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源变革中看民营经济发祥地的“二次创业”路

从能源变革中看民营经济发祥地的“二次创业”路
2024年06月17日 18:36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电力报

曲折中迎接蝶变

——从能源变革中看民营经济发祥地的“二次创业”路

不知不觉中,浙江温州全市GDP已接近9000亿元。明年,温州将冲刺GDP万亿之城。

就在2012年,温州和绍兴还在为浙江“第三城”展开激烈竞争。两地GDP差距最小只有29亿元,比排名第五的台州高出700多亿元。而在2023年,温州GDP领先绍兴940亿元,比台州高出2490亿元,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守牢“第三城”位置,剑指GDP“万亿之城”,转型发展是关键。温州政府将2024年确定为“冲刺万亿级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双万城市”的重要一年。新能源则是温州转型的“杀手锏”。

曾经的明星城市一度沉寂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40年前,温州人从生产纽扣、开关做起,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将“小物件”做成“大产业”。

浙江温州乐清市供电公司员工周翔、黄云柯前往经济开发区浙江时代兰普新能源有限公司,对智能储能系统进行巡检。章静 摄浙江温州乐清市供电公司员工周翔、黄云柯前往经济开发区浙江时代兰普新能源有限公司,对智能储能系统进行巡检。章静 摄

然而,经历20世纪90年代狂飙突进,跨入新千年后,这座明星城市一度沉寂,存在感变弱。相比同样作为制造业大市、GDP站稳1.6万亿台阶的宁波,温州发展动能略显乏力。即便对比同属长三角的无锡、常州等地,温州也缺乏明显优势。

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宁波依托港口优势,吸引大量国内外资本和人才,带来大量物流、贸易和金融服务需求,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在保持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样,作为计划单列市,宁波在政策方面也拥有温州无法比拟的优势。

温州虽然拥有一定的制造业基础,但产业规模和影响力都逊色宁波不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使得温州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增长动力相对不足。

数据显示,最接近时,温州GDP是宁波的八成。此后,这一比例基本上维持在五成多。追赶宁波无望的温州,在省内掉入了与绍兴、嘉兴等浙江省内第二集团的“卡位战”。

从第二集团中脱颖而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国内部分产业逐渐转移。作为传统制造业重镇,温州面临国际竞争力下降、产业外迁的风险。

面对时代变迁、城市发展需要,温州开启“二次创业”。抢抓新能源风口,毫不犹豫投身能源变革大潮,温州大力发展以“清洁能源+储能+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绿色低碳产业。

温州海经区金风科技温州海上风电大容量风机制造和出口基地。李闻文 摄温州海经区金风科技温州海上风电大容量风机制造和出口基地。李闻文 摄

今年温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质量优先的工业化,意味着必须提升制造业“含金量”,向“新”发展。这个“新”自然包含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

政府在用地、税收等方面对相关产业予以倾斜。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温州充分发掘民间资本。在2024年温州新春第一会上,正泰集团、青山控股以及星曜半导体作为企业代表,在会上作发言,足见政府对新能源相关产业的重视。

政策引导之下,头部企业纷纷“来投”。从风电装备制造生产的金风科技、远景集团,到新能源电池原材料生产的青山控股、电池制造销售的瑞浦兰钧、高效晶硅电池及组件生产的正泰集团、逆变器及储能设备生产的麦田能源、储能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时代兰普,短短几年间,温州实现新能源全产业链上龙头企业“扎堆”。温州已经初步形成风机、光伏组件、动力电池、储能等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新能源对温州经济拉动显而易见。2023年,温州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19.8亿元,同比增长9.4%。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远超当地6.9%的GDP增速。

政府进一步加大新能源产业扶持力度。2023年,温州出台《温州市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投入500亿元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对能源企业和产业项目进行股权投资,支持新能源项目建设。

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

近年来,国际舆论持续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温州如何应对?

5月17日,在金风科技温州海上风电大容量风机制造和出口基地内,工人们正进行1.6万千瓦海上风电机组组装。作为全国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金风科技连续13年新增装机容量全国第一。

温州海经区金风科技温州海上风电大容量风机制造和出口基地。李闻文 摄温州海经区金风科技温州海上风电大容量风机制造和出口基地。李闻文 摄

2022年,金风科技携带11家配套企业签约落地温州,计划投资430亿元。“我们的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了9月,预计未来2年供给温州及周边城市的机组就达160万千瓦。”金风科技温州工厂厂长吴垠健说。

2021年以来,国家先后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温州在全国首提“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突出生产和应用兼顾。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实现产销一体,是温州规避产能过剩风险的最大底气。数据显示,仅苍南县中远海风电可开发利用就超过1000万千瓦,风电机组需求旺盛。

海外市场开发同步加快,4月17日下午,金风科技两台155吉瓦—0.45万千瓦瓦风电机组从温州基地出发销往巴基斯坦,这是全国最大风电装备制造工厂交付的出口第一单。

通过拓展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构建国内国际大循环,温州新能源发展之路稳健有力。

光伏亦如此。近年来,行业龙头也是本土明星企业的正泰集团,加大本地新能源投资力度。2021年底,泰瀚55万千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并网。在乐清,亨泰55万千瓦光伏电站预计6月并网。配套220千伏送出工程,被浙江电力列为迎峰度夏重点工程。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浙江风光新能源总装机4213.64万千瓦,规划总装机超1.2亿千瓦,这为温州新能源开辟广阔市场。

“绿色+创新”

在高质量发展路上全力奔跑

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温州如何践行?

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是绿色,特点是创新。

苍南三澳核电站建设现场。张维特 摄苍南三澳核电站建设现场。张维特 摄

绿色用能首当其冲。

在距苍南县26公里海面上的华润(苍南)海上风电场,连绵风机在风中起舞。“目前装机40万千瓦,二期投运后将达到60万千瓦。”华润新能源运维部负责人金恩说。

电力是经济发展基础。温州一次能源匮乏,电力主要依靠大电网“输血”。与此同时,当地风光等新能源资源富集,“守着金山吃不饱”是温州能源供给现状。基于此,温州提出打造核风光水蓄氢储新能源全产业链,形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推动温州从电力输入地向送出地转变。目前,温州风光装机已超过400万千瓦。

实现这一转变,电网至关重要。为此,当地供电公司积极构建汇通山海能源大通道,推动温州电网向“送受两强”大电网转变。眼下,特高压交流环网等工程紧锣密鼓进行中。

绿色消费蔚然成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041万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呼唤更加完善便捷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当地供电公司支持政府出台新能源汽车下乡充电基础设施先行实施方案,到2025年,建成公共充电桩2.5万个以上。在乐清市清和公园,供电公司设置6台快速充电桩,让居民享受到更加快捷的充电服务。

技术创新持续发力。

在瑞安市塘下镇豪翔电器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将打包好的电动汽车电池恒温调节阀装车并发往海外。作为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年产量超3000万个。“掌握关键零部件技术,为我们稳生产注入强大信心。”该公司董事长刘光属说。

浙江温州乐清市供电公司员工周翔、黄云柯前往经济开发区浙江时代兰普新能源有限公司,了解掌握企业发展情况、生产用电需求。章静 摄

对关键技术的掌握,远景能源同样渴求。“我们在温州建设风电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开展精密轴承等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国际壁垒。”远景能源浙江公司业务开发经理师笑宇说。

“‘双碳’目标之下,我们推动‘新能源+算力’‘新能源+大数据’融合发展,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浙江时代兰普新能源公司兰普双碳研究院院长甘世建说。该公司主要从事储能产品研发制造。

依托“绿色+创新”,温州新能源产业发展彰显“攥指成拳”合力,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二次创业”的温州,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全力奔跑。(张正华 李闻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