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新能源之都”是如何崛起的

常州:“新能源之都”是如何崛起的
2024年06月11日 09:03 媒体滚动

转自:新安晚报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在亿晶光电采访。

走进常州市新北区天合光伏产业园,在“梦想与创新·天合光能展示中心”的大厅里,可以感受到天合光能的“追光”蓝图。

 开栏语

6月5日至6日,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举行,主题是“谱写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地处长三角腹地的江苏常州,东与无锡相邻,西与南京、镇江接壤,南与无锡、安徽宣城交界,一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之一。

  近年来,常州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在这座充满了青春和朝气的城市里,也有很多安徽企业家、科学家,以及大量安徽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常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走进常州,寻访在常州各行各业创新创业的安徽人,通过他们的眼睛,展现常州优化营商环境、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成就。 

  作为一座拥有3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江苏常州也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和乡镇企业发起地之一。如今,这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强市”,有着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新能源之都”。

  天合光能、中创新航、宁德时代、理想汽车、比亚迪……随着本土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头部公司的落子布局,常州新能源产业近年来进入高速发展期。2023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超7600亿元,整车产量近68万辆,投资热度位居全国第一。 

  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

  产值超7600亿元

  提及位于常州市金坛区的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人并不陌生。2022年,亿晶光电“年产10GWN型高效TOPCon光伏电池”项目签约落户安徽滁州,并于次年投产。“当时我们看了国内不少城市,最后决定将生产基地选在滁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陈江明是安徽六安霍山人,2018年,他从深圳来到常州,加盟亿晶光电,参与了这家企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亿晶光电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首批专业光伏产品制造商之一,主营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和销售,具备25GW以上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年生产能力。2011年,亿晶光电在中国沪市A股上市,跻身2015年中国光伏品牌排行榜前十。目前,亿晶光电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生产线,不但与国内各电力集团、大型国央企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其出货市场还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亿晶光电的发展之路,与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常州的新能源产业,建立在体系完备的制造业基础之上,起步较早。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常州光伏产业开始全面发展;2010年左右,动力电池加快起步。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像亿晶光电、天合光能这样的本土行业领军企业,以及理想汽车等众多引入并深耕常州的新能源新势力。

  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引导。常州对新能源领域产业发展的引导,是从2009年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开始,2013年实施了“工业经济三位一体转型战略”,新能源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中创新航、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

  2021年以来,常州全面推进“532”发展战略,加快壮大新能源领域产业集群。2022年,全市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1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2023年,全市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完成产值超7600亿元,增长15%。

  形成“发储送用”全链条

  产业生态闭环

  走进常州市新北区天合光伏产业园,在“梦想与创新·天合光能展示中心”的大厅里,可以感受到天合光能的“追光”蓝图。这个创立于1997年的常州本土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205GW,相当于9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约等于在全球种了151亿棵树。

  天合光能主要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其中,光伏产品包括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光伏系统包括电站业务及系统产品业务;智慧能源主要由光伏发电及运维、储能智能解决方案、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的开发和销售等业务构成。

  龙头企业有着自己的板块布局,而常州的新能源产业也已经形成“发储送用”全链条产业生态闭环,产业集聚度全国前三。

  “发”是发电,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常州拥有天合光能、东方日升、亿晶光电等一批龙头企业,光伏产业链覆盖除多晶硅料以外的所有生产制造环节,同时布局风光互补、高效储能、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2023年,光伏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21.2亿元。

  “储”是储能,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主。在动力电池领域,常州已形成“以溧阳金坛为两大核心、其他区域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拥有生产及配套企业160余家,涵盖电池材料、系统技术研发等31个关键环节,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首位。2022年动力电池产量108.5GWh,全国排名前二,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江苏二分之一。2023年,动力电池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777.1亿元。

  “送”是输送环节,以新型电力装备产业为主。作为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常州享有“世界变压器之都”的称号,变压器产品结构覆盖各式型号,市场占有率12%,居国内第一。2023年,新型电力装备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超949.5亿元。上上电缆是全国最大的电线电缆企业,多次填补世界核级电缆领域空白。

  “用”是应用环节,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常州拥有以理想、比亚迪为龙头的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覆盖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10多个产业领域。2022年,常州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34万辆,约占江苏的二分之一。2023年,新能源整车完成产值1400亿元,新能源整车产量达67.8万辆,同比增长97.3%。

  明年新能源产业规模

  将突破万亿元

  乘着产业领跑之势,常州也加快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提升新能源汽车“见车率”、充电设施“见桩率”和光伏电池“见板率”,从全产业链构建到场景化应用覆盖,推动新能源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

  而在产业规划上,2024年,常州将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800亿元,全力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25年,常州将实现新能源领域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要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实现“发储送用”环节深层次、高浓度融合发展。

届时,常州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逐年提高,公共领域率先实现全覆盖,新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渗透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真正建成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张楠 刘旸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