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持续打造北部湾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利刃”

广西持续打造北部湾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利刃”
2024年06月12日 09:00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期,中华环保联合会公布了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牵头申报的《天空地海一体化海洋环境智能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标志着北部湾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初步建成。

央视对广西海洋站天空地海一体监测网络进行报道

为了做好北部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985年,广西专门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称广西海洋站)负责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如今,“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美丽海湾景象,正在广西北部湾形成。


下好“先手棋”,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

近年,广西海洋生态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近岸海域水质连续12年为优,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目前已记录在册的海洋生物有1587种,其中布氏鲸、中华白海豚、黑脸琵鹭、中国鲎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38种。北海市涠洲岛海域是我国近海唯一有大型鲸群常年稳定活动记录的海域,到2023年,已累计识别布氏鲸60头。钦州市三娘湾—北海市廉州湾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在广西沿海最为重要的栖息海域。截至2023年,在这个海域的中华白海豚估算种群数量为389头。

布氏鲸频繁现身涠洲岛海域


“海洋监测工作受天气影响非常大,传统的手工监测因环境条件导致布点点位少、采样频次低,无法有效支撑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工作。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探索建立新型的监测手段提供了可能。”广西海洋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蓝文陆说道,“2007年,《广西北部湾发展规划》实施,北部湾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增加,于是我们就谋划,怎么破解海洋环境监测的制约因素?自动监测技术的运用给我们打开了思路,开始逐步谋划推进构建陆海统筹、天空地海一体化海洋环境监测网络。”

2008年,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始着手构建由16个海水自动监测站组成的广西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网络,2010年全面建成,实现对广西北部湾重点海域、敏感区域水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地,2012年在广西两条主要入海河流南流江、钦江,建设了河口水质和污染物通量自动监测站,2016年建设了北部湾陆海统筹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同时,对海水自动监测设备不断进行升级改造,2020年全面建成首个广西近岸海域海水自动监测网络预警系统。同年,将卫星和无人机遥感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中,解决了传统监测的短板,增强了海洋环境智能监测水平。初步建成了从山顶到海洋的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走在了全国前列。


建成首个广西近岸海域海水自动监测网络预警系统


以科研为催化剂,加速推进天空地海“四基”融合监测

近年来,广西海洋站围绕中央和广西生态环境厅的决策部署,以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目标,集中力量潜心钻研天基、空基、地基和海基四基融合一体化的海洋环境智能监测和技术攻关,组织科研团队开展了《空天地立体协同的北部湾水产养殖面源污染智能监测与解析技术示范研究》《天空地海一体化海洋环境智能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北部湾海洋环境污染立体感知与预警模拟研究及示范应用》等多个重点研发项目,解决了智能监测中的关键性问题,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应用自动化、立体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

2023年,通过布设岸基站、无人机自主巡航系统、自动监测浮标、碳通量塔等,着手建设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示范工程——茅尾海生态环境立体智能综合监测基地,实现对平陆运河出海口水质、红树林、海洋垃圾、大气沉降等长时序的实时在线自动监测和预警,服务平陆运河生态运河绿色运河建设。

茅尾海生态环境立体智能综合监测基地效果图


加快监测数智化转型,全方位守护碧海蓝天

天空地海是一种综合性、智能化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海水自动监测站等技术,不同维度、多手段监测的数据集成,从而得到精准的生态环境质量演变,校核生态问题和变化,提高服务环境管理的精准化水平。

目前广西已在各重点海湾开展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应用实践,对茅尾海、铁山港、廉州湾、防城港湾等水质波动较大或环境潜在风险较大的重点海湾,开展立体、智能化的生态环境分析、陆海多要素污染成因追踪溯源、无人机/卫星遥感多尺度生态风险排查等。

铁山港是广西北部湾主要港口之一,工业企业聚集发展,广西海洋站在铁山港湾水质专项调查中引入天空地海监测,利用高分辨率卫星、低空无人机、地面监测的多源、多尺度遥感立体化协同监测技术,构建广西铁山港重点海湾叶绿素、悬浮物、总磷、总氮等多项水质指标定量反演模型,基于水质反演结果,对潜在面源污染进行遥感识别解译,并开展典型水产养殖区和红树林面积提取,实现重点海湾水污染状况、水产养殖区和红树林在空间影像上全方位展示及污染源高空精准锁定,大大提升了海洋环境监测的精准、智慧、融合的技术支撑能力。

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示意图

铁山港海域潜在面源污染识别分布

在摸查广西近岸海域水产养殖面源污染状况中,通过卫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监测模式构建了广西近岸海域水质参数反演模型,实现水质遥感大面动态监测,并基于反演养殖区水质关键指标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对重污染区域进行溯源及解析,测算出水产养殖污染负荷量与不同养殖类型污染贡献率,为水环境管理产养殖面源污染防治、环境监管监控和养殖业规划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以往我们的生态质量监测主要依赖于传统手工方式的样地监测来积累数据,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化被动为主动,变局部为系统监测,从而充分发挥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服务海洋生态监督监管的作用。”蓝文陆说。

据了解,广西海洋站已将天空地海一体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入海排污口排查、广西近岸海域海洋垃圾监测、广西美丽海湾精细化调查、重点海湾专项调查等海洋环保监测调查中,实现对监测区域全方位、多尺度、多源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提升准确分析、精准预测的能力,为提高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决策水平、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建立陆海协同的一体化污染防控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广西海洋站还将以广西北部湾生态质量综合站、北部湾海洋监测基地为依托,建设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打造集船舶采样+实验室分析、海洋卫星和无人机遥感、海上原位连续监测观测于一体的立体综合观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现高质量监测数据、高效能监测管理和高水平监测支撑,为北部湾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