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

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
2024年06月19日 03:07 媒体滚动

转自:学习时报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是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收录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这篇重要文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释了始终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要性,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

  深刻指出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他指出:“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14亿多人口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农业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当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冲击着全球粮食供应链的稳定。面对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为掌握先机主动,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为中国式现代化有序发展打牢基础保驾护航。

  在这篇重要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立足长远,内容丰富深刻,为我国不断推进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在这一科学理念指导下,我国坚持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粮食储备与应急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科学阐释自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粮食生产连续创下历史新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总体而言,粮食紧平衡的局面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这篇重要文献从底线思维、大历史观、发展理念的三重交织视域,科学阐释了以我为主、自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分析国内外两方面的情况强调了坚守粮食安全、牢牢捧住中国饭碗的重要性。从国内来看,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粮食需求量巨大。能否满足民众的粮食需求是决定人心安定与否、国家安稳与否的大前提。从国际来看,不仅进入国际市场的粮食贸易量无法满足我国的需求,而且一旦吃饭仰仗他国,则势必威胁国家的独立自主。因此必须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坚持底线思维,在粮食问题上不犯颠覆性错误。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围绕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曾搅动无数王朝的兴衰更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以史为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记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永远绷紧保障粮食安全的这根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肯定我国粮食发展所取得的长足进步的同时,指出不能满足于现有成绩,要看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推进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趋势。因此着眼中国的长远发展,为实现粮食的供需平衡,必须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科学指引

  在这篇重要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将粮食安全战略总结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二十字方针,并就如何解决粮食问题的具体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为我国持续推进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

  端牢中国饭碗,实行“两保”。粮食安全不仅仅是经济发展问题,更是关涉国家稳定与发展的政治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从端牢中国饭碗的前提出发,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即保谷物、保口粮,掌握粮食命脉。

  守好耕地红线,发展民族种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要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方面要对十八亿亩的耕地红线严防死守,量与质并重,注重保护与建设高标准农田;另一方面要借助科技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良种,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调动与保护好“两个积极性”。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与主产区的抓粮积极性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环节。为此,既需要发挥市场定价机制,也要加强政府支持保护力度,不断调整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使得多产粮食者得实惠、有发展。

  居安思危,做好粮食储备调节。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就有设立粮仓的传统,在稳市、备荒、恤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应重视粮食储备管理工作,建设清廉粮库。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高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在保护粮食安全方面实现政府社会的协同用力。

  中央与地方协作,共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技、搭建维护公共平台、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强支持力度。各级地方也应在粮食生产、储备、流通、保护耕地等方面增强投入,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落实产销平衡区与主销区的粮食生产责任。

  善于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拥有庞大的粮食市场,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应积极稳健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国外农业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乃至政治上的风险,对开发、生产、利用与进口进行详细研究,建立健全机制,推动农业走出去,打造属于中国的国际大粮商。

  在涉粮全领域削减浪费,弘扬节约粮食的社会风尚。作为拥有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农业大国,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过,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也有所滋生。要在全社会敲响珍惜粮食的警钟,弘扬良好风尚,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的全领域全环节解决浪费问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