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三过端午示兴衰

李隆基三过端午示兴衰
2024年06月11日 15:35 北京晚报

《张果老见明皇图》卷(元) 任仁发作

  ▌赵柒斤

  偶读唐明皇李隆基两首端午诗,联想到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三“唐明皇与杨贵妃端午被底秀鸳鸯”的故事,似乎看到了这位史上著名皇帝由勤政到荒淫的蜕变历程。

  李隆基第一首《端午》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唐朝端午时节,人们喜欢用盐佐食梅子、饮酒取乐,李隆基接着写“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人安康长寿的同时,发出“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的呼唤,希望所有官员也像屈原那样忠贞不二,为国尽心尽力,谱写功德,留给后世传扬。

  他的第二首端午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写于巡幸成都归来、端午节当日大宴群臣之后。“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侧重描述了唐代宫廷端午习俗及自己过端午的愉悦心情,极具个性,富有生活气息。这首诗让我们看到1000多年前长安的端午习俗:五天小长假,节假期间要听“五音”、系五色丝续命索、采花佩戴、食粽子等,反映了唐代的端午习俗趋于成熟,已成为人们普遍遵行的重大节日。

  两首端午诗,追古抚今,将君臣际遇的美好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对推动端午民俗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作为一个英明睿智的封建帝王,李隆基的端午诗也表达了对官员和国家前途的殷切期望:“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这两首“端午”诗,虽未标注具体创作时间,却能推测出是李隆基意气风发时的杰作,正因当时胸怀远大抱负,任用贤良,励精图治,才开创了“开元盛世”。

  李隆基登基伊始,胸怀确保皇权与帝国繁荣的强烈欲望和决心,并认定只有通过精密有效的霹雳手段才能实现目标。于是,刚登大位的李隆基在长安近郊的骊山脚下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他全副戎装,持枪指挥并检阅从各地调集来的20万将士。此次阅兵,他以军容不整为由,解除了兵部尚书郭元振的职务,又以制定军礼不严肃为名,斩杀了给事中、知礼仪唐绍。唐玄宗以阅兵这种惊艳的方式宣告天下,自武则天晚年以来的中宗、睿宗时期政治混乱局面从此结束,也借此宣示皇权的威严与至高无上。

  阅兵第二天,李隆基借口到渭川打猎,召来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姚崇陪猎。其实,李隆基名为打猎,实际是看中了三朝元老姚崇的才能。姚崇向李隆基提出十个条件(即历史上著名的“十事要说”),求才心切的唐玄宗照单全收。开元之后,唐玄宗常设宰相二至三人,且分主次。为让姚崇放手大胆施政,他安排谦让大度的“伴食宰相”卢怀慎、“唯诺宰相”源乾曜与他搭班,此前政事堂人浮于事、争吵不休、决策缓慢、政出多门的效率低下问题迎刃而解,使得姚崇能雷厉风行地整肃纲纪、除旧布新,效果立竿见影。

  然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后,李隆基骄奢淫逸起来。端午节这天不再宴请大臣、纵论国是、写诗言志,而是和宠妃杨玉环跑到兴庆池“昼寝于水殿中”,当宫女们凭栏争相观看“雌雄二鸳鸯戏于水中”时,绡帐内抱着杨贵妃的李隆基还厚颜无耻地对宫嫔说:“尔等爱水中,争如我被底鸳鸯。”同时,李隆基宠信“别字宰相”李林甫长达19年之久,造成朝中谏官无人敢直言谏争,且人身依附越演越烈。直到753年,李林甫死后被杨国忠诬告其“谋反”,依附李林甫的50多个官员被处理,祸乱朝纲达十数年的李林甫一系才算终结。与用人的转变相符,李隆基治下的大唐也由盛世迅速滑进衰败。

  李隆基的端午像一面镜鉴,让人们看清一个奋发有为的明君怎样蜕变为昏君。孔子说:“中人之情,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奢与俭、勤与惰互为对立,除外在物质因素外,奢侈、荒淫等是以虚荣心和炫耀欲为内在的支撑。这种虚荣心和炫耀欲膨胀到一定程度,必然飘飘然起来,岂能再谦逊、恭顺、听诤言和礼贤下士?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李隆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