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交投集团普洱管理处:把高速公路打造成畅行边疆的绿美飘带

云南交投集团普洱管理处:把高速公路打造成畅行边疆的绿美飘带
2024年06月18日 16:58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交通新闻网

绿美公路建设,种下的是树,绿化的是线,亮化的是路,串联美化的是沿线绿美交通建设,相连的是边疆边境、国门国道的生态路。云南绿美交通建设启动后,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普洱管理处聚焦绿美公路建设提质改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管养水平,全力推进绿美公路建设,绘就了一幅“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畅行边疆的绿美飘带。

把心放在路上 因时因势施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省份,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结合“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全域旅游创建以及美丽公路建设”,在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和云南交投集团的统一部署下,2019年始,普洱管理处秉持生态特性、因地制宜、适地适绿、适地适美原则,“栽、管、护”相结合,集中组织实施昆明至磨憨(大风垭口至尚勇收费站)的绿化公路景观提升工程,提升改造边坡及路侧、中央分隔带、隧道三角区和互通式立交区绿化。总投入项目资金11207万元,种植乔木54933棵、灌木249435棵、爬藤植物184139棵、地被172940m2;砌筑花台2791m3、树池493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2022—2024年)》明确提出,将在已成功打造昆明—磨憨、昆明—大理—丽江美丽高速公路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水富—昭通—昆明—蒙自—河口段1000多公里的南北大通道绿美高速公路。2023年2月2日,云南交投集团印发《关于培育和发展绿美通道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四化同步”“四态兼备”“四质融合”的绿美价值理念。普洱管理处主动对标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及集团公司“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培育和发展绿美通道经济的具体安排,升华“绿美”理念,秉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步实施、重在实效的工作原则,高标准规划管理处《绿美公路三年行动方案》《绿美公路养护实施方案》《特色站点创建三年行动细化实施方案》等制度,为绿美通道经济推进实施筑牢基础根基。

坚持生态养护、绿色养护,按照尊重区域生态特性、因地制宜、适地适绿、适地适美的原则,高标准实施新建路段、沿线路段绿美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在前期路域环境提升、美丽公路建设投入基础上,依据辖区交通干线两侧的自然状况和功能需要,定期巡查检查沿线植被,及时处置乔木、绿植病害情况。以“栽、管、护”相结合的方式,将绿化养护落到实处、细处,由粗放型转精细型进行常态化管理,分季节、分时点、分路段打造绿美公路,展现不同地域节点的特色性、识别性、观赏性到四季有花、四季常绿,共同推进高品质绿美通道形象建设,凸显绿美文明服务,激活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产业链”价值,着力提升绿美通道形象。

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聚焦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提出细化举措,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普洱管理处聚焦省委和集团公司部署要求,发挥普洱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克服不利因素,高度重视、积极作为,推动景观提升-三年行动-通道经济在普洱呈现出一幅绿色环绕、“绿美交融”的壮丽画卷。

在整体工作推进中,普洱管理处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把绿美通道经济作为融入管理处运管工作的落脚点,打造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绿美云南建设为依托,围绕“安全、生态、舒适、宜人、特色”的要求,坚持向绿美要影响力,秉持修路修生态、修文化、修人心的要求,以“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四化同步,“业态、形态、神态、生态”四态兼备,“颜值、品质、特质、价值”四质融合的价值理念,延展绿美内涵,推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从“漂亮”向“美丽”转化、从“颜值”向“品质”转化,在收费、养护、安全生产等主责主业中彰显生态环境美、人文精神美、工程工艺美。

把路放在心上 求实守正创新

强化组织责任、领导责任、党员责任、员工责任、公民责任落实,提升绿美公路建设“贡献率”。针对不同路段的海拔高差特点、气候分布特点、人文景观特点、生物多样性特点、道路路沿立面特点,在充分尊重和体现设计理念和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综合施治。

正确处理“人努力”与“天帮忙”的关系,面对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不等不靠,乘势而为,积极作为,主动作为,锦上添花——干而且要干得最好。普洱管理处所辖路段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尊崇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做加法和乘法,种植适宜花木。“百花争齐放,万绿斗奇艳”。仲夏时节,种植在高速公路间的羊蹄甲、紫薇、木槿、三角梅、火把花、金丝桃等植物百花齐放;大风垭口隧道口姹紫嫣红的三角梅,宁洱收费站立交粉嫩养眼的金丝桃,思小高速上鸢尾色的紫薇,还有齐头的小黄花木春菊、小磨高速中央隔离带娇艳欲滴的木槿……到处生机盎然。

正确处理“自然修复”和“工程治理”的关系,根据辖区高速公路沿线海拔高差、植被分布、气温气候等特征,科学选择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坚持从整体提升路域环境着手,完成桥头跳车处置36处,完成护栏螺栓修补2万套,改造沿线涵洞坠落口防护栏93处、桥梁端头护栏84处、中央分隔带活动护栏9处,更新路侧净区立杆立柱立面警示标记547处,收费船岛前新增防撞砂筒223个,(2024年以来)清洗沿线隧道瓷砖133734㎡,清洗中分带防眩板6315块,更换防眩板350块,路面保洁4249Km。多措并举从管养入手、路域提升、安全保畅等方式切实为群众出行提供“畅、安、舒、美、绿”的出行环境。

正确处理“施工管理”与“日常养护”的关系,厘清各个管理主体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坚持从整体提升路域环境着手,有效改善道路通行及行车环境,为驾乘人员提供快捷高效优质出行服务。建立完善道路桥隧基础数据库,每年加强路面预防性养护,合理设置安全标识标牌,提升驾乘人员通行质量体验。实施运营高速公路“三美三好三化”建设,对责任范围内“三美三好三化”建设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分片分段分点明确责任人直至承包单位负责人,细化分解和落实任务责任,持续加大养护管理和集中整治力度,不断巩固和提升综合整治效果。

正确处理“自然景观”和“文化植入”的关系,在保持自然景观美的同时,有序植入地域民族文化。党员干部员工用青春、热血和汗水延伸“绿美公路”的深刻内涵,在收费、养护、安全生产等主责主业中彰显生态环境美、人文精神美、工程工艺美。沿线路段常年居住哈尼族、傣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每个路段上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风情村落、人文景色和田园景观,形成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在墨江县太阳节和双胞节、宁洱县火把节和红蛋节、普洱市茶叶节、西双版纳州泼水节来临之际,经过这条大道,还能体验和感受浓郁的风土人情和节日特点,这些人文景观装点和延伸了大通道的景色和民族文化,团员青年每年每个节日都自发成为路线指引的小能手,为驾乘人员及旅客提供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巩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

自全方位推进美丽公路建设以来,普洱管理处从理念、规划到建设、管理着手,提升改造景区园林建设,建成“昆曼国际大通道展览馆”、知青村观景台,扩建“象塘”,把山间的箐水引入园中小道,此番景象与林间景色交融为一体,观景区的整体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容纳游客的空间也进一步提升,为乘人员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好地方。当驻足野象谷观景区、站上观景台眺望,横穿热带雨林的高速路、矗立路边的小象、葱郁林间的小溪、充满浓郁情怀的知青村、象群觅食休憩的“象塘”、写满昆曼国际大通道建设沿革的展览馆尽收眼底。

用实干衬托底色 发挥主观能动性

几年来,普洱管理处始终坚持生态养护、绿色养护,高标准实施绿美养护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每天上路巡查、检查沿线植被成活情况,在前期路域环境提升、美丽公路建设投入基础上,依据辖区交通干线两侧的自然状况和功能需要,以“栽、管、护”相结合的方式,由粗放型转精细型进行常态化管理,分季节、分时点、分路段打造绿美公路。以12个隧管站为单位组建党员(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员青年“路长制”作用,每天上路巡查、检查沿线植被成活情况,关注植被成活率,精准为养护绿化作业人员提供苗木长势情况,及时处理乔木病害、干枯情况,以塑形为重点,修剪整形沿线植被,着力提升绿植栽种管护力度。2023年以来,完成辖区路段绿化施肥4.8吨,每月对35673棵乔木进行维护,中央分隔带维护2252.74Km,灌木、花草、地被修剪维护253.38万㎡。路侧、边坡日常养护301.84万㎡,沿线站区绿化养护53.96万㎡。

探索出了隧道水集约利用,在持续高温干旱时段,加大沿线水源合理利用,引入隧道水滴灌绿植。2023年1月至4月,普洱地区各地持续干旱,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显著减少,干旱情况突出,沿线绿美公路建设植被管养、苗木种植面临着挑战。针对天气持续干旱、降水量大幅偏少情况,主动分析天气干旱、地域环境、路段栽种等复杂特殊情况,高标准规划植被管养工作措施。在持续高温干旱时段,采取苗木根部围塘、放置蓄水桶、加大水车浇水频次等方式有效保水保绿,每天投入8辆水车每天上路4次浇灌绿植,平均每天浇水总量达520方,精细化浇灌、管养沿线栽种绿植和苗圃园,保障绿植成活率。通过在墨江端隧道三角区安装集成储水罐,对该路段中央分隔带及路侧绿化进行补水,对沿线(大风垭口K244+050~K245+050)段中央分隔绿化区铺设管道1000米,设置滴灌头666个,实现滴灌补水,降低水车浇水带来的安全隐患,实现水资源的再集约、再利用。沿下行K244+050~K246+550段右侧绿化带布设管道2500米,设置滴灌头1666个,采用滴灌节水灌溉方式对侧绿化带绿化进行补水,减少对传统地表水源的依赖,有效保水补绿,体现了绿色环保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推动绿化浇灌技术的创新。

探索出了刺桐枝干假植移植,通过刺桐树移植补绿种绿的方式在绿美家园建设中提升“绿”的底色。分两批次移植栽种刺桐树枝,通过选择生长健壮、树形美观的刺桐树枝作为移植对象,确保树木无病虫害,且能够适应移植地的生长环境。积极在管理处机关院区内和芒约隧管站绿化区域充分开展调查研究,选择在树木休眠期或生长缓慢期进行移植,提前挖掘合适大小和深度的树坑,保证树坑排水良好,采用专业的移植工具和技术避免过度失水导致树木枯萎,为刺桐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环境条件。每周定期检查树木,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在生长过程中适当整形修剪,促进树木的良好生长和形态美观。在栽植过程中,除了移植刺桐树外,通过种植花卉、果树等绿植适当补绿种绿,增加绿量。现目前移植刺桐树成活率达90%以上,“0成本”“小投入”“好管养”的思路方法形成鲜活的“刺桐经验”。

探索出了金菊花循环种植,向沿线站点传播绿美价值低成本且务实管用的鲜活经验。2023年辖区站点共种植金菊花苗10余亩2万余株,收获花籽10余斤。循环运用将特色站点创建与“绿美公路”有机结合,充分考虑辖区站点自身基础条件、承载能力、空间布局等综合因素,实践运用金菊花成活率高、生长周期短、花期长、病虫害少、管理简单、劳动强度低、观赏性较强、可回收复种的特点,通过采摘凋谢的花朵,晾晒花籽、育苗、移栽的方式掀起金菊花循环种植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团员青年示范带动作用,参与地方政府绿美公路和提升人居环境建设,发挥“青”力量助力地方绿美生态建设,向沿线站点传播“绿美”价值。金菊花盛开时节,景东片区7个站点沿线收费广场、规划种植地块可见一片片金色的花海,金灿灿的金菊花花朵耀眼夺目,为站区增添了一片片亮丽的色彩,把站点装扮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着力提升站区“外在形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