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企大调研·寻找新质生产力⑩丨核医学产业强势起飞,四川如何先人一步抢滩千亿蓝海?

川企大调研·寻找新质生产力⑩丨核医学产业强势起飞,四川如何先人一步抢滩千亿蓝海?
2024年06月19日 08:12 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 祖明远  海报制作 汪银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在生物制造重大科技专项上,将力争突破生物检测与治疗、核医学等共性关键技术,创制一批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

专注于放射治疗和核医学的市场咨询机构Medraysintell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约60亿美元,其中诊断药物占据主要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治疗性药物上市,到2030年全球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左右。就国内来说,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1.4%。

作为核工业与核技术利用大省,四川如何抢抓核医学蓝海机遇?6月,川观新闻记者从源头到应用开展调研。

看目标

瞄准形成世界级核医学产业发展高地

核医学的基础是放射性药物,医用同位素则是放射性药物最基本的原料。但一直以来,我国医用同位素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同位素供应不足,是我国核医学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业内人士说,此前在全国层面没有关于核医学产业发展的规划,整体发展也没有形成气候。

医用同位素。核动力院供图

2021年,《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发布的纲领性文件。医用同位素产业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2023年,《四川省医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药物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出台。四川以乐山、成都、绵阳、泸州为重点区域布局,聚力打造医用同位素制备、放射性药物研发、核医疗装备制造、临床应用推广全产业链,形成“一链四极”的发展格局。

四川提出目标:到2027年实现10种以上主要医用同位素国产化自主供应,5个以上放射性药物和高端核医疗装备完成或进入临床试验,形成、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成国内领先的核医学产业集群,到2030年形成世界级核医学产业发展高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家和地方层面接连出台相关规划,意味着从上到下开始推动核医学产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现在,核药赛道还不拥挤、又有前景,一如‘金矿’,挖矿热度持续高涨。”

看家底

有“堆”和“器”,加快打造全国最大同位素生产基地

“挖金矿”,挖的是医用同位素,它是核医学的“子弹”。业内人士认为,区别于其他新兴产业,核医学需要较高的基础资源条件、前沿技术以及安全保障能力,“从这些角度出发,四川已具备一定基础和领先优势。”

医用同位素主要有反应堆、加速器、同位素发生器三种生产方式。其中,80%以上的医用同位素由反应堆辐照产生。

反应堆属于稀缺资源。放眼全国,目前有“堆”的单位主要有4家,具备医用同位素生产价值的只有3家。其中,有两家单位就在四川。四川已建、在建5座可用于医用同位素辐照制备的反应堆,生产了全国一半以上医用同位素。

自2010年重启同位素研发以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简称核动力院)当前采用“两堆研发,两堆生产”——上世纪建成的高通量堆和岷江堆两个“老堆”,均处于运行状态,通过中子通量高低搭配进行同位素生产,在一定程度解决了“燃眉之急”。

“老骥伏枥”的同时,“新堆”也加紧上马。今年1月,核动力院国内首个医用同位素专用生产堆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现场土建正式开始。

“建设工期42个月,目前施工进展顺利。”核动力院医用同位素学科带头人、四室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罗宁说,预计2027年建成投产后,钼-99、碘-131等医用同位素的年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10万居里和2万居里,解决两种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等问题。

为更好地服务“堆”,核动力院还依托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打造夹江核技术应用产业园。

目前,这个当地的“一号工程”已完成土建装修,8条生产线计划年内投产。“这是全国建设速度最快的核医学产业园,不仅有助于解决国内没有规模化的提取生产设施的短板,还将推动四川加快打造全球最大同位素生产基地,并以此为抓手,吸引药企落地。”罗宁说。

在加速器方面,四川同样领跑全国。

此前,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转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技术成果,推出国产首创医用回旋加速器产品并实现商用,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去年底,产品出口至肯尼亚,成为首台落地海外的“中国造”医用回旋加速器。

目前,企业正在开展高能量多粒子强流回旋加速器研发,与全球两三家头部企业并驾齐驱,展开竞争。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堆”和“器”的快速发展,“四川造”医用同位素在推动国内主要同位素稳定供应、提升产业链中上游规模的同时,基于安全性更好、成本更低、运行方式更灵活等优势,还将为抢滩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看抓手

变 “子弹”为“核武器”,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子弹”在手,要实现攻击癌细胞,得变为“核武器”。当下,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这里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实力和反应堆资源,主要研制用于杀死癌细胞的“核武器”。

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主要研制用于杀死癌细胞的“核武器”。产业园供图

“目前国内专门以核医疗为主的产业园区不多,四川有两个,其中一个就在绵阳。”游仙区核技术应用产业招商引资青年突击队副队长李伟说,产业园目前入驻项目17个、总投资200多亿元,包括中广核技质子医疗装备制造基地、中玖闪光(游仙)高能X射线FLASH医疗设备、国通新药等项目。

“其中,中广核技质子医疗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预计今年6月底前后投产,中玖闪光(游仙)高能X射线FLASH医疗设备的样机也将于年内出来。”李伟说,今年产业园部分项目将建成投产,预计到2025年推动绵阳核医学产值突破100亿元。

100多公里外,成都正着力打造放射性药物研发生产极——成都纽瑞特自主研发的钇[90Y]炭微球注射液已开展I期临床试验;通瑞生物成都温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包括研发实验室等内容,目前已完成竣工环保验收;云克药业等多家领军企业启动研发、扩能项目,力争早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放射性药物。

成都纽瑞特自主研发的钇[90Y]炭微球注射液已开展I期临床试验。成都纽瑞特供图

项目之外,平台持续发力。自去年5月揭牌以来,涪江实验室的一举一动备受业内关注。

“中心承担了放射性药物临床研究,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核医疗设备和药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艳说,今年底到明年,实验室一批放射性药物将跨入临床转化阶段,研究也将从动物实验过渡到人体实验。“新建的放射性药物研发中心将于今年9月投用,与医院核医学应用相结合,补齐短板,形成内部从研发到应用的闭环。”

目前,四川建成国家卫生健康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研发中心、靶向放射性药物创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大一批国省级创新平台,持续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样品”走向“市场产品”,打造完整创新体系,从而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为提高放射性药物创新程度,四川也通过研发基金、产业补助等方式积极推动科研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业内人士还建议,研究人员在不断提升研发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合理运用资本的能力;政府也要针对性制定监管政策,简化放射性药物评审流程,解决评审效率低、申报流程长等痛点,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原创药研发,缩短药物种类与国外的差距;还要在医用同位素的运输、使用等特殊环节,构建起符合放射性药物特质的生产和应用网络。

看应用

培育市场补齐短板,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6月7日,走进绵阳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一位患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后,正准备进入PET/CT影像学检查室。25分钟后,影像检查报告出现在科室副主任陈正国的电脑上。

这里是国内医用回旋加速器产品实现首次商用的地方。自2022年使用以来,该科室每天运行回旋加速器生产400毫居左右的同位素,大部分用作PET/CT诊断,为患者就医提供了极大方便。

“譬如氟-18的半衰期只有109分钟,对运输提出了高要求。”陈正国说,相比从外地采购,有了加速器后,同位素从产到用,节省一半以上时间。“同位素的半衰期越短,体现出的优势越明显。”

在治疗方面,每天都有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患者,走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的办公室求医。

从2014年开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成立联合实验室,自主研发了一批核素治疗药物。目前,医院围绕镥-177、锕-225两种新型核素生产出8种放射性药物,均已在临床转化应用。

“通过用静脉输液,大概十多分钟,放射性药物就直达到病灶,药物在转移灶持续滞留,发出射线照射,从而使肿瘤缩小。”陈跃说,这种治疗方式有着不用开刀、精准性强、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等优势。

从医生和患者的角度出发,核医学应用的好处颇多。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国外,我国在应用端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依然存在大众谈‘核’色变的情况。”罗宁认为,我国人均放射性药物用量不到美国的八分之一,一方面是由于同位素缺乏,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对放射性药物的认识上,我国与国外差距不小,药企推广力度不够,市场和用户培育较为滞后。

医院设立核医学科是解困路径之一。当前,四川核医学“一县一科”正式迈入实施阶段。但是,设立门槛并不低。

就费用来说,包括设备、场地等必要内容,成本在1亿元左右;就专业人才而言,缺乏熟悉临床情况的创新药物研发人才。多家医院核医学科负责人说,目前科室仍感觉人手不够,接下来要引进这方面的高端人才。

补齐人才短板,四川还计划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加强核医学本科教学建设,逐步健全核医学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

今年6月初,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中心和核医疗中心揭牌。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包括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将积极探索核医学人才孵化储备有效路径,培养一批高水平管理和技术人才。

诊疗价格高也是患者的普遍感受。当前,一次PET/CT影像学检查的费用大约为7000元到8000元,没有纳入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基本医保报销范围,需患者自己承担。

“物以稀为贵。”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核医学产业规模不大,反映在患者身上就是价格高。因此,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形成合力,构建起生态系统,共同做大规模,才能把价格打下来。“体现在应用上,就是要推动2025年底实现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扩大部分核药临床应用范围,实现早诊断早治疗,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水平。”

名词解释

医用同位素: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其中,会自发放出射线的就是“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在医学上的“放射性同位素”则被称为“医用同位素”。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