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4年06月26日 07:00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旅游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剖析,人的认知能力形成于“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而校园环境对于立德树人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校园环境是一个多元要素聚合的空间,教学建筑、办公设施、生态环境及师生人员等都属于校园环境的构成部分。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对“德”的发掘、阐释、传承与内化,而“德”孕育于传统文化脉络与底蕴之中,在多元文化发展之下,高校应科学运用校园环境的多元化构成要素,建立和谐、文明、系统、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以物质文化为基础,打造高校立德树人的生态场域。物质文化属于高校校园文化的“硬实力”范畴,也是一种显性的、直观的立德树人教育资源。身处校园文化情境中的师生群体时时处处受到物质文化的影响,能够于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境界、道德水准、文化修养等方面的提升。因此,高校可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为学子创设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情境,打造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生态场域。

一方面,可从宏观布局着手,通过各类硬件设施展现校园文化底蕴,包括但不限于绿植花境、林荫小道、墙面装饰、校园广播、报栏标语等,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校园环境要素,都可以视为物质文化本体或载体。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以物扬德”效应,即将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健全人格等德育元素融入物质文化,使高校学子在“大学场域”内耳濡目染。另一方面,可从局部主题展开。从高校立德树人生态场域角度来看,不同场域所体现的立德树人价值存在差异,如教学楼、图书馆等场域应突出“学习报国”,校园内名人雕塑、纪念碑(馆)等场域应突出“高尚人格与远大理想的引领”。因此,可从局部切入,明确育人主题,以提高立德树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以精神文化为引领,夯实高校立德树人的开展平台。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在文化”,它代表了一所高校全体成员的价值共识,其表象包括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精神文明等。高校可以精神文化为引领,进一步拓展文化资源范围、类型及形式,从而夯实高校立德树人平台。

其一,可依托课堂平台,建立“红色育人”实施路径。高校课堂是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主战场”,要将红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内容、环节当中,构建“红色育人”实施路径,同时将其与高校课程思政模式相结合,以加强红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其二,可依托社团平台,建立传统文化育人实施路径。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传承、创新与实践主体。可以传统文化为中心,鼓励当代学子组织或参与“茶艺社”“汉服社”“诗词社”等主题社团,助力他们坚定文化自信,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君子文化”“孝道文化”“和谐文化”等养分,为立德树人赋能。其三,可依托场馆平台,建立高校史料育人实践路径。借助高校图书馆、纪念馆及社会上的博物馆、文化馆等平台,打造立德树人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对校史、党史、国史等的了解,从中学习优秀品质、了解光荣传统、赓续民族精神。

以行动文化为抓手,营造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氛围。行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体系中的一种“表现文化”,它源自高校师生的言行举止、活动方式,是对“人是文化主体”的诠释,也是鲜活、生动、具象的校园文化形态。以行动文化为抓手,引领高校学生向“有德之人”的方向发展,需要在高校营造立德树人的实践氛围。

其一,要以微观行动文化为出发点,鼓励、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提升道德境界,如传递爱心、热心公益、尊重他人、克勤克俭等,以培育当代大学生与人善良、与人和谐的品质。其二,要以中观行动文化为着力点,鼓励、引导学生从专业发展维度开展“自我德育”活动。例如,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思考能够为社会公众做出怎样的贡献,积极参与到与专业相关(或职业选择相关)的各项实践活动中,通过自我行动去健全三观、塑造人格。其三,要以宏观行动文化为落脚点。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浓缩,新时代的高校学子应具备广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怀,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积极关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用自己的行动去促进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目标。

以网络文化为驱动,构建高校立德树人的创新模式。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新生形态”,较之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行动文化出现较晚,同时又呈现高频更新、动态发展的特点。但不可否认,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心理、价值理念及道德认知等影响巨大。因此,应基于网络文化的驱动效应,积极创新高校立德树人模式。

一方面,加强对网络文化资源的“降噪提纯”,确保校园场域内网络文化的积极性与正向性。例如,在高校内部搭建网络平台,推出先进人物事迹、优秀文化传播、感人故事分享等内容;进行网络谣言澄清、舆情动态解析等活动,让校园文化“清风正气”。另一方面,建立“互联网+立德树人”矩阵,利用影视媒体、直播平台、短视频、公众号等途径,构建在线立德树人教育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矩阵构建之前应做足调研,明确高校学生热衷使用、聚集较多的网络媒介;在传播内容的制作上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创造性地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文化体系,确保“互联网+立德育人”模式的有效运行。

整体来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确立“德育为先”的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校园文化表现形式,充分融入德育价值与资源要素,形成“以文育德、以德树人”的良性机制,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空间,用优秀校园文化培养时代新人。

(韩文娟,陕西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念)

本文系地方师范院校未来教师教育家精神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JSYBY07);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生成基础、内涵特质与培养路径(项目编号:2023JSZ004)研究成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