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观察︱让千年运河焕新颜!江苏打造“无废运河”生态文明新亮点

新江苏观察︱让千年运河焕新颜!江苏打造“无废运河”生态文明新亮点
2024年06月24日 18:08 南京广播网

悠悠大运河,是绵延的文化根脉、鲜活的生态绿脉、涌动的经济动脉,江苏向水而为、向绿而行,让千年运河焕发新机。今年3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多部门印发《江苏省“无废运河”建设工作指导方案(2024—2025年)》,部署了6大类24小类工作任务。“无废运河”作为江苏承担的重点探索创新任务,当前阶段性成效如何?如何因地制宜,实现运河“水畅、河清、岸洁、景美”的治理目标?

6月21日,江苏省“无废运河”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扬州召开。会上,围绕绿色航运整治、生态修复、运河文化等方面,运河沿线8市交流分享“无废运河”建设内容。

推进港口绿色蝶变

因“运”而生、应“运”而兴,扬州与大运河同生共长。近年来,扬州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绣花功夫”,不仅一体化推进大运河两岸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编制出台《大运河扬州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深化“美丽岸线”建设;还坚持把提升大运河航运功能作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一环,建成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先导段,全方位提升大运河航运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

“在能见度高的晴朗天气,可以看到南面镇江的五峰山。”记者登上大桥塔楼七楼的“扬州眼”,远眺绿意葱茏的城市边界线,移步换景,七河八岛尽收眼底,江广新城一览无遗。万福大桥的桥下就是京杭大运河,碧波粼粼的江河水泛起波澜,桥身上刻有风格各异的“福”字,积淀着城市文化底蕴。

运河蜿蜒千里,往来船舶如梭。京杭运河扬州段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线路,年均船舶通过量达28万艘次,船舶污染防治成了扬州面临的必答题。

近日,扬州在全省率先启用码头船舶污染物智能一体化接收柜。该设施不仅能对船舶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还增加了生活污水智能接收功能。通过与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联合监管与服务系统联网,可为船员提供电子接收单,极大提升了污染物处理效率。扬州港集团城北作业区副总经理朱明告诉记者,“投入了近3000多万元,对港口的抑尘设施、排水设施、智能化收接相关的设施进行了改造。船员扫码后,该设备自动称重、收集数据。不管船民何时到达码头,都能实现先交垃圾后作业。”

水秀岸清,畅心畅行,漫步京杭运河扬州段沿岸的城市公园,不时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2019年,扬州启动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重点实施航运效能提升、运河文化展示、绿色生态廊道、南水北调船舶污染防治示范区等四大工程,项目全线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届时,京杭运河这条世界遗产将焕发出智慧通畅、绿色生态、文脉深厚的蓬勃生机,成为展示美丽扬州的“风景线”和“打卡点”,为全省乃至运河全线做出示范。

围绕建设“无废运河”目标,淮安同样主动作为,加快推进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在港口码头,集装箱运输船舶“翔宇102”正通过智能化接收设施完成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送交,并获取船舶水污染物送交电子凭证。

据了解,淮安交通运输部门结合新一轮港口污染防治能力提升工作要求,引导上港(淮安)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新港二期)和淮安市兴淮港口有限公司(上河作业区)码头完成大运河淮安段船舶水污染接收设施智能化改造和示范点建设。目前淮安段港口码头企业已全部配备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基本做到已建设施“应用尽用”,靠港作业船舶送交各类水污染物“应收尽收”。

在淮安,“船港城”污染防治和绿色航运工作联动成势,“黄金水道”焕新“枢纽之城”。下一步,淮安将全力推进京杭大运河淮安段船舶水污染物“船港城”一体化治理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有力服务和保障水运经济发展,助力美丽河湖建设。

再看无锡,以“无废运河”建设为契机,打造全国内河航运转型升级标杆,使京杭大运河(江南段)无锡段成为航运设施尽显绿色生态之美、航运设备尽显低碳环保之美、航运组织尽显高效顺畅之美、航运服务尽显人文智慧之美的“四美运河”。据介绍,无锡启动港口企业滚动培养计划,一企一策,对标找差,以点带面引领水运绿色发展。同时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绿色港口监管平台,提高减污、降碳等相关数据的集成和运用,助力企业比学赶帮。

繁花成林,碧波荡漾,船只来往穿梭的一条条航道,正成为城市秀美景观、居民“打卡胜地”。江苏高标准试点建设大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努力将大运河江苏段建成国内内河航运标杆和世界内河航运之窗,助推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绘就生态治理“工笔画”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之路。作为运河沿岸重要城市之一,徐州积极发力做好运河生态修复,护航南水北调清水走廊,为京杭大运河整体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护工作贡献“徐州力量”。

徐州是全国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近年来,由于长期的大规模、高强度的矿山开采,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42.33万亩和采石宕口400余处,对城市和京杭运河沿线生态带来诸多环境问题。

如何破解?徐州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为切入点,坚持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着力恢复区域生态调节功能。全市累计完成废弃露采矿山生态修复172处,正在实施修复的有60处,治理率达49.7%;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30余万亩,治理率达72.9%等。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徐州构建了以“无废”理念为中心的生态修复政策体系,建立了采煤塌陷地、采石宕口生态修复两项技术标准,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多元发展模式,对全国同类城市绿色转型发展、践行“两山”理念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绿色生态、河湖安澜一直是宿迁闪亮的名片,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种类多,资源化手段不足,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聚焦这一突出环境问题,宿迁深入开展运河沿线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治理,实现农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置利用,实现沿线港口码头固体废物应收尽收、应转尽转、应贮尽贮,助力“无废运河”建设。今年5月,宿迁制定下发《全市排查固体废物非法倾倒专项行动方案》,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深化打击固体废物非法倾倒专项整治,提升固体废物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夯实“无废运河”建设成效。截至6月12日,通过信访举报、现场核查、卫星影像以及部门移送等方式,宿迁共排查上报问题49个。下一步,宿迁将广泛发动公众参与,同时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以及固体废物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

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镇江,自古以就是大江南北舟楫往来之要冲,也是交通运输集散中转的重地。近年来,镇江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制定实施运河镇江段一河一策水质达标提升方案,加强生态水位保障监测预警,持续筑牢“无废运河”建设基础。

此外,镇江加快危险废物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能力;通过专项执法检查的形式指导督促产废单位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贮存与处置危险废物。

厚植“无废运河”文旅优势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具有江苏特色的“美丽中轴”,大运河江苏段正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苏州加快项目推进,开展环境整治,挖掘历史资源,弘扬运河文化,并聚焦运河文旅,持续丰富“无废运河”内涵。

厂区变景区,企业变景点。在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沿岸,正“冒”出越来越多的新景点。苏州把运河沿线资源利用起来,对沿岸废弃厂房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业元素进行改造,展现运河新气象,将大运河文化带苏州高新区段打造成有特色的“文化符号”。

大运河沿岸有专门生产炭黑的企业,宝化炭黑就是其中之一。如今,企业正努力打造国内首家后工业生态景观公园,将充分改造利用场地内废弃的厂房、仓库、堆场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业元素,探索在工业厂区基础上建造公园的新模式。

去年9月,苏州举办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无废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被融入办会全过程。在运河宴的设计上,提供的是书法家手写的菜单,宾客把具有饮食文化特色的菜单带回去、传播开;在游览运河时,乘坐电动船,尽可能减少污染物;在“运河生活节”的场馆建设方面,使用废旧的瓦楞纸材料建造整体场馆,吸引年轻人拍照打卡,也进一步传播无废理念。

大运河常州段是江南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南运河中唯一连江通湖的河段,千百年来孕育了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工商文化等文化内涵。常州着力打造“常州三杰”文化品牌。目前常州三杰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红色旅游已成为常州运河边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不止于此,为了让工业遗存“活”在当下,常州市经开区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文化旅游融合,开发大运河工业研学课程,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新北区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在运河南北两岸打造生态廊道,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

据介绍,常州正积极打造工业遗产+博物馆、工业遗产+文化创意、工业遗产+旅游、工业遗产+城市特色等一批精品工程,推动大运河沿线工业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截至目前,常州拥有省级工业旅游区11个,建有运河工商业文化展馆14个。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万晨

编辑: 万晨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责任编辑:周芷仪】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