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遭补税,有的要缴年欠税

多家上市公司遭补税,有的要缴年欠税
2024年06月19日 05:14 媒体滚动

专题:补税潮来临?年内需补税上市公司盘点

  来源:齐鲁晚报

  6月13日,维维股份发布公告,原控股子公司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枝江酒业”)因未按规定的申报期限对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费税进行纳税申报,被相关部门要求补缴税款逾8500万元。该公告发出后,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一时间“税务倒查30年”的声音四起。

  记者梳理发现,不仅是维维股份,今年以来,多家A股上市公司遭遇“补税”问题,从博汇股份的停产公告到维维股份子公司多年前税款追缴,再到顺灏股份北大医药藏格矿业华林证券等公司的补缴税款公告,这些公司最高补缴金额高达4.8亿元,且均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补缴税款原因各有不同

  近日,A股多家上市公司遭遇“补税”,有的面临近5亿元的巨额补税,有的要补缴长达15年时间的欠税。

  维维股份、博汇股份等公告了公司或子公司涉税情况。其中,维维股份原控股子公司枝江酒业在1994年至2009年的15年间,累计欠税8500万元被追缴;博汇股份对芳烃抽提装置等进行停产,此前该公司收到税务事项通知书,公司“重芳烃衍生品”被要求按“重芳烃”缴纳消费税。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存在补缴税费情况的还有顺灏股份、北大医药、藏格矿业、华林证券、联建光电等。上述公司的补税原因包括政策变化、少计税、未按规定申报等。一时间,关于A股公司是否面临补税潮,上市公司税务是否要“倒查30年”的讨论四起。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称,从案例看,公司补缴税款的原因各有不同,这与税收政策变动及理解执行有偏差有关,但在各地执行税法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从个例总结出普遍性、运动式的“补税”。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税收征管也进入高质高效的发展阶段,对企业税收的征管手段能力也比以往更加规范提高。

  多地税务部门作出回应

  近日,在上市公司“补税”一事发酵之后,多地税务部门作出回应。比如湖北宜昌当地有关部门回应称,税务部门按照程序予以追缴,并无“倒查”之嫌。有湖北省内企业董办人士也表示,公司未收到补税通知,不清楚相关情况。另有多家注册地在宁波、宜昌的上市公司证代也表示,未收到补税通知。

  然而,上市公司接连公告补税,“补税潮”从何而来?目前相关上市公司补税进展如何?

  博汇股份6月13日晚间发布停产公告称,公司自当月12日起对相关生产装置及配套装置进行停产。同时,该公司将采取各项节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逐步安排员工放假、减薪、裁员等方式。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各界关注。

  6月14日,国家税务局宁波税务局网站发布消息称,根据税收风险筛查情况,该局发现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少缴消费税风险,经综合研判于2023年11月6日向企业送达了风险提示单,并多次开展了纳税辅导和约谈。

  宁波税务局并称,在企业不主动配合消除涉税风险的情况下,该局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于2024年3月27日向其下发了《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企业对相关应税产品依法依规缴纳税款。截至目前,企业未予缴纳。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沟通,继续争取企业配合,深入做好政策辅导,依法依规处理。

  记者18日联系宁波市税务局,工作人员表示,有(博汇股份)进一步消息会对外进行公告。记者同时联系了博汇股份,截至发稿电话未能接通。

  维维股份子公司补缴30年前的税款,则令上市公司遭遇“税务倒查30年”的传闻看上去更加“可信”,也令业界担忧进一步升温。

  此前,维维股份6月12日晚间公告称,根据《税务事项通知书》,截至今年6月4日,子公司枝江酒业未按规定的申报期限对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费税进行纳税申报,应补缴8500.29万元;目前滞纳金金额尚不能确定。对此,湖北宜昌当地有关部门回应称,此次税务部门下发税务事项通知书,是缘于审计部门在常规审计中发现枝江酒业存在多年前的欠税行为。税务部门据此按照程序予以追缴,并无“倒查”之嫌。有宜昌上市公司证代对记者表示,公司不需要补税,没有接到相关通知。

  6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的回应“一锤定音”。据介绍,税务部门没有组织开展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检查,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近期反映的有关查税补税,“均属税务部门例行的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补税对净利润影响较大

  大股东捐赠4000万元到账后,联建光电“补税风波”暂时解除警报。

  6月15日晚间,联建光电发布问询函回复称,公司已经收到控股股东捐赠的4000万元现金,用于补缴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少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接受捐赠事项对报表影响为各增加货币资金、资本公积各4000万元。公司及子公司未来不存在被追回捐赠或需要承担其他责任、履行其他义务的可能。这也意味着,补缴税款带来的危机已经暂时度过。

  上述补税事项始于今年年初。1月2日晚间,联建光电发布一则补缴税款公告,根据税务部门处理决定,公司于2017年度少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1979.50万元。较长的追溯期限使该笔款项产生了高额滞纳金,甚至超过欠缴税款金额本身,滞纳金高达2020万元。公告称,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将影响2023年净利润约4000万元。

  不过,这笔钱联建光电无须支付,而是由公司控股股东广东南峰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南峰投资”)买单。南峰投资通过无偿捐赠方式向公司支付4000万元,用于本次补缴税款。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笔补税事项对净利润影响较大,大股东及时“输血”起到关键作用。根据公开资料,联建光电成立于2003年,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公司主业为LED应用产品制造和销售。

  因何欠税,为何补税

  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表示,税务部门一般会依据相关税收法规和企业的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记录等资料进行审查,如果发现企业存在漏报、少报税款的情况,将会要求企业进行补缴,并可能处以相应的罚款。

  “企业漏税、避税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随着税收监管的加强和企业对税务合规的重视,这种现象正在逐渐减少。”还有律师对记者表示。

  刘向东表示,在各个时期,企业遭受审计或自查中都可能面临税收遗漏问题,对政策变动、非故意或理解偏差造成的税收遗漏,企业要及时按照税法要求补缴,避免陷入偷漏税的违法行为。

  在张依群看来,企业以前年度因各种原因确实存在欠税问题的,依照税法规定应该补缴税款,如果没有特殊规定,对欠税、漏税、逃税的还应该补缴滞纳金并处以必要的罚款。不过,也要看到,还存在一些因制度规定不准不细、情况不清不明、政策执行不规范统一等问题,客观上造成企业出现漏税问题,对此需要具体对待。他认为,若存在一些企业和税务机关对纳税政策理解不一致、税收政策出现调整等造成的漏税和拖欠税款问题,需要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协商、完善政策等方式予以解决。

  对于上市公司面临补税增多的情况,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葛玉御则建议上市公司,“第一,对企业做一次全面的税务体检,识别判断各环节的税务风险;第二,理性应对税务风险,主动与税务机关加强沟通,争取对各方都有利的结果;第三,面向未来,加强合规,把税务合规摆在更高的位置上,实现企业发展和缴纳税收的双重收益。”

  综合第一财经、央广网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