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株古树名木何以千年长青

4万株古树名木何以千年长青
2024年06月11日 17:00 北京晚报

  夏日炎炎,密云一株3500多岁的古柏枝干遒劲,发出新绿,它是京城最古老的树。一处公园将它环抱其中,让更多人能够走近它、观赏它。

  京城有4万多株古树名木。2021年以来,本市采用古树及生境整体保护的新模式,一处处主题公园、古树保护小区、古树社区、古树乡村、古树学校应运而生。

  除了“古柏王”,“银杏王”“流苏王”等古树也因新模式而焕发青春。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数据显示,本市仅去年就建成了35处保护试点。

  合力复壮 千年古树生机勃勃

  古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记录了生态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的丰富信息。但在成百上千年的岁月更迭中,一部分古树会长势衰微。园林绿化部门想尽办法复壮古树,让这些“老寿星”体格更硬朗。

“九搂十八杈”古树 何建勇 摄
“九搂十八杈”古树 何建勇 摄“九搂十八杈”古树 何建勇 摄

  3500岁 九搂十八杈 密云区新城子镇

  改道护根

  “老寿星”萌出健壮新枝条

  若驾车从新城子镇新城子村驶过,一定会被一棵巨大的古树吸引目光——粗壮的树干,足足九个成年人才能合搂;十八根枝干盘曲着向上生长,当地人形象地称其为“九搂十八杈”。

  据测算,这株古树的年纪足有3500岁,比北京城还要古老。当地人将九搂十八杈视为“神柏”,认为它是“护寺柏”。人们常在古柏上悬挂各色布条,祈祷生活吉祥平安。

  然而,在上世纪末期,人们发现“九搂十八杈”出现了发芽缓慢、部分枝杈干枯的情况,尽管采取了一些复壮手段,却鲜有成效。“大家也几乎接受了这个现实,古树可能真的老了。”新城子镇林业站站长胡玉民说。

  2021年,北京市开始探索古树名木及其生境整体保护新模式,要为“九搂十八杈”建全市首个古树公园。林业专家们使用雷达等专业设备探测了古树根系,多方会诊后得出结论——竟是护坡惹了祸。

  原来,上世纪70年代,一条现代化的公路通到了新城子镇,正从古树旁经过。修路时,出于保护古树的目的,在古树东侧建设了高5米、长60米的围墙,以防范滑坡导致古树倾倒。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树的根系越来越庞大,曾出于保护而建的护坡成了限制。

  明确原因后,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密云区园林绿化局、新城子镇政府以及电力、交通等多部门合力,拆除了公路局物资站和新城子卫生院的部分房屋,为松曹路改线腾出空间。紧挨着古树的松曹路向外移动了19.4米,“九搂十八杈”的生长面积扩大至1400多平方米。专家还结合体检结果制定复壮方案,通过改良土壤环境、树洞修补、支撑等措施,改善古柏生长状况,并在公园内重构能自然演替的植物群落,为古树修建新家园。

  来年春天,古柏果然萌出了健壮的新枝条。如今,古柏公园如今已成为当地居民遛弯闲坐、来往游客打卡拍照的“网红点”,一览“九搂十八杈”的雄壮身姿。

红螺寺紫藤寄松 杨树田 摄红螺寺紫藤寄松 杨树田 摄

  800岁 紫藤寄松 怀柔区红螺寺

  募捐复壮

  松藤相伴创造古寺奇景

  老话儿说:藤缠松,松难生。可在京北名刹红螺寺,却有一松两藤相绕而生,共同度过了800年岁月,被称为“紫藤寄松”。

  绕到大雄宝殿后,眼前就是这奇景。松高6米,枝分九叉,两株碗口粗的藤萝绕松而生,松藤构成一把巨伞,遮阴面积约300平方米。每年5月,花朵如紫色祥云,香满古寺。

  然而,巨伞却一度面临危险。“紫藤的生长量很大,营养好的时候一年就能长8米。如不及时修剪,很快就会把油松盖住,影响光合作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庆卫解释道。十几年前,景区就为松树安装了铁质支撑,但年深日久,支撑戳进了树枝里,松树上有了枯枝,其中一株紫藤也多处枯死。

  为了给松树和紫藤各自腾出生长空间,施工人员对紫藤进行了精细的修剪,既要减轻其重量,又不影响开花。同时为3株古树施肥,增加营养;在硬质地面上打开孔通气;铁质的支撑杆顶部加装了柔性材料,有弹性、能拆卸。几招下来,“紫藤寄松”有了明显变化,油松更加油亮,还抽出了好几簇嫩绿的新芽。

  值得一提的是,复壮红螺寺古树利用的是社会资金。北京绿化基金会理事长杨树田介绍,2020年8月,基金会针对红螺寺古树发起公开募捐项目,以弥补政府管护资金投入的不足。仅一年,爱心企业捐助和公开募集资金超28.3万元。2022年10月,工程竣工验收。去年,“紫藤寄松”还被纳入国家林草局“十四五”教材《高级树艺学》案例库优秀案例。

  改善生境 护树爱绿相伴年年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个生命共同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保护古树,不但要注重保护树木本体,也要同步改善周围的生境。”首都绿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体生境变好,古树才能更壮实,因此,本市围绕古树建设了主题公园、保护小区、古树社区等。

围绕古银杏建设古树公园 密云区委宣传部 供图围绕古银杏建设古树公园 密云区委宣传部 供图

  1300岁 银杏王 密云区巨各庄镇

  古树公园

  整体保护打造乡村地标

  在密云区巨各庄镇塘子村,新建成的“银杏王”古树公园已向市民开放。这是一株已有1300余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在北京银杏树树龄排行中,名列第二。

  据史料记载,这株“银杏王”种植于唐朝,其所在地为唐代香岩寺遗址。后来,寺庙改建成小学,这株银杏就在校园里陪伴着一代代孩子们长大。

  如今,小学已经不在,但“银杏王”依然屹立着。今年初,密云区在这里建设了一处古树公园,围绕着“银杏王”陆续开展了复壮养护、景观建设、基础设施改造等工作,为古树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同时打造农旅融合、古树保护、科普宣教为一体的乡村新地标。

  整座公园占地面积共计4000余平方米,除了对古树本身进行复壮养护外,还将新增避雷塔及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体保护。

怀柔北湾村的4株古丁香 于连三 摄怀柔北湾村的4株古丁香 于连三 摄
北湾村“丁香王”花香袭人 怀柔区雁栖镇 供图北湾村“丁香王”花香袭人 怀柔区雁栖镇 供图

  350岁 北京丁香王 怀柔区雁栖镇

  景观提升

  花香树壮展现别样风景

  北京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小乔木,生长在长江以北地区,最初在北京发现,因此得名。怀柔雁栖镇的北湾村是北京丁香的重要分布区,4株丁香的树龄都超过200年,其中最古老的一株已经350多岁了,有“北京丁香王”之称,树高10米,胸围228厘米,平均冠幅7米。

  北湾村的村口,4株北京丁香古树呈菱形排列,各居一角。它们属于晚花丁香种,每年6月下旬,百花凋零之后,树上才会绽开细小的白色花朵,香气浓郁。

  早在2020年,属地已对古丁香树启动了保护工作。在树下修建防腐木地板并用钢结构支撑,同时修建围栏、堵塞树洞、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形成了一处别有韵味的风景。去年,这里建成了怀柔第一个古树公园。除了修剪枯枝死杈、树体仿真修复、病虫害防治外,还增设了台阶坐凳、地面铺装、新建观景亭、调整丁香平台等,提升了古树生境与景观效果。

  和谐共生 人树相亲乡情浓浓

  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都有一株古树。它生长在村口、庭院或是校园里,街坊邻里闲坐树下唠家常。就这样,大树见证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和老去,牵动着人们与故乡有关的情结。通过建设古树公园、古树乡村,一处处人树相亲的空间诞生了。

新城乐居的古枫杨 本报记者 朱松梅 摄新城乐居的古枫杨 本报记者 朱松梅 摄

  260岁 枫杨古树 通州区梨园镇

  全市惟一

  悉心照护古树秀美长寿

  本市惟一一株枫杨古树位于通州区梨园镇的新城乐居小区。去年,通州区对其进行了复壮并建成古树社区。

  这株古树生长在居民楼之间,枝干苍劲舒展。小区居民听闻记者来采访古树,非常愿意聊上几句。一位老住户告诉记者,春夏时节,在树下乘凉、跳舞的人络绎不绝。9月前后果实成熟,一串串垂下来,每一枚果子上还长有一双小翅膀。大概十年前,喜欢园艺的居民还用翅果繁殖了一株小枫杨,如今也有碗口粗了。

  枫杨,听起来似乎与枫树和杨树有关,其实是胡桃树的亲戚。据估算,这株枫杨树大概有260岁了,是本市惟一的枫杨古树。

  枫杨古树非常稀少,是因为它很难活得长。只要年岁渐长,很多小枝就变得中空易折。新城乐居小区从前是日化六厂的所在地,工人和住户一直把古树照顾得不错,才如此秀美长寿。

  这棵古树也有烦恼。它的根系呈放射状向四面八方延展,早已拱出地面,顶碎方砖。居民来来往往,导致部分根系因踩踏而磨损受伤。去年,通州区开展了古树社区建设。树下的方砖被拆掉了,覆上30厘米深的土壤,再铺上透气、透水的木地板,让根系能够充分吸收营养且自由呼吸,行人也不怕被根系绊倒了。

古流苏树下花间集 密云区委宣传部 供图古流苏树下花间集 密云区委宣传部 供图

  580岁 古流苏 密云区新城子镇

  盛花美景

  文创市集传承古树文化

  今年五月,位于密云区新城子镇苏家峪村580余年的古流苏树下,一场花间集汇聚了四方宾朋。流苏树又有四月雪之称,每年春夏之交盛开,雪白一片。

  流苏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中国原产乡土树种,在北京不多见,达到古树级别的更为稀少。古流苏树非常壮观,约有四层楼高,树干的围度超过3米,粗壮的树干在空中分为两条主枝,再向上延展成蘑菇形的树冠,树冠的平均冠幅约16米。当这株古树进入盛花期,洁白的花朵密密匝匝地将整棵树装点得格外美丽。

  一场花间集,让人们在古树下相聚。简单的舞台之上,朗诵、京剧、诗词飞花令等表演,为现场增添了不少浪漫的文学气息。

  集市上,流苏主题冰激凌、流苏徽章、冰箱贴、明信片、集印册等流苏主题系列文创产品亮相,还有不少村中的特色美食,包括野菜饺子、石磨豆腐、煎饼、小锅饽饽、农家炖菜等。

  不仅是古流苏树,古树名木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载体,近年来,新城子镇通过建设古树公园、举办古树相关文化活动、规划古树旅游线路等多种形式,来展现古树的独特魅力,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古树文化。

  绿树荫浓夏日长。一株株陪伴千年古都的“树王”,正在新的保护理念下变得更健壮、长寿。 本报记者 朱松梅 王可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