大领域,提升“铂金靶体”钻遇率,打造川南页岩气高效建管新模式。加强致密气工艺技术攻关,优化赋能井工程实施,持续缩短钻井周期,优化“一砂一策、一段一策”试油方案,不断打开致密气上产新局面。

  截至目前,西南油气田已经完成遂宁净化公司、苍溪净化二厂装置检修,后期将陆续开展其他装置的检修工作。相国寺储气库正加大注气力度,力争为川渝地区及京津冀等地天然气调峰保供“备足口粮”。(特约记者 梁庆沙)

华北油田地下取“热”加速绿色转型

  6月28日,华北油田河间地热项目1号井场车水马龙,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今年年初以来,华北油田累计完钻地热井2口,新获取地热供暖市场1200万平方米,不断推动地热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发展。

  作为中国石油最早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单位,华北油田经过40余年的地热开发研究,形成了地热资源精细评价技术、全周期开发方案设计、优质高效钻采灌配套技术、全密闭高效地面工艺设计和“地热+”多能耦合智能运营5项关键技术,丰富了“取热不耗水、等量同层回灌”的技术支撑体系,有力支撑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近年来,华北油田利用比邻北京市及雄安新区、周边地区供暖市场较大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北京、冀中(雄安)两大地热基地,先后建成中国石油北京城市副中心0701街区地热供暖项目等9个地热供暖项目,累计实现供暖面积2123万平方米。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0701街区地热供暖项目是中国石油与北京市政府在新能源领域深化战略合作的标志性工程,被北京城市副中心选为试点示范项目。

  此外,华北油田利用高温余热资源,在留路油田等地深入开展发电、油田保温等余热综合利用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地热勘探开发综合利用经验。

  目前,华北油田正高效组织河北河间、晋州、深泽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热力管网增绿等地热供暖项目,加快推动深州、三河、青县、大城、雄安新区等地热先导试验,推动华北油田实现绿色转型,力争在“十四五”末,地热供暖面积实现新突破。(记者 郭闻风 通讯员 张晋鹏)

吉林油田“御风逐绿”抢跑低碳赛道

  6月28日,中国石油首个大规模绿电自消纳项目——吉林油田15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累计发电超4亿千瓦时,并全部自消纳。

  2023年一季度,该项目的风机全部投入生产,当年风电总量超过1.8亿千瓦时。按照项目投产自然年计算,风机平均有效利用小时数达2754个小时,发电效率居国内先进水平,迅速抢跑低碳赛道。

  加强运维管理,提升发电能力。吉林油田新能源公司每月开展风机、SVG等设备空气滤网清扫工作。在大风季节前集中力量紧固光伏螺丝,防止大风损坏设备;在沙尘天气及雪后及时组织清扫光伏板,防止光伏板被遮挡影响发电量。选择在发电出力较小的时段进行检修、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

  灵活调整系统运行方式,提高自消纳电量。吉林油田新能源公司根据美字风电场和莲花光伏电站发电功率情况,及时调整黑46变电所主供电源,增加自消纳电量。与国网公司沟通,将金家光伏、新木光伏、梅林风场由余电不出所的模式改为出所不上网模式。上述电站所发电量本地消纳不了的部分,由其他油田负荷消纳。

  做好电网运维,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吉林油田通过做好电网两季检修、日常维管工作,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集中消除设备缺陷,提高设备抵御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的能力,保障电网安全平稳运行,减少电网因故障出现停电情况,保障发电设备正常运行。(记者 王珊珊 通讯员 郑翔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