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绿色金融“共同语言”

探索绿色金融“共同语言”
2024年06月26日 08:16 媒体滚动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张瑾

在6月2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绿色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激励”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金融业作为经济运行支柱,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中国的绿色金融在标准体系、信息披露、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中国境内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3.8万亿元,绿色债券存续规模约1.9万亿元,均居世界前列。

“绿色金融的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一样是长期任务。”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表示,我国绿色金融在取得较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仍面临五大不平衡问题。一是在绿色金融的资源总量方面存在着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二是在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和实践活动之间存在不平衡。屠光绍认为,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和健全,如相关的指标体系、核算体系、标准体系及评价体系等。“‘漂绿’之所以出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健全,这对于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屠光绍说。三是在绿色金融体系上存在不平衡。目前金融资源对纯绿行业的支持力度和比重都比较大,比如新能源、绿色环保技术等行业,但是对转型金融的支持相对比重较小,金融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四是绿色金融的结构存在不平衡,如债权驱动的比重较大,股权比重较小,而这两者在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中都是必需的。五是服务对象上存在不平衡。屠光绍认为,在绿色金融的服务对象方面,大企业受到关注较多,资源配置上要更多关注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绿色转型。

面对多重挑战,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共同语言”,进一步加强国际创新与合作已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作为中国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参与者,上海清算所与香港债务工具CMU合作先后推出“发行通”“南向通”等业务,成为境外机构投资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境内债券市场的重要渠道;同时,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合作,为绿色债券发行人提供境内外同步信息披露服务。

“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贱阳指出,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或将是未来国际金融市场的重大趋势。

成功落地中国境内证券行业首单CCER交易的国泰君安也在加速深化境内外的业务合作。“我们计划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尽快启动英国和欧盟碳市场的碳配额交易,协助更多的企业客户更好地满足欧洲碳减排政策的要求。”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健表示。

谈及探索全球绿色金融的“共同语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Krishna SRINIVASAN认为,私营部门、政府、国际机构、央行和监管部门应通力合作,通过建立健全气候金融架构,解决绿色金融数据披露少且信息不透明、绿色金融分类方法不统一、政策矛盾和资金分化等问题。

“绿色转型是中德面临的共同挑战,两国应加强合作、相互学习,引导市场协作发展。我看到对绿色金融这个主题最有热情的地方就是上海。这里对创新充满激情。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定能够实现目标。”德国商业银行国际公司业务董事会成员Roland BOEHM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绿色金融 转型 上海市 屠光绍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